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故乡之行,感慨万分

1978年10月,李嘉诚参加完北京国庆观礼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故乡潮州。潮州的情况和李嘉诚料想的一样,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和北京相差甚远。看着衣衫褴褛的同乡,李嘉诚心痛极了。他告诉自己,必须尽快为家乡做些事情。当天晚上,在潮州市政府举行的茶话会上,李嘉诚向在场的市领导和父老乡亲们诉说了他的感受,表示会全力支持家乡的建设,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提高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李嘉诚说:“今天,我再次踏上故土,心中感慨万千。在回来前,我便不停地告诉自己,内地的发展和建设比不上香港,再加上家乡僻远,经济水平一定是比较低下的,因此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看见家乡,看见潮州的父老乡亲们后,我仍然忍不住潸然泪下。我是如何也想不到,潮州和香港的生活水平会相差这么大啊!我心里难受极了,真心希望可以为家乡、为祖国做些什么……”李嘉诚在哽咽中完成了整个演讲,他说:自从看见潮州衣衫褴褛的父老乡亲们后,他便开始心痛,他告诉自己,必须要尽快为家乡做些什么。

1978年年底,李嘉诚在香港收到潮州的来信,信中重点诉说了潮州当时的“黑户”问题。这件事引起了李嘉诚的高度重视,他马上派人调查具体的情况。原来,很多之前离开家乡的潮州人,这次集体返乡之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无家可归。他们有的住在政府临时搭建的矮棚里,有的则露宿街头。李嘉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痛万分。他马上回信给潮州市政府。他在信中表示,愿意出钱为这些无家可归的同胞们建造房屋,以解潮州住房之急。信函发出后,李嘉诚仍然无法入眠。潮州的乡亲们露宿街头、无家可归的画面,一遍遍地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不停地在脑海中回忆白天从报纸上看到的关于“潮州黑户”的内容,这些内容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一下下地戳着李嘉诚的心窝,痛得他泪水潸然。

那一夜对李嘉诚来说太过难熬。他在黑暗和绝望中苦苦地等待黎明的到来。他希望寄出的信可以早点儿到潮州市政府的手中,希望可以早点儿为那些无家可归的同胞们提供必要的住房。李嘉诚心里十分清楚,他捐建的群众住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潮州黑户”的问题,可他只是一个商人,除了可以为同胞建些房子,还能做什么呢?!

李嘉诚一共捐款590万港元,建造了两处公寓,总共9幢大楼。楼层多为4至5层不等,每层大概可以住6户,一共可供250户居民住宿。为了让流离失所的居民尽快入住,李嘉诚和政府商议决定,将公寓的建设任务分成几批,一批建完,再建下一批,分期完成每一批的建设。每批建好通过验收后,马上开放给居民。这样一来,许多居民便可以提前住进公寓里。在李嘉诚的大力配合下,潮州群众公寓很快就建好了,之前所有排上号的居民,全部欢天喜地地住进了新房子。

群众公寓建设期间,李嘉诚每天都会翻看跟潮州有关的报纸,时时刻刻地关心着家乡的情况。1980年,李嘉诚听说潮州有很多患病同乡,因为无处求医而导致病症严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这一消息让李嘉诚不安极了。他的父亲李云经,当初就是因为无钱治病而去世的。李嘉诚深知医疗的重要性,他不想让其他人和他一样因为贫穷而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于是,李嘉诚决定自己出钱,在潮州兴建医院。

李嘉诚马上与潮州市政府取得了联系,当月便捐出了2200万港元,并明确表示,他所捐助的全部资金,都将用在潮州市医院和潮安县医院的建设上面。他的这一壮举,大大改善了潮州的医疗条件。在这件事上,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李嘉诚对名利的淡泊。医院建成后,很多人提议用李嘉诚的名字为医院命名,但李嘉诚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像医院这样的机构,用地区的名字会更好一点儿,而且他不习惯自己的名字被人时常挂在嘴边。李嘉诚说:“此次资助家乡建设医院,并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名气,因此,大家还是不要用我的名字为医院命名了!”

医院建成后,潮州政府邀请李嘉诚来参加医院开业的剪彩仪式。然而李嘉诚是个不慕虚名的人,他在给潮州政府的回信中写道:

我觉得不举行剪彩仪式是上上之策,如果非要举行,希望由家乡政府出面解决,我认为这只是白白浪费钱财,对医疗卫生事业没有一点儿好处。

我认为,我最大的快乐是希望能够做些对人民大众有益的力所能及的事,对此,我将不遗余力,而且即使不宣传,也能无比欣慰。

我希望,在将来的一天,我能够去医院参观,不透露自己的身份,见到病人康复出院,远胜过参加任何仪式。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不过,由于当地政府和领导人一再诚挚邀请,李嘉诚不好拒绝,最终还是参加了剪彩仪式。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对名利的淡泊。

李嘉诚的慷慨之举受到了潮州市政府和各界人士的赞扬,香港的新闻媒体自然跟风而至,很多记者在长江实业楼下排起长队,争着抢着要采访李嘉诚。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李嘉诚的善举很快传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和这件事情一起传来的,还有李嘉诚在潮州茶会上的发言。李嘉诚那段肺腑之言,一度被众人传颂。这段发言的威力确实不容小觑,它曾经感动了茶话会上的一干领导,感动了潮州的数万百姓,还感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邓小平。邓小平为李嘉诚慷慨解囊的善举感动,称赞李嘉诚有一颗慈善的心。

其实,早在“文化大革命”前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时候,便重点了解过几位香港华人实业家的情况。李嘉诚就在这些人当中,并且还被邓小平认为是有代表性影响的人物。“文化大革命”中期,邓小平被打压后的第一次复出,周恩来总理重病,他代替总理主管国务院工作的时候,再次从荣毅仁口中听到了李嘉诚的名字。荣毅仁当时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会长,比较了解港澳工商界的状况。从荣毅仁口中,邓小平更全面地认识了李嘉诚。在了解了李嘉诚从无到有的经商经历后,邓小平对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产生了好感。从那之后,邓小平便有意关注李嘉诚的情况,知道他的长江实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也知道他在香港创办了李嘉诚基金会,并公开表示基金会的一切资金将直接用于公益或福利事业。所以,当李嘉诚在潮州茶话会上感人肺腑的发言传到邓小平耳朵里的时候,邓小平并未对李嘉诚的这个举动感到吃惊。他只是在公开场合表示了自己对李嘉诚的爱国精神的赞赏,并呼吁广大华人企业家向李嘉诚学习。 6tNaBBKn3xFgiufQevc5FB/jl8U814gP5tzLOEW3Z8UjeCfBx5eDjp3owTYKn8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