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能互联网与第七次
信息革命

在之前的六次重大信息革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信息传递和发展的脉络,在互联网助推信息革命跨越式发展之时,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七次信息革命将会是什么?这个答案已经显而易见:智能互联网。

不过,必须要强调的是:智能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

此前,人们所说的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高速度的信息传输。最早的阿帕网是由一台台的服务器通过TC协议连在一起,到了商用时期,互联网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传输,并传达出互联网的基本精神:自由、开放和共享。

然而,智能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而是在传统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新的信息传递体系,由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和智能学习等共同构建,其功能更为全面和强大,智能化特征更为明显。

移动互联是智能化的基础

传统的互联网是在每一台电脑之间建立起信息联系,每台电脑有各自固定的IP地址,用电缆和光缆来连接,其终端体系是固定的。

当手机有了上网功能以后,各种相关应用从过去的PC端逐步扩展到移动端,从最初的聊天应用、网页浏览器在手机上的使用,到如今几乎所有用户需要的应用都可以在手机上得以实现。移动互联是移动的,移动是整个移动互联的核心和基础,它的终端不再只是电脑,而是所有移动产品的终端,先有了手机,然后又有了其他的产品,甚至是汽车。

与过去的电脑上网不同,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即可打破空间限制,随时联网,想要知道的任何信息只需几个按键就可搞定。作为移动通信的终端产品,除了手机,iPad、智能手环等产品也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电脑已不再是唯一的互联网终端,移动互联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并且会带来多米诺骨牌一般的效果,推动着变幻莫测却又有迹可循的信息时代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移动互联让使用场景成倍扩张,彻底打破空间的限制,而5G是移动互联的基础保障。

互联网作为当下信息革命的重要载体,将进化成智能互联网,引发新一轮的信息革命,走向全面智能化。

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智能手机从问世到普及,为移动通信产业带来井喷式发展,也为今后的智能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手机已不再单纯是一部用来通话和发短信的移动电话,而成为具备多种功能的智能终端机:打电话只是最基本的功能,而进行万物信息传递、移动支付,并且兼具各种多媒体应用,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必不可少的万用机,才是它的真正用途。

移动互联对于构建智能互联网起着强大支撑作用,很早以前,就有了移动支付的概念,但是这种功能在2G和3G时代都无法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网络通信能力还不强大,支付功能延时较长,反应迟缓。到了4G时代,中国的移动支付全面爆发,就是因为移动网络信号变得空前强大,4G网络得以大面积覆盖。而5G必须为智能互联网的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果没有5G,智能互联网的作用将无法发挥,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无法实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互联网初见端倪,各种移动智能产品开始影响着各个行业,并且将逐步实现人-物互联和万物互联。在当下,物联网已经初见端倪,之所以还未全面开花,是因为5G网络还未真正建立,一旦5G时代来临,移动互联必将掀起新一轮信息革命风暴。

这场风暴的最直观感受就是万物互联,而万物互联则依靠智能感应落地生根。

智能感应延伸了人类的器官

2018年3月30日,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神作《头号玩家》在中国震撼上映,燃炸整个电影市场。影片中隐藏的无数给动漫迷、电影迷、游戏迷的彩蛋让粉丝们惊叹不已,电影场景中营造出来的未来世界的重工业感、虚拟现实的无缝对接、所有人物佩戴“绿洲”游戏传感器并在虚拟世界获得真实触感、酷炫科幻体验爆棚的视觉冲击……让人沉迷其中,两只眼睛完全不够用。

很显然,这位好莱坞电影大师那超出常理却又逻辑缜密的想象力,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没有看不到,只有想不到”的说法,整部电影中的人物佩戴传感器从头玩到尾的主线,以及无人机四处搜索玩家地理位置的画面贯穿其中,对未来智能感应的使用畅想达到了巅峰。

智能感应是物联网成功的基石,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4G网络的发达,未来5G时代将以智能感应的蓬勃发展来为用户提供直观体验。而这把火如今正在强势燎原,虽然离《头号玩家》的高度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现在市面上众多感应器已经被人们接受。这些感应器正对世界进行记录,呈细胞分裂之势,形成新的体系。

