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认为,教育是兴国的根本,医疗是保证人生活的前提。所以,在成立汕头大学的时候,他就希望可以在这所大学中办一个医学系。
李嘉诚此前并未办过学校,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为了更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律,他亲自前往香港大学,向香港大学校长请教办学方法。谁知港大校长并不赞成李嘉诚开办医学院,他说:“开办医学院的花费极高,比一般的大学要高出10倍多。学校建成后,还要不停地购买设备和仪器,在生物标本上面的消费积攒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并且,医学院往往不是只建一所就可以的,常规情况下创办医学院后,还需要配备它的附属医院才行。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投资,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了。”校长叹口气后,继续说道:“现在香港经济不景气,李先生若是执意要在这个时候投资建设学校的话,不如就别建医学院了,考虑一下其他费用比较低的大学,同样可以造福人民,为国家出力。”
李嘉诚并没有被校长说服,坚持要建一个医学院。无奈之下,校长只能放弃说服,耐心地跟李嘉诚讨论创办大学的条件和注意事项。他希望自己可以帮到这个热心教育的企业家。
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将李嘉诚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比作“彩带丰碑”,赞扬李嘉诚是将全世界华人联系起来的彩带。
汕头大学建好后,有关领导多次会见李嘉诚,询问他是否想以自己或者家人的名字,为大学中的某幢建筑命名。这个想法马上就被李嘉诚否决了。汕头大学大礼堂建成后,有人提议将其命名为未名堂,等李嘉诚百年之后再定名,李嘉诚再次拒绝。后来李嘉诚表达了自己对命名的看法:“这个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所大学,太多的股东的名字,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点儿、更醒目一点儿。但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观,我的人生观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这个国家民族有利的,只要能这样做下去的话,那么没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紧的。只要做好这个事业……”
李嘉诚为建设汕头大学倾尽心血、不图名利的做法,感动了学校的所有领导。他们纷纷称赞李嘉诚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是后人景仰的丰碑。
1990年2月8日,汕头大学全面落成。当地政府和校领导一起出席了隆重的落成仪式。李嘉诚在落成仪式上发表致辞,他首先感谢了为创办汕头大学出力的每一个人,然后提到了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从世界和历史上许多事例,都可以得到证明。学生就像种子,而学校像土壤,教学的方法和环境,就如同阳光雨露,教学人员,便是栽培灌溉的园丁。种子是否能健全地发芽茁壮成长,而至成为可用的栋梁之材,各方面因素的配合,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通过教育的途径,能使年青的一代培养爱国的情操、健全的心智、充实的学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提高民族的质素,使国家的元气充沛、潜力深厚,则必然可使国家日渐富强。而教育的失败,也意味国家前途的暗淡。当国家了无可用之才的时候,则任何建国兴国的事业也谈不上了。所以,能促使教育的成功,便可对国家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这是我参与筹办汕头大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同时,也觉很得有意义和价值。
教育是百年大计,我认为这句话可解释为教育事业应长期发展的意思。一些老生常谈,往往以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为例,认为办大学,必须要有一百几十年始见成效,这是不切实际的。在今天的工业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突飞猛进,这种旧常规是应该打破的。尤其是在国家经建工作迫切需求人才的时候,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必须投身社会,在适当的岗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高等教育若不能迅速配合,则失去了其重大的意义。汕头大学在未来的岁月中,不但应以培养优质人才为己任,更应尽一切的努力,分秒必争,配合时代的巨轮,加速步伐向前迈进!尽量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成效。
从历史的事实看,积极进取的精神,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立国的时间只有两百多年,比欧洲许多国家的历史短促,但整个国家的发展,却是后来居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曾几何时,便超越了许多比它历史更悠久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不久又在经济的成就上大放异彩。而德国经历了两次大战的失败,都能迅速复原。可见在人为的努力下,可以加速达至目标。汕头大学自创校以来,已有四届的毕业生,毕业同学在工作上许多都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值得欣慰。我深切盼望汕头大学在各位领导、师生员工的同心协力下,自立自爱、发愤图强,使汕头大学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家有名的重点大学之一。
对于李嘉诚为建设汕头大学所做出的种种付出,当时一同参与建校的陈衍俊先生,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
尽管当时李嘉诚面对的是香港日渐恶劣的经济环境,但是为了汕大的事业,他除了自己要付出许多时间关心汕大的工作外,还在长江集团内部组织了一个专门负责汕大事务的工作班子。经常派出工作人员来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还派出专家和建筑师,到建校工地进行具体的现场指导,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多方收集世界名牌学府的有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及资料,送给汕大图书馆供教职员工学习、参考、借鉴。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总要安排时间会晤到港的世界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听取他们关于如何办好汕头大学的意见。每次到外国进行商务活动,也总要安排出一定时间,去访问一些有影响有名气的大学,去获取经验。还积极为汕大聘请外籍教师,为汕大教师出国深造、访问、讲学、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等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提供了许多的方便。
李嘉诚对办好汕大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构想。他提出:“汕大要办成一流大学。教授要有真才实学,行政人员也要精明能干。学校结构要少而精,工作要讲究效率。”
当时,汕头大学根据李嘉诚的办学思想,根据国家规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选择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立足粤东,面向全省,对外开放”的办学方向。
为了表示对李嘉诚的感激之情,汕头大学赠给李嘉诚一块汉白玉座雕,上面写着:“嘉名扬寰宇,展猷拓鸿基,击水鹏程逾万里。诚志振中华,兴学福桑梓,育才功业传千秋。”
1986年2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人,一同到汕头大学参观访问。当他们看见汕头大学雄伟壮观的大门、如花园一般的校园,以及气势磅礴的礼堂时,纷纷赞叹不已,不禁感慨道:“李嘉诚先生是用心在建设汕头大学啊!”事实正是如此,汕头大学是李嘉诚精心筹建了十年的杰作,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凝铸了李嘉诚的心血。
看着坐落在群山中的汕头大学,赵朴初有感而发:“簧舍连云起,新新气象殊。楼台承百柱,科系广无隅。学究天人际,光腾日月湖。群贤看毕至,鹏翼展南图。”他给这首诗起名为《鹏翼展南图》,并将其赠予汕大,祝其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