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焦虑
——回避型陷阱

当一对伴侣的亲密需求完全对立时,他们的关系就绝不会是充满甜蜜的乐园,而遁入了一段充满狂风暴雨的艰难旅程。下面的三个例子就能够很好地佐证这点。

由洗衣机引发的冲突

37岁的珍妮特和40岁的马克在一起生活了八年多,近两年一直在为买台洗衣机的事情争吵不休。马克强烈要求添置洗衣机,因为那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珍妮特却表示强烈反对,毕竟他们位于曼哈顿的公寓实在是太窄了,再置办一个大家伙会更让他们转不开身。况且在她看来,洗衣服一直是她在承担,不知道马克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意见。一谈起这件事,两人的情绪就变得非常激动,通常,一场论战都会以珍妮特的沉默与马克的大发雷霆而收场。

那么,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呢?

为了理清事情的核心,我们需要补充一些关于他们两人的信息:珍妮特一般会在周末,到姐姐家去洗衣服。对她而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姐姐家里有洗衣机,这样既节省开支又非常方便,她通常在姐姐家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珍妮特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风格,因此一有机会就撇下马克单独行动。这对于焦虑型依恋风格的马克来说,对洗衣机的要求,可就显然是另有所图了——他只是想和珍妮特待在一起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知道关于洗衣机的分歧,仅仅是本质问题的一个表象,问题的核心在于,随着亲密关系的建立,共同生活的持续,珍妮特和马克的依恋需求简直背道而驰。

浪漫旅行中的酒店风波

24岁的苏珊和28岁的保罗决定去佛蒙特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浪漫之旅。到那里后,他们备选了两间中意的民宿房间,两家同样舒适,主人也非常热情。而两个房间的区别在于,一家的房间里是两张单人床,而另一家则是一张双人大床。保罗想定两张单人床那间,因为那间房的窗外景色更美。而苏珊当然是青睐大床那间,她根本不能想象,一场浪漫的旅行到头来两人却要分床睡。保罗就对苏珊有些不满道:“我们每天都同枕而眠,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吗?起码分床睡,我们可以看到更美的景色!”苏珊对于自己在夜晚如此依恋保罗这件事,感到有些羞愧。但她仍旧不能接受一场浪漫旅行之中,两人要分床而睡。双方都不肯让步,两人的争吵令美好的周末就这样快要泡汤。

那么,怎样看待这场争执呢?从表面上来看,只是对待酒店房间的品位不同而已,苏珊的坚持好像有些不可理喻了。但是你要知道,保罗在上床睡觉之前不愿意拥抱苏珊,这让苏珊非常困惑,并从保罗的所作所为里,感到了深深的抗拒。苏珊明白,要是选择两张单人床的标准间,保罗在亲热过后会自己到另一张床睡觉。了解了这些信息,苏珊看起来就不那么无理取闹了。显然,她的顾虑在于,最基本的亲密需求得不到满足。

他竟然还没把前女友拉黑?

33岁的内奥米(Naomi)和30岁的凯文(Kevin),热恋半年就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内奥米发现凯文还没有将前女友从脸书上拉黑,她对此感到有点儿难过。她还非常断定凯文在和别的女人调情。而另一方面,凯文很不喜欢在和哥们儿出去喝酒的时候,内奥米要不停地对他进行电话轰炸,所以就常常挂掉她的电话。凯文觉得内奥米实在是神经过敏又爱吃醋,他也常常跟内奥米抱怨这一点。内奥米也尝试着控制自己愈演愈烈的猜忌和焦虑,但是无论如何,它们还是挥之不去。

关于是否应该把前女友从社交网络删除,是否应该保持联系,在恋爱原则中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同理,是否应该在男朋友外出社交的时候,不停地打电话给他,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在某些情况之下,这两种行为都是说得过去的。但内奥米和凯文的冲突,根本就不在于这两个问题本身,这也就是两人为什么久久不能达成一致了。两人根本的分歧在于,对亲密关系的要求,以及双方亲密度背后意义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凯文,想和内奥米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就会使用各种去激活策略,比如隐藏自己的行踪,或是明知内奥米不能接受,还要和前任保持联系。而内奥米则一心想要打破凯文设在两人之间的这些界限。然而,没有凯文的配合,内奥米的努力只能是徒劳。毕竟亲密感的营造,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情。

上面的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每当其中一方努力拉近距离,另一方就愈发地感到如坐针毡。这在伴侣其中一方为回避型依恋风格的时候,是非常常见的。其中,相比于遇见安全型依恋风格,当回避型遇到焦虑型的时候,这种情况会更容易发生。

很多关于依恋的相关研究都表明,每当一个人的亲密需求得到满足,且伴侣给予了同样的回馈,此时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就会飙升。而反过来说,不相适应的亲密需求则会显著地导致满意度降低。当伴侣双方在恋爱中的亲密需求上产生分歧时,这件事情产生的威胁,会遍布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而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焦虑——回避型陷阱”,之所以形容为“陷阱”,就是因为它像是个真正的圈套,在两人不经意间产生,一旦陷进去就很难脱身。