单从“感应”这一点来说,其能力就已经无所不在,光是一款智能手机就带有重力感应、压力感应、触摸感应、辐射感应、影像感应、人脸识别等诸多功能,并且还能通过各种智能识别,对外界进行感知。

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地理位置感应。现在的打车软件和一些娱乐应用上都可以自动识别地理位置,方便该应用针对定位向距离最近的出租车发送订单,或者为客户推荐相应的美食和娱乐活动。一些智能家居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身体感应来开启和调节最适宜的温度。这种智能感应的产品不仅让用户的信息得以传输,还可以通过感应来获取更多的信息,甚至依靠客户的五官、皮肤和四肢来获取,使人类器官得以延伸。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第七次信息革命的到来,更多的智能产品将不断涌现;而有的产品,还没等到物联网的辉煌时期到来,就已经在一轮轮残酷的厮杀中被淘汰。

1999年,美国Jawbone公司在硅谷成立,早期主要研发国防相关项目产品和扬声器,声名远扬。到了2011年,这家公司开始推出UP系列健康运动手环,尝试商业化发展。公司创始人之一Hosain Rahman对征战市场雄心勃勃,并公开表示将来会做出时尚、防水、与智能手机相连接、续航时间长的高科技智能产品。然而,其竞争对手做出的手环已经具备屏幕、睡眠状态识别等多个功能,而Jawbone手环功能单一,每一版本的产品都毫无新意,加上硬件条件欠佳,市场价格昂贵,迟迟无法抢占市场份额。更糟糕的是,手环市场也并不景气,据市场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统计,大约三分之一的智能手环在购买半年以后就遭到弃用,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肋产品。最要命的是,Jawbone公司的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高层人事变动使得产品功能无法顺利研发,2016年5月,该公司宣布停产手环,转向医疗领域。

手环的竞争其实非常残酷。当苹果、三星、Fitbit等公司进入手环研发的领域后,Jawbone公司陷入残酷的竞争,而国产品牌小米的手环制造商也积极加入智能手环的研发,并且与Fitbit并驾齐驱,在该领域独领风骚,加速了Jawbone公司的溃败。2017年,Jawbone公司宣布启动破产清算程序。精力和资金的困境加上一堆官司,Jawbone公司的前景不知能否在物联网爆发时迎来逆转。

智能手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核心是通过感应用户相关器官的工作情况来获取健康信息。记录和存储这些信息,能为用户提供直观的健康数据。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就是依靠感官来获得的。智能产品的出现,帮助人类的感官有了更多的延伸,人类对世界的了解也通过这些感应器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信息。这些感应器在不断的感应中获得了大量数据,它们将这些数据保存、分析,形成不间断的记录和再分析,最终形成大数据。

智能感应设备不仅仅是手环,手环只是众多类型的产品中的一个代表。智能感应就是要把对世界的认知,从人的器官通过机器模拟出来,并且延伸得更远、更强。人类的五官眼、耳、鼻、舌、口,都可以通过智能感应来进行模拟,我们可以看不到甲醛、闻不到TVOC(影响室内空气品质三种污染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但是可以通过智能感应感知到。除了日常生活外,大气质量如何、水体质量如何、山体是否要滑坡、井盖是否有位移……这些也都可以通过智能感应器进行感应。通过这些感应器,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会超越距离、体积等的限制,甚至会超越我们的五官能力,它们将成为人类智能化能力的重要保证。

大数据重建了认知世界的基础

首先,需要指出的一个误区是:数据不是数字。比起数字,数据的范围要大很多。前腾讯副总裁吴军在《智能时代》一书中曾对大数据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互联网上的任何内容,比如文字、图片和视频都是数据;医院里包括医学影像在内的所有档案也是数据;公司和工厂里的各种设计图纸也是数据;出土文物上的文字、图示,甚至它们的尺寸、材料,也都是数据;甚至宇宙在形成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数据,比如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数量。

