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7年赛题四

撰稿人 刘 军

一、根据上海市心电质控的要求,动态血压仪校正时间应:

A. 每2年1次

B. 每年1次

C. 每半年1次

D. 每季度1次

·题解·

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第三章第四节第一条“设备要求和维护”的需求:动态血压监测仪必须每年校正1次,以确保动态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二、 根据上海市心电质控的要求,动态血压记录的有效信息必须满足以下哪个条件?

A. 有效记录时间≥20 h,有效读数≥70%

B. 有效记录时间≥18 h,有效读数≥70%

C. 有效记录时间≥20 h,有效读数≥80%

D. 有效记录时间≥18 h,有效读数≥75%

·题解·

《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要求:动态血压记录的有效信息须满足20 h以上,特殊情况如自动取下等除外,但必须注明该情况;有效读数≥70%(心律失常患者除外)。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三、 根据《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手册》的要求,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长的应分类。关于该要求进行举例,下面哪项说法最正确?

A. 阵发性心动过速:频率>150次/分,节律匀齐

B.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频率60~130次/分;如为室性心动过速建议用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C. 并行心律型心动过速:异位心动过速的总周长与间隔周长之间有倍数关系

D. 以上都正确

·题解·

根据《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手册》第二部分第一节“激动起源异常”中关于心动过速的书写要求,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长的,应分类。举例如下。

(1) 阵发性心动过速:见于心率>150次/分,节律匀齐者。

(2)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见于心率60~130次/分;如为室性心律则诊断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3) 房室连接处自律性心动过速:频率120~220次/分,频率可有变化,但以逐渐过渡常见。

(4) 并行心律型心动过速:异位心动过速的总周长与间隔周长之间有倍数关系。

(5) 异位心动过速R-R不等应寻找规律,如无规律可循,可诊断心动过速伴不规则传出阻滞。

(6) 反复搏动性心动过速:以早搏性质命名。心电图特点为:早搏诱发,心动过速的QRS波为室上性,每一个心动都有逆行P-波,节律匀齐,频率一般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范围内。例如:① 室性反复搏动性心动过速;② 房性反复搏动性心动过速;③ 交接性反复搏动性心动过速。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四、 根据动态血压质量控制的建议,请叙述白天、夜间及清晨的时间设定以及测量间隔时间设定。

·题解·

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第三章第四节“动态血压检查”中关于记录盒安装要求及分析要求,测量参数的设定如下。

白天:建议每15~20 min测量1次;建议时间段为6∶00~22∶00。

夜间:建议每30 min测量1次;建议时间段为22 ∶00~次日6 ∶00。

清晨:次日起床后2 h或次日6 ∶00~10 ∶00的有效数据。

白天、夜间、清晨时间段的定义原则上根据日志设定或统一设定时间段,如白天为6 ∶00~22 ∶00,夜间为22 ∶00~次日6 ∶00,清晨为6 ∶00~10 ∶00。

五、 关于动态血压的正常范围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 全天平均血压<130/80 mmHg

B. 白天平均血压<135/85 mmHg

C. 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

D. 清晨血压<130/80 mmHg

·题解·

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第三章第四节“动态血压检查”中关于报告规范化的要求,血压增高标准是指:① 24 h平均压≥130/80 mmHg;② 白天平均压≥135/85 mmHg;③ 夜间平均压≥120/70 mmHg;④ 清晨血压≥135/85 mmHg;⑤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20%血压昼夜节律存在。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六、 请正确书写图1-4-1诊断。

图1-4-1

·题解·

心电图特点

1.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QRS波时限>120 ms。

2. V1 ~ V3导联呈QR型,R波粗钝,Ⅰ、aVL、V5、V6导联呈Rs型,S波粗钝,符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心电图分析

心肌梗死的电势力消失往往发生于心室除极40 ms的起始向量内,图1-4-1 V1~V3导联呈QR型,提示间隔起始向量消失。其他图形特征符合右束支阻滞,特点是终末部运行缓慢,两者一般不会互相掩盖。

心电图诊断

1. 窦性心律。

2.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3. 陈旧性前间隔心肌梗死。

七、图1-4-2是1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Ⅰ导联非连续心电图,当心房率稍增快时出现连续的P波未下传心室,R-R间期长达5 700 ms。针对长周期如何描述比较恰当?

图1-4-2

A. 短阵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B.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C. 心室停搏

D. 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题解·

心电图特点

1.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

2. 图1-4-2A为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当心房频率从63次/分增加至67次/分时可见有连续2次P波下传心室受阻。

3. 图1-4-2B起始2次P波频率为55次/分,呈1 ∶ 1房室传导,其后P波频率逐渐增至58~68次/分,可见连续5次P波均未下传心室。

4. 在5 700 ms时才出现房室连接处逸搏。

心电图分析

1. 房室连接处逸搏在5 700 ms时出现,形成了短暂的心室停搏,导致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本题要求针对长周期进行描述,所以为心室停搏。

2. 造成心室停搏的原因为一过性房室传导完全中断,且逸搏节律点后移。其发生机制与心房率增快、房室连接处发生重复隐匿传导有关。图1-4-2基础心律失常是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当心房率从55次/分增至68次/分时出现连续心房活动未下传心室,可能是房室连接处的重复隐匿传导,但不能完全排除传导阻滞程度的进一步加重。鉴于此种心电现象会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是心电图危急值的报告范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心电图诊断

1. 窦性心律(55~68次/分)。

2.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3.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长R-R周期5 700 ms)。

八、 图1-4-3是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但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伴QRS波群脱落而短R-R间期相等,请写出原因。

图1-4-3

·题解·

心电图特点

1.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

2. P-P周期规律,为760 ms,P-R间期进行性延长,为300→360→420 ms。

3. 短R-R间期固定为820 ms,脱落QRS波后出现长R-R间期。

4. 上述情况周而复始出现。

心电图分析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典型文氏现象和不典型文氏现象,临床上不典型文氏现象更常见。

1. 典型文氏现象:① P-P间期基本规则;② P-R间期逐搏延长,直至心室漏搏;③ R-R间期逐搏缩短(由于P-R增量而递减);④ 长间歇后第1个R-R间期>长间歇前的R-R间期;⑤ 长R-R间期<2倍短R-R间期;⑥ 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比关系;⑦ 周而复始循环出现。

2. 不典型文氏现象:① 多见窦性心律不齐;② 文氏周期中第1个P-R间期没有恢复正常;③ P-R增量不变或多变,致使短R-R间期固定或R-R间期长短不一;④ 以反复心搏结束文氏周期,不造成QRS波群脱落,亦可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⑤ 早搏改变房室传导比,房性早搏可参与或中止文氏周期;⑥ 长间歇后出现逸搏,干扰房室传导。

不典型文氏现象很常见,有时会干扰诊断,但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比关系是诊断文氏现象的关键。

3. 图1-4-3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原因如下。

(1) 文氏周期中第1个P-R间期没有恢复正常,这与阻滞的P波在房室连接处产生隐匿传导有关。

(2) 短R-R间期固定,与P-R间期延长的增量固定为60 ms有关,且脱落QRS波群后形成长R-R间期。

(3) 符合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比的规律。

综合上述分析,图1-4-3 P-R间期逐渐延长,伴QRS波群脱落,而短R-R间期相等的原因为P-R间期延长的增量固定。

心电图诊断

1. 窦性心律(78次/分)。

2.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3.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idzHPtNv0pjzaF5CxyTQNmtupt9q8DU/qIzC7WxEJSxBxMFWplkeoWC3IhKNbio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