在焦虑——回避型亲密关系中,人们往往很难获得稳固的安全型关系,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两人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双方的恶性循环,形成了令人窒息的桎梏。我们可以看到接下来的这幅图,位于右下方的焦虑型依恋风格,正在忙于处理自己依恋机制激活而产生的诸多威胁,主要表现为想要无限接近对方。而位于左下方的回避型,则产生了完全对立的反应。他们正在使用去激活策略,想方设法地和伴侣拉开距离,“压制”自己的依恋机制。这样一来,焦虑型的一方紧紧追赶,回避型的一方就尽力躲藏。一方的激活机制向对方的去激活策略步步紧逼,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亲密关系最终万劫不复,遁入“危险地带”。而为了到达图中的“安全地带”,双方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双方都需要寻找到减少危机感的方法,一方不要步步紧逼,一方也尽量减少逃避,才能携手走出危险地带。

焦虑-回避型陷阱的基本要素

双方的理想情感距离

下面是在焦虑——回避型亲密关系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现象:

1.“过山车”效应

你们的关系仿佛没有一刻处于平稳期,总是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不过,一旦回避型伴侣难得地给焦虑型恋人一点存在和支持,焦虑者的依恋机制就能暂且得到平复,两人的亲密程度也能达到一个“峰值”。不过,这种暂时的亲密感对于回避型人群来说,就是一种威胁。因此,只有重新拉开彼此的距离,消除这种亲密感才能消除威胁,但与此同时,焦虑型一方的不适感又卷土重来。

2.情感“跷跷板”

作为一个回避型恋人,你常常感觉自己和别人相比起来更加独立,也会因此自信满满。而作为焦虑型伴侣,你在依恋机制被激活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感到“低人一等”。在伴侣感觉渴望对方、十分无助的时候,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尤其感觉自己独立自主、充满力量。这也是回避型人群很难对同类型倾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对方同自己一样警觉而防备的时候,他们是很难感到自己的强大与独立的。

3.长久不稳定

或许你们的感情已经持续多年,但却一直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正如上一页的图中所见,双方很可能长时间保持着对对方的不满,永远找不到一个令双方都感到舒适的亲密程度。

4.争吵只是假象

或许你们总会为一些不足为题的小事争吵。事实上,你们的争吵并不一定真正关乎这些鸡毛蒜皮,你们之间真正的问题在于,双方对亲密程度的不同要求。

5.最亲密的敌人

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一旦与回避型伴侣建立亲密关系,往往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冷漠和敌意。在下一章,我们会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6.落入亲密陷阱

你们会愈发强烈地产生一种可怕的感受,感觉对方完全不适合你,然而一想到对方会离你而去,又会陷入更加强烈的痛苦中。

为何亲密需求如此众口难调?

若是两人真心相爱,他们就不能为了和平相处,而做些妥协吗?我们当然希望答案干脆利落,但无论从回避型还是焦虑型人群来看,都很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万全之策,即使他们真的深爱着对方。如果忽视了亲密需求的差距,而放任感情自由发展,属于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一方,肯定会做出妥协,被回避型一方牵着鼻子走。而稍后我们就将探讨,其实这种做法大可不必。

因此,即使两人的感情已经不加干预地持续多年,持续地风雨飘摇着,如果双方再不齐心协力掉转车头,进入安全地带,放任的结果通常是感情的万劫不复。而原因如下:

亲密需求的分歧,会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分歧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想要牵手,而另一个人不那么想这件事了。恰好相反,这类分歧还会深入到双方的诉求、思维方式以及处世态度。总之,这些对立的意见会涉及共同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从是否同床,到如何养育孩子。在每个关系的新节点上,比如结婚、生育、搬新家、生病等等,生活事件都会受到这种基本差异的影响,而这种差异,也会让事件当前的伴侣,面临更大的挑战。

冲突往往很难解决,因为解决问题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很多的亲密接触。安全型和焦虑型人群,自然是很希望解决问题的。而就是因为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令伴侣双方的距离更近,回避型人群就会在有意无意间抗拒这件事情。每当安全型或焦虑型伴侣期望解决问题,并且实现双方更深入的情感交流时,就会让本着保持距离诉求的回避型伴侣感觉无所适从。为了避免亲密度的提升,回避型人群就会显出更强的敌意,以便保持争吵时候的距离。这样一来,焦虑——回避陷阱就会在冲突中出现,两人的感情会更加疏远,幸福感自然日益减退。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感情自然会每况愈下。

每每冲突一次,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便会丧失一些地位:每当与回避型伴侣产生冲突,由于强烈的不安全感以及焦虑不安,焦虑型人群往往会被负面情绪击垮。每当感到受伤,就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话语、想法和行为,甚至会以分手相要挟。然而在这一系列防御行为过后,一旦他们冷静下来,就会十分懊悔,脑海里充斥着与对方共度的美好时光,接着就会向对方央求和解。而等着他们的,往往是对方的冷漠回应,毕竟回避型人格对于冲突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会抹掉一切的美好回忆,只记得对方的坏处。

每当这些情况发生,由于既难以解决冲突本身,又在一开始丧失了自我,焦虑型人群往往会处于劣势。这时候,他们只能低头认错、苦苦央求,即使是一开始有所不满,也只能委曲求全。而那些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渐渐在脑海中化作泡影。 6HFAoco3i24+11rUDwh4xhVHbGWvlRZ4jrSqQKg4g3G1BlNoZPbuJ/+r6adOS96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