不难看出,5G时代,在高速度和低时延的信息传递下,人类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走在时代前沿的机构和个人会研发出更多的应用,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服务。随着5G的到来,大量的物联网应用被使用,这些物联网感应设备每天都会产生巨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远远超出了今天我们日常进行统计、管理的数据。

事实上,在互联网投入商用之前,国家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在使用大数据。其中,开始的时间最早、最典型的应用,是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其预测就是建立在对大数据的记录、建模、分析等基础之上的。随着4G时代海量数据得到大规模利用,大众已经可以感受到大数据所带来的种种便利。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演化,大数据的应用如今变得更为快捷方便。之前,我们需要通过电视才能看到的天气预报信息,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与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不同,我们在手机屏幕上看到的信息更为丰富,除了某一天的气温,还能看到当天各个时段,甚至更长时间段如七天、半个月的温度和气候状况,以及出行和穿衣指南。此外,GPS定位过去仅给政府有关部门使用,如今早已投入了商用,各种手机软件和手机服务器都拥有定位功能。所有这些,都是大数据成熟应用的结果。

1997年,在第八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议上,迈克尔·考克斯和大卫·埃尔斯沃思发表论文《为外存模型可视化而应用控制程序请求页面调度》,在文中首次使用“大数据”这个概念。200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布研究成果:将每年四大物理媒体(纸张、胶卷、光盘和磁盘)产生的原始信息由计算机存储量化,即所有信息可以用计算机内存单位表示。随着每年数据量犹如火箭般的速度扩大,“大数据”也正式成为海量信息流的代名词。

大数据这个概念,之所以现在全面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智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强大的互联网为它提供了滋养的土壤和飞奔的跑道。5G时代的大数据,将重建人类社会新秩序和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

大数据的强势来袭不仅为信息革命推波助澜,也促进了信息的双向互通。就拿当下最常用的网络打车服务来说,在打车软件还没出现之前,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并不友好。他们只是单纯地载客,而且都是一次性交易,不是长期合作的模式。因此,司机将乘客送到目的地后,一笔交易完成,再无任何额外服务:如果客人拿着行李,如果客人是年迈的老人,大部分司机并不会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乘客也一般不会为这种小事去投诉,这就意味着:由于没有建立起制约司机的评价机制,后期更不会有任何相关数据积累,于是司机的工作表现也不会受到约束。

然而,到了大数据时代,所有的打车和载客详细记录都会变成数据储存下来。在这个人-物相连的信息网络下,打车软件给所有的司机和乘客都提供了评价入口:乘客和司机在交易结束后都可以评价对方,而且其他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些历史评价。乘客如何评价司机将直接影响到该司机的业绩。打车平台将根据评价高低奖励或处罚司机(2018年5月,因为发生空姐被网约车司机杀害事件,某网约车软件评价功能关闭)。在这种环境下,加入打车系统的司机就会在服务上做出转变。与此同时,司机也能看到某个客人的信用记录,从而选择是否接单。从技术上说,打车平台的所有评分、评语,都是有较高商用价值的大数据。

《智能时代》一书指出:大数据具有海量、多维和全面(或者说完备)三个主要特征。我们通过搜索引擎对关键词的搜索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些特征。当这些特征在不同领域得到充分发挥时,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思维引领发展方向,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于是才有了各种量产的机器。当前已经是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组成的信息流大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颠覆对世界的认知,这种冲击和颠覆也快速推动我们去重新认知这个世界。

大数据为我们对传统购物的认识带来了巨大变化,最深刻的体验就是电子商务,其背后强大的物流技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购物的认知,在该领域,国内的京东是个中翘楚。

当网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广泛接受后,各种购物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与众多购物平台不同,京东的成功,一大关键源于它自主研发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物流技术,这套技术囊括全部购物配送流程和全价值链:从前端交易,到产品供应链,再进入到核心的仓储、配送、客服和售后体系,最终细化到每个用户的购物和浏览记录。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积累,是京东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保证。2008年,京东的技术团队仅30多人,短短数年已发展到4 000人以上,其中大数据团队就高达300多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京东技术团队甚至可以根据大数据的存储判断出客户的购物情绪,从而为该客户配备擅长处理相关情绪的客服。如今,大数据库已成为京东的心脏,非核心技术人员都无法接近,想进入京东实习都需要通过重重关卡。技术团队对于大数据库的使用使京东的物流与其他物流公司相比具有碾压式优势,远远拉开了与其他物流公司的差距。

