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百千三昧的定境

我们都听说过老僧入定,真正入定到某一种境界,时间没有了,他会坐在那里七八天、一个月,自己只觉得是弹指之间而已。不过大家要认识,这不过是所有定境中的一种定而已,并不是说每一个定境都是如此,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佛法讲修持,百千三昧的定境不同,有一种定境是,虽日理万机,分秒都没有休息,但是他的心境永远在定,同外界一点都不相干。心,要想它能定住是非常困难的。像年纪大一点的人睡不着,因为心不能定。年纪越大思想越复杂,因此影响了脑神经,不能休息下来。

等于说,我们脑子是个机器,心脏也是个机器,但是它的开关并不是机器本身,而是后面另一个东西;那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心里的作用。所以一切学佛,一切入道之门,都是追求如何使心能定。有些人打坐几十年,虽然坐在那里,但是内心还是很乱,不过偶尔感觉到一点清净,一点舒服而已。一点清净舒服还只是生理的反应与心境上的一点宁定,而真正的定,几乎没有办法做到。

佛学经常拿海水来说明人的心境,我们的思想、情感,归纳起来,只是感觉与知觉,它们像流水一样,永远在流,不断地流,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那么一个现象。所谓真正的定,佛经有一句话: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一个有大智慧、大气魄的人,自己的思想、妄念,立刻可以切断,就像香象渡河一般,连弯都懒得转,便在湍急河水之中,截流而过了。假使我们做功夫有这个气魄,能把自己的思想、感觉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把它切断得了,那正是净土的初步现象,是真正的宁静,达到了止的境界。由止再渐渐的进修,生理、心理起各种变化,才可以达到定的境界。这样,初步的修养就有基础了。现在《金刚经》里还没有讲“定”,先讲“住”。

“住”这个字,与“止”,与“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很不一样。

先说这个“止”。止可以说是心理的修持,把思想、知觉、感觉停止,用力把它止在一处。等于我们拿一颗钉子,把它钉在一个地方,就是止的境界。

所谓“定”,等于小孩子玩的转陀螺,最后不转了,它站在那里不动了,这只是个定的比方。

这个“住”呢!跟“止”、“定”又不一样。住是很安详地摆在那里。这些不是依照佛学的道理来说,只是依照中文止、定、住的文字意义来配合佛学的道理加以说明。

不管学佛不学佛,一个人思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同学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词,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借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例如,好几位学佛的老朋友们,在家专心修行不方便,与修行团体住一起又说住不惯。其实,他是不能“随遇而安”而已!他不能“应如是住”,连换一个床铺都不行了,何况其他。实际上,床铺同环境真有那么严重吗?没有,因为此心不能安。所以环境与事物突然改变,我们就不习惯了,因为这个心不能坦然安住下来,这是普通的道理。

须菩提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开始学佛遭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也就是心不能安。现在佛告诉他,就是你问的时候,已经住了,就是你问的时候,已经没有妄想烦恼了。这个意思也有一个比方,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稀奇事物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是住的喔!像普通讲的愣住了。这一段的住,虽不是真正佛法的住,但当这个心理现象,受到突然刺激的时候,好像凝定住了,这是假的心住,不是心安的住,可是从这个现象可以了解,心的住确实有“定”的道理。 l9fNR4Tl8q8NyhwUUgZ81oLcj9y0dhADfyJSTDwKQUIWismhxx14rI+Xu92Yei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