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大力扶持教育的缘起

为了支援家乡及中国内地的教育事业,李嘉诚本人和他名下的基金会、集团公司,经常慷慨地出钱出力,比如:

1994年,捐资1100万元港币,帮助潮州贫困地区建立了50所基础教育学校。

1996年,先后捐出700万元和800万元人民币创建了福建安嘉惠中学。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为李嘉诚设立碑刻,碑文“香港同胞李嘉诚先生,祖籍广东潮州,情系教育,慷慨捐资,兴学育才,为颂扬功德,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特立此碑”,以表彰其善举。

2000年捐资2400万美元,参与国家互联网发展计划,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2001年2月,李嘉诚在教育部的安排下,历经九天的艰辛路程走访了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四川、重庆、贵州、广西6个省份的8个落后地区,并与地方领导及大学负责人商讨了如何增进西部的教育资源,加速西部开发。

以上所列,只是李嘉诚在教育事业上所做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他捐助教育事业主要是通过李嘉诚基金会,但他捐献的资金如果累计起来,再成立20个基金会也绰绰有余。

李嘉诚有一颗纯粹又善良的心,分析他为何大力援助教育事业,将看出这纯粹和善良。他如此无私慷慨地帮助中国教育的发展,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他曾说过:

一个国家要强盛,一个民族要强盛,教育很重要。教育与民族的前途相连。当我上了年纪时,商业上的事务可以退休,但教育是我终生的事业。

此外,李嘉诚在《我对汕大之希望》的信中说:

教育的重要,实关系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兴衰以及时代的进退。因此,国民教育的成功,实为国家富强的决定因素,基于这一信念,我深感人才的重要性。善于甄才、养才和用才,始可臻于国家长治久安而稳步前进。甄才、养才之功,有赖于教育。

李嘉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没有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进行了很好的落实。2003年12月,李嘉诚在北京出席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北京工业大学综合科学楼的启用仪式,李嘉诚以“知识——核心价值”为题呼吁国家和社会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开放环境。当说到知识是核心价值时,李嘉诚引述了美国哈佛大学Michael Porter教授的文章,指出创新是未来的决胜因素,创新能力是灵活地组合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同时,他呼吁政府,为了培养出有创意、有创见的人才,政府应订立政策,以缔造出有利于大众创新的互动、流畅、开放的软环境,这个环境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还要健康、精神成长、艺术和科学等领域。可见,李嘉诚不但意识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还把握了教育的关键——创新,更考虑到了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

第二个活动,是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发布会。会上,李嘉诚以“社会资本——终极目标”为题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以增加社会资本。关于社会资本,他说,社会资本包含的社会和谐关系、信任与分享信念、社区参与、义务工作、社会联络及公民精神等,全属于可量化和有效益的价值,大家都应乐于投资。只有通过全力增加社会资本,才可以驾驭知识与创新的动力,造就一个宏观与微观经济层面之间的合理关系。

李嘉诚的“社会资本”概念,值得重视:

如何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知识的终极关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在我们的梦想之中。今日科技经济新典范的崛起,正处于矛盾之中。我们一方面追求变迁,但又同时希望更安定,数码鸿沟、学习鸿沟构造着权力再集中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全球化令我们知道和拥抱世界的多元化,我们更不能忽视建立社群的重要性。

有论者认为,在知识时代,社会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资本像其他资产一样是可以量化的,有可量度的可转变性、耐用性、弹性、可代替性、创造其他形式资本的能力。若真如此,那社会资本包括的社区关系、信任与分享信念、社区参与、义务工作、社会网络及公民精神等,这些都是可量化和有效益的价值,我们都应乐于参与投资。建立社会资本就是社会希望的泉源;公民精神与公民权利相比,有时甚至来得更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全力增进社会资本,才可以驾驭知识与创新的动力,或者这就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经济层面之间的合理关系。

李嘉诚对于“社会资本”的论述,是相当有高度的。他把慈善事业放在社会层面上进行理解和操作,使慈善资金对社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李嘉诚的教育投资,也遵从加强“社会资本”的原则。一方面,他投资正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也关照社会教育、远程教育等,平衡教育资源在社会各领域的投入。他冷静审视中国教育环境的不足,呼吁整个国家和社会为教育事业开绿灯。

第三个活动,是清华大学“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的开幕典礼。李嘉诚以“科技——未来价值”为题呼吁人们善用科技进步节省出来的时间:

今天多功能、多频道,什么都可以多元同步运行。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空间距离变得越来越接近,科学技术使我们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虽然未来由很多元素和机遇组成,然而未来最终还是取决于人类的心灵和智慧。我们要用知识和智慧,赋予科技与时间新的意义,为自己、国家与全人类建造共同的尊严和福祉。

科技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992年4月28日,李嘉诚被授予北京大学荣誉博士。在颁授仪式上,他发表了主题为“世界在蜕变中,既向我们展示前景,又显现出挑战性”的演讲,从创新与科技的关系出发,呼吁人们自主创新,跟上科技时代的步伐:

高科技的发展加快了我们生活的节奏。历史命运使中国迟于起步,因而我们急需推动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现代化。

在今天,停滞的思维模式已变得不合时宜,这不是要破旧立新,不是要采取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传统文化传统思维跟上发展的潮流,使中国文化更适用于层次多元的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懂得比较历史,观察现在和梦想未来。

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的社会,才可为更稳定、更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尽管没有外在要求,我们要愿意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

通观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关于知识和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和环境的关系,李嘉诚在心里早就有了清晰的条理。不过,他如此重视并资助教育,不完全是出于理性,也有感性因素在起作用:

我很爱读书,小时候很穷,无法完成学业实现我心中的理想,我很想帮助那些心有大志而力所不及的穷人孩子。有了更多的钱,才能在教育上有更好的发展。

李嘉诚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医生,也曾想过当大学教授。那时的李嘉诚,最渴望的便是与那些幸运的同龄人一样,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他曾想过无数次,如果能像别人一样有机会上大学,他的一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呢?

李嘉诚资助教育事业的动机,一方面是作为企业家“胸怀天下”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自己早年失学的遗憾。爱心,慈悲之心,源于同理心。无数资助教育和失学者的举动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作为商人的理性的李嘉诚,更是一个作为学子的心怀遗憾的李嘉诚。 A37SVFacQXjE3ZTBJ0ZMaFG/s3o1hMaZ2JUad48gEaXdmDxtCnYAZmzbafQI/y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