目前,一部分购物网站对大数据的使用还停留在早期阶段,以单向输出为主导,将产品按照主题划分:商品的种类、广告类别都是单线式的推广;而京东以客户为主导进行多管齐下:用户在京东除了能看到产品的主题划分和推广,京东的技术团队还为每一个客户建立起只属于该客户的数据银行。比如,浏览记录、下单商品、何时取消订单、是否再次购买等,每一个客户在京东网上所有的细微行动,都被完整保留并存储,形成完整的数据链。

大数据在京东使用的第二个方面是将所有客户划分为不同群体,并针对不同的群体,推送不同的优惠券、相关服务和产品。第三个方面是根据用户留下的数据进行预测,甚至可以精确预测出用户下一步鼠标会点击哪一个菜单。除了对用户侧的分析,大数据的应用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营环节:配送站点和自提点的开放是否能全面覆盖某一个街区,整个物流链的成本效率能否有所提升等。强大的数据积累也直接影响到企业高层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与产品合作方开展了不同于以往的合作模式。传统的供应商一般先做市场调研,再研发产品,进行测试后直接量产,最后下发零售店问世推广。而京东会对合作方开放相关数据库,让合作方根据数据库判断客户的购买需求,以此为基础,决定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来贴合大部分客户的期望值。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产品供应商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用数据说话,已逐渐成为京东最重要的运营策略。大数据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其极大的承载能力,以及人们思维模式的成功转变。

大数据的高度承载能力,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大数据的海量性、多维性和全面性,注定会催生出新事物,这个新事物就是凌驾于它之上的智能学习。

智能学习让机器超越人类成为可能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智能学习发展的终极产物,那么建立在大数据之上的智能学习就是人工智能的基本能力。记忆是智能学习最基础的功能。车龄比较久的司机应该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经常去往某个目的地,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一般都有一条更加方便的近距离路线。刚开始这样的路线不会显示在智能导航上面,导航给出的路线通常都是大众知道的大路。如果司机每次都不按照导航路线走,而走自己更加熟悉的小路,智能导航仪通过智能学习,在发现该司机每次都选择这样的路线以后,就会进行智能修正,通过记忆和修改优化以往的路线方案。

智能学习是在对大数据进行大量分析的前提下,通过总结进行最优选择,找到高效率、低成本、方便快捷的路径。

作为智能学习的终端,机器人和各种智能产品的出现也将在未来颠覆人类社会。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造纸术,发现了电磁波,创造了无数奇迹。而这一次,人类创造了机器人,却不得不与机器人展开竞争。

20世纪末,美国IBM公司制造出了一台超级电脑——拥有32个微处理器、480个特制芯片,采用C语言的“深蓝”(Deep Blue)。为实现人机大战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科学家们在“深蓝”里面输入了200多万局来自世界优秀棋手的棋局,然后邀请国际象棋界特级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与“深蓝”展开巅峰对决。1996年2月10-17日,人机大战在美国费城拉开序幕,经过几天激烈交锋,卡斯帕罗夫以4:2战胜“深蓝”。一年以后,经过改良的“深蓝”再度出战,此时的它,运算速度是上一年的两倍,可搜寻及估计每步棋后的12步棋,并且能进行每秒113.8亿次的浮点运算。1997年5月,人机大战再度进行,“深蓝”以3.5:2.5的成绩战胜卡斯帕罗夫,迎来机器界历史上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天。

然而,“深蓝”作战依靠的是计算,而不是智能学习,它是根据众多输入的棋局做出最优选择。

最令人激动的、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与人类展开智商比拼的一台机器,是大名鼎鼎的“阿尔法狗”(AlphaGo)。

