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经从商的想法夭折后,没过多久,就到了春节,这是李云经有生以来过得最痛苦的一个节日。因为过节,母亲找不到工作,全家人只能围在一起发呆。年幼的弟弟因为挨不住饿而嗷嗷大哭,听着弟弟的哭声,看着越加沧桑的母亲,李云经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躲在母亲身后了,他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这个家!而最直接的道路就是从商。
春节过后,李云经偷偷去拜访堂哥李云章,一再央求带自己出去挣钱。直到那时,李云章才知道堂弟家如此困难,他让李云经不必操心,若是生活上真有问题,他定不会袖手旁观。李云章心里还是十分喜欢这个腼腆懂事的堂弟的。他知道李云经从小头脑机灵,是读书的好材料,也真心希望堂弟可以和他的叔父李晓帆一样,成为受人敬仰的名师。所以马上表示愿意帮助堂弟一家,直到他完成学业,可以赚钱养家为止。
对于兄长的好意,李云经感动极了。但从小受的教育,让他无法白白地接受兄长的帮助。而且他也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母亲和弟弟。李云经马上打断了兄长的话,说道:“云章哥,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还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养活我们家。你就让我跟着你一起干吧,我肯定不会给你惹麻烦的。”看着堂弟渴望的眼睛,李云章实在无法拒绝,只能答应试着带李云经一段时间。他们约法三章,这段时间里,若是发现李云经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就要听李云章的话,乖乖回去念书。
李云章费尽功夫,终于说动堂哥带他一起经商做生意。正好李云章几天后要去南洋进货,再三思索之后,便决定带堂弟一同前往,就当给他长长见识。约定好日期后,李云经便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回家后,李云经仍然抑制不住兴奋,他只要一想到,以后可以像堂哥一样,担负起全家的重担,心里就开心得不行。但他不敢表现得太明显,生怕母亲知道后会阻止他。他了解母亲,知道母亲和父亲一样,希望他可以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也知道读书才是正道。但是若是连生计都保证不了,拿什么读书呢!李云经暗暗告诉自己,就瞒母亲这一次,只要让母亲看到这次的成功,就一定不会再阻止他了。为了不让老母发觉,李云经不敢提前准备行装,他将要带的东西悄悄放好,只等登船当天拿出来打包就好。
李云经算准了一切,却漏算了他的大哥。李云章第一次带弟弟出门,还是千里之外的南洋,他又如何敢不让婶母知道呢!因此在登船前一天,他专门去婶母家走了一趟,将这次的行程和目的,一一告诉了婶母。李云经的老母知道儿子要经商后震惊极了。她清楚儿子这样做的原因,是想替她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她自然也知道现在家里条件困难,但她宁愿累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啊!况且,李云经这次要去的地方还是千里之外的南洋啊!受苦是其次,万一遇见个大风大浪,李云经就可能永远回不来了。她想马上就将儿子叫过来,让他保证绝不跟堂哥一起去南洋。可她知道这样做是没用的,儿子的心情她比谁都明白,若是不让他试这一回,以后怕会永远惦记着,无法安心读书的。
晚上,李母带着一包干粮,敲响了李云经的房门。这可把正在打包行李的李云经吓坏了。他马上将包袱藏起来,然后走到门边给李母开门。李母进屋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将自己手中的包袱递给了儿子,让他万事小心。望着母亲关切的眼神,李云经心里顿时涌起无限悲楚。他上前抱住母亲,哭着说:“母亲,我一定会成功的,您就相信我吧!”实际上,李云经对这次旅行还是有信心的,他认为有堂哥“带路”,自己又不是特别笨,别人做得成的生意,没道理他做不了!
第二天,李云经便在母亲关切的目光中出发了。站在船上,看着越来越远的母亲,李云经心中感慨万分。他向上天祈求,保佑他这次可以成功归来。然而,老天并没有听见他的祈求。当李云经千辛万苦远渡重洋带着自己买的货物再次回到潮州时,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辛苦挑选的上等货品,竟被人调包成了不值钱的次等货。这可难坏了李云经,这次进货的钱,都是母亲跟乡亲们借的,如此一来,非但没有如原先想的赚到钱,还把成本赔了进去。这对李云经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被打击得不吃也不睡,可把李母吓坏了。李母坐在李云经旁边,有些不知所措地说:“孩子,失败就失败吧,至少人没事,以后你也别再总想着做生意了,好好念书才是正道啊!”
这次失败,虽然赔光了家里的钱,但李母并没有过多地责备儿子。她理解年纪轻轻的儿子为什么会如此渴望挣钱,也明白现在这个结果,儿子远比她要难受。儿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她心里难受极了。她抱住儿子,轻轻抚摩着孩子的脸,柔声道:“孩子,咱不难受了。你可能真的不合适经商,我觉得还是你父亲说得对,咱们李家的人的未来,还得从书本中找。不是有句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你以后就听你爸爸的话,老老实实的在家读书吧。”
经历过这一次失败,李云经断了经商的心。其实单纯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李云经就一定没有经商天赋,但是这一次的损失实在惨重,凭现有的条件,李云经知道自己无法再继续走这条路了。重新读书,成了李云经目前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