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化母体以仪式和符号的形式体现

文化母体有它约定俗成的时间、仪式、道具,特点是不可抗拒、必然发生,发生的形式是集体无意识、自发卷入。

具体而言,母体是不可抗拒的,母体是必然发生的,母体发生的时候是集体无意识,参与母体的人是自发卷入,一切母体行为都是在潜意识当中进行的。

以春节为例。春节是一个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文化母体,一个中华文化圈中的人共同参与的巨大的人类的戏剧,有庞大的仪式体系、庞大的符号体系、庞大的惯性和庞大的商业活动。

历史记载,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汉代的时候确定下来,定为新年的第一天,长期以来是农历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上形成这样一个节日?它和星体运行的关系是什么?

一切文化母体都来自星体的运行。

中国属于农业社会,每年的冬季,耕种都停下来了,家家户户都有一点儿余粮,可以拿出来庆祝,而集中起来庆祝可以加强部落、民族、国家的凝聚力。所以定下来的这一段时间里,大家一起庆祝,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节日。

文化母体一旦形成就会体现为仪式和符号,传承的就是仪式和符号。

我们来看王安石的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是要放鞭炮的,“一岁”是爆竹声中放掉的,这是仪式。“春风送暖入屠苏”,敬这杯酒也是个仪式,我们春节都要喝酒,双手捧杯敬长辈,母体中的道具是屠苏酒。最后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仪式、符号、道具,全部在这一首诗里面体现了出来。

今天我们继承了一千年前王安石时代的整套体系,只不过在这个体系当中有一些变化,有一些道具更换,有一些仪式增加了——现在有些城市市区不允许放鞭炮,要到郊外才能燃放。除了春节到外环外放鞭炮,其他时间会去放鞭炮吗?今天晚上会不会有人来劲了去外环外放鞭炮?没有母体的要求你是想不起来去做这件事的。

带着庞大的惯性,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节日的庞大文化母体,至今仍然活力十足。

刚才说到“自发卷入,不可抗拒”,那么,有没有人想抗拒春节?国务院宣布今年我们不过春节了,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1928年国民党政府宣布,从1929年起只过阳历新年,坚决废止农历新年,废除春节。他们不允许中国人过春节了,要全部过元旦,也不允许放鞭炮,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聚会,不允许“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允许贴对联,不允许贴门神……一句话,他们想剪断文化母体。

于是人们像搞地下活动一样过春节,在国民党出动密探、特务去禁止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仍然悄悄地过春节。过了两年,禁令彻底失败,变得毫无意义。

文化母体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就一定会准时发生,发生的形式就是伴随着众多的复杂的仪式、符号和道具。

我们自己也可以回想一下,过去一个春节里面都做了些什么;在近几十年里,我们的春节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化。

近40年春节的重大演化就是出现了春晚,春晚是节日创新的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这个庞大的媒体,于是,春晚就作为一个仪式加入了进来。接着,随着电视媒体的衰败,这个新加入进来的仪式又渐渐衰败了下去。

在母体仪式当中,为什么有的仪式会起来、会衰败,有的仪式又永远充满活力、生命力?

春晚在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就从无到有到巅峰,然后几乎跌入了谷底。“总把新桃换旧符”,几千年来,年年贴,年年换。可以看到,这个文化母体,这个仪式,过去有多少年的历史,未来就有多少年的生命,有多长的过去,就有多长的未来,我们则永远在中间点上。

春晚的仪式基于技术,基于时代的变迁,它有三四十年的过去,却未必有更加漫长的未来,因为技术的变化会更快。因此,在理解文化母体、理解仪式的时候要看到,我们首先要守旧,有多长的过去,就有多长的未来。王安石的新桃旧年历经千年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承载着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情感和期望,并仍将以千年为单位地延续下去。 t7q+6EXS8FD1/jOAs+FYl1IvCFZ55K/ee/1nXoqaUs5BFOAQetFSNEcyWDFipZ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