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曾在学富五车的港大学者面前表示,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但他从没有放弃学习,时至今日,他仍坚持每晚睡觉之前阅读。他说,阅读让他掌握了许多新领域的知识。
有一次记者采访,李嘉诚简单谈了下自己的阅读。记者问:“听说你喜欢睡前看书,重视自学。你昨天晚上看的是什么书?”李嘉诚回答道:“我昨天晚上看的书是有关IT(资讯科技)的前景,这个行业发展会很快,我相信未来两三年内,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经济、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比较有兴趣。”记者问:“你不看小说?”李嘉诚说:“对,我不看小说,娱乐新闻也不看。这是因为从小要争分夺秒‘抢’学问。我年轻时没有钱和时间读书,几个月才理一次发,要‘抢’学问,只能买旧书,买老师教学生用过的书,教科书里有教师划出的重点、答案,什么都有。总而言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看,因为没有时间。其实我很喜欢历史,小时候读书历史都拿高分。”
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李嘉诚,不但自己坚持读书,也鼓励社会公众养成读书的习惯。
李嘉诚曾多次向香港的大中小学校的图书馆以及传媒机构赠送书籍,并要求他们将赠书转送读者,以此鼓励阅读。
李嘉诚本人最推崇的书籍,似乎是历史类。2005年,他为《写给年轻人的简明世界史》一书作序,文章标题是《上一堂不一样的历史课》。他在里面指出:
你千万不要认为历史是陈旧的,与生活脱节的。阅读历史也不仅仅是“以史为镜”而已,要知道我们就活在这“镜”内,往事和未来同样是一条走不完的路。身处在这诡谲多变的全球化世界中,我们要懂得如何比较历史,观察现在与梦想未来,才可清醒地回应物质丰盛但灵魂分裂的挑战。
不得不说,李嘉诚关于历史的见解是独到而深刻的。同年,李嘉诚将此书转赠出去。
在中国历史方面,李嘉诚首推三国史,他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遗留给我们的一个知识宝库,我大概在小学四五年级时第一次看这部历史小说,那时有几位同样爱看书的同学,我们组成读书会,专门研究《三国演义》。我猜想,香港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是通过阅读《三国演义》而接触中国历史的。
2005年,李嘉诚在阅读了图解版历史书《世纪三国——曹操之霸者胜出》之后,认为该书既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感又便于人们理解,因为它以正史为脚本,以图解的方式介绍三国。于是,他亲自为该书撰写序言,序言题目是《愚昧是世上最大的敌人》。他在序言中将三国期间的战役、决策评定为最佳的管理学教材,将三国人物史评定为出色的人力资源课,还有,“三国”也能教人学会计算成本。总之,李嘉诚作为成功的商人,可以说他的不凡智慧和高超手段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阅读,不然他何以在序言里有如此精到的见解。除了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李嘉诚还在序言中强调了人的胸襟:能力再强的人,尽管能征服世界,若没有容人的胸襟,也装载不了成就。
李嘉诚在同年9月向圣保罗男女中学捐款8000万港元之后,通过李嘉诚基金会将该书捐赠给全香港所有的中学,以及全港的公共图书馆。香港的中学共有500多所,每一所获得两本。这一赠书活动引起的效果非常热烈,部分中学当场要求多赠几十本,甚至有的学校要求人手一本。于是,基金会再购买1万册,按需求情况分配出去。
除了书籍赠送,李嘉诚还通过资助媒体来鼓励大家阅读。
2003年9月9日,李嘉诚基金会特别捐助了香港的电视媒体,帮助其制作10集“愈读愈快乐”节目,以鼓励全社会形成阅读风气。这是一档全新的电视节目。9月14起,在每周日下午3点55分,该节目在亚洲电视本港台和无线翡翠台播出,如果恰巧赶上当天是赛马日,则改为上午7点50分。每集“愈读愈快乐”都有一个主题,依据当期推荐的两本书的题材而定,并将这两本书推荐给民众。
在内地,1997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李嘉诚出资8000万人民币,援助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显然,捐建图书馆也是在鼓励读书。李嘉诚在图书馆落成庆典上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北大的任务将更为重要,科技和教育是国家前途的命脉。世界产业已趋向高科技发展,国际亦存在着科技竞争,要为国家创造独特而持久的成就和优势,唯有依靠先进的科技和优质的管理。而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不二之途……今天图书馆终于竣工,希望有助北大收藏更多我国珍贵文献,促进北大与国内外的学术信息交流,同学们能发挥其中文化、学术知识,作为你们成就的实践。”
读书的好处有许多方面,最显著的就是积累知识,其次是增长智慧,即李嘉诚所强调的读历史类书籍的作用。不过,丰厚的知识储备,不等于智慧和才干。知识是静态的结论,智慧是动态的方法。知识是智慧的结果,只有学会灵活地应用知识,才能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