酒不仅是一种饮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俗语有云:“无酒不成席。”聚餐宴饮怎能少了酒?结婚摆“喜酒”,生孩子办“满月酒”,重阳节要喝“重阳酒”,端午节要喝“菖蒲酒”,事业有成要喝“庆功酒”,新婚宴尔要喝“交杯酒”……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此外,敬神、祭祖、开业都要喝酒,酒已成为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酒虽好,却不能贪杯。以下的六类人更加不适合喝酒,一起来看看吧!
冠心病患者: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多少都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此类人群如果喝酒,会引发大脑过度兴奋、血管偾张、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引发血管痉挛或休克。
胃肠疾病的患者:这部分人群的胃肠器官都有病灶存在,如饮酒过量会造成消化不良、胃炎、胃出血、肠炎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大出血。
肝脏疾病的患者:肝脏是人体的解酒器官,这部分人群的肝脏解酒功能本来就比一般人差,长期或大量饮酒会诱发酒精肝等疾病。
糖尿病患者:喝酒会使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加重病情。
睡觉打鼾的人:一般睡觉打鼾者的呼吸道都比较狭窄,酒精会令其呼吸道的肌肉处于麻痹状态,酒后入睡容易造成呼吸道堵塞,出现窒息现象。
酒精过敏症其实是体内缺少乙醛转化酶导致的一种外在皮肤过敏症状的反应。酒精,也就是乙醇,在体内会转化为乙醛,若体内缺少乙醛转化酶,便无法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排到体外,从而造成乙醛中毒,进而表现为各种酒精过敏的症状。酒精过敏迟发型的情况较多,一般表现为酒后全身发痒,全身或局部出现红疙瘩、红斑点,持续时间多为一到两天。此外,还应注意那些没有明显症状的过敏者。这类人更易被劝酒,而摄入大量酒精。每年,全球都有不少酒精过敏致死的案例,令人唏嘘。
酒后驾驶是全球严令禁止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驾有关。饮酒后,人容易感到疲劳、视觉不清,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易发生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等;且在酒精的刺激下,容易过分高估自己,从而酿成大错。很多酒驾者都是贪图方便,抱着侥幸的心理,殊不知转瞬间就让酒精左右了自己的人生与家庭。更可怕的是,酒后驾驶还会使厄运波及路上的无辜者。正可谓,“一子落满盘皆落索!”为了自己和他人,请拒绝酒驾。
丈夫必须戒酒一年左右。酒精能损伤精子,这些不佳精子与卵子结合后,若形成胎儿,易引发流产,或导致胎儿畸形、低能,甚至诱发胎儿白血病。妻子亦然,应在受孕前一到两年内就开始禁酒。胎儿不具备独立的血液循环系统,所需营养物要由母亲的血液不断供给,若母亲饮酒,母亲和胎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是一致的,会直接给胎儿带来危害。另外,哺乳期妇女如饮酒,酒精会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及整个哺乳期,母亲不宜喝酒。
有些人喜欢剧烈运动后喝酒放松,如打球后去吃个烧烤,喝点小酒,其实,这是大忌,不但影响运动效果,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专家指出:剧烈运动后饮酒,会加快人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比平时更甚,由此,可引发肝硬化、胃炎、胃溃疡、痴呆等疾病。
同样,运动前也不宜喝酒。专家表示:身体代谢是有客观规律的,醉酒之后的第二天仍需肝脏等一系列器官代谢乙醇,这时若剧烈运动,将使乙醇大量进入心脏、肺部和肌肉,非常危险。尤其对患有各种隐性疾病的人,喝酒后运动容易诱发疾病,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2015年6月,广州一男子在琶洲某足球公园踢球的过程中猝死。据悉,此男子头一天喝了不少酒,运动过程中诱发心肌梗死。当然,若少量饮酒,适当地散散步,做些有氧运动,让郁积在体内的酒精得以“挥发”,还是可以的。
有些人习惯酒后胡言乱语,甚至出现暴行。有数据显示,不少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强奸等犯罪个案的罪魁祸首都是酒后缺乏自控能力的人。2015年5月18日,胡某约张某和几个朋友在常熟市碧溪镇某面馆喝酒,后两人发生口角。醉酒状态下的胡某站起,用手推了对方一下。张某身体失去控制,从面馆门口的台阶上跌至店外,头部流血,当场失去意识,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可见,千万别让酒精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以及他人的幸福。
此外,还有很多情况下不宜喝酒,如吃药前、冲凉前,或一边喝酒一边抽烟等,都会危害健康。
我们提倡健康生活,适量饮酒,是说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饮。若因喝酒使大家的生活蒙受严重损失,那喝酒就变成罪过了。我有个媒体朋友很好酒,怀孕期间经不住诱惑,结果孩子出生后身体一直不好,没精神,两岁时确诊为孕期饮酒导致的唐氏综合征,令人扼腕。很多人身体强壮,也很海量,但凡事都有个限度,饮酒要以适量为准,一般二两左右为宜,超过三两就要坚决喊停。
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六类不能喝酒的人群,愿好酒的朋友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适时喝酒,正确享受美酒带来的生活乐趣,同时避免让酒“毁灭”了自己的人生。
理性饮酒,才有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