2016年,美国谷歌公司旗下DeepMind公司采用“深度学习,两个大脑”的原理,开发出人工智能机器阿尔法狗。与“深蓝”不同,阿尔法狗主要采用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和蒙特卡洛树搜索法,根据落子选择器和棋局评估器,进行自我深度智能学习。与之前的机器不同的是,阿尔法狗主攻围棋。就两个不同的棋种本身而言,围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国际象棋,而阿尔法狗的计算能力大约是“深蓝”的3万倍。

2016年3月,阿尔法狗对战韩国顶级棋手李世石九段,最终以4:1的战绩轻松胜出,引起世界围棋界一片惊呼,最后李世石在达沃斯论坛上无奈说出机器的冷酷令他“有种再也不想跟它比赛的感觉”。第二年,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阿尔法狗再次出征,以3:0的辉煌成绩完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的选手柯洁九段,并且直接让柯洁泪洒赛场。由此,围棋界公认阿尔法狗的棋艺已经超过人类围棋大师的最高水平,柯洁甚至说出“它就是围棋上帝,能够打败一切”的言论。

2017年10月,DeepMind推出阿尔法狗升级版,代号AlphaGo Zero,采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仅用3天训练,就将零基础的AlphaGo Zero变成了顶尖围棋高手。同年12月,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谷歌公司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团队正在研发阿尔法围棋工具,该套工具是学习型的,适合于任何想要学习围棋的人,而他本人也正在使用这个工具学习。

看来独孤求败的阿尔法狗,即将要教人类下围棋了。

单凭一个阿尔法狗称霸棋坛,似乎不足以证明未来智能机器人超越人类的可能。如今,各个行业都开始钻研人工智能,寻找产业革新的方法。展望未来,人类是否还能掌控越来越聪明的机器人?

比如医疗行业。2012年,谷歌公司举行科学比赛,冠军头衔授予一名高中生,该学生利用一台拥有760万个乳腺癌患者的样本数据的机器,设计出一种给病人活检的算法来确定乳腺癌细胞的位置,准确率高达95%以上,超出了职业医生的水平。

如果说以前的机器需要人亲自手动操作,那么人工智能程序下的机器人不仅能实现远程操作,还能够从事长时间的复杂活动。在医疗这个复杂且高深的领域,如果以为智能机器人只能简单地进行问诊和检查,那么似乎太过低估了它的能力。在大数据爆发中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未来将在5G时代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其中创造的一个不可能,就是医疗中的外科手术。

21世纪初,经过长期研发和反复试验,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隆重推出Da Vinci(即达·芬奇)手术系统,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断改良产品,使之逐渐掌握各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如胆囊摘除术、胃底折叠术等。这款手术系统的终端是一台人工智能机器,设置双医生控制台,采用交换控制的方法让医生共同控制机器人的器械来辅助手术。与人类不同的是,手术机器人的每一条机械手臂都比人类灵活很多,并且手术的创口非常小,准确率极高。通过自身的智能学习机制,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它还可以自动提高自身水平,比人类医生有更强的稳定性。截至目前,全球配备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超过3 000台,成功完成超过3 000万台手术,国内也有少数医院引进。

无论是人机对战还是人机合作,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早已为人所知。想在5G时代依靠人工智能进行产业革新,人工智能的研发已经刻不容缓,美国和欧洲已经抢滩布局,中国也在跃跃欲试。

阿尔法狗大战人类围棋大师之后,2017年的夏天,智能高考机器人分别在北京和成都的高考考场亮相,一个是学霸君开发的Aidam,另一个是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AI-Maths,两个机器人以数学科目为起点,分别只用了不到10分钟和22分钟答完所有考题,成绩分别是134分和105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Aidam的工作原理同“深蓝”类似,是将试题语言进行语言解构,再从输入的知识点里进行搜索,最后提取相关题目知识点进行推理,找出最优解题路径;而AI-Maths则类似于阿尔法狗,主要通过综合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智能训练来解题。虽然目前考试机器人的研发还不够成熟,在其他科目上还是一片空白,但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颠覆传统教育行业,让我们拭目以待。

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方法大大超越了计算机的优选方法,在5G时代,它将发生革命性的、质的改变。

智能互联网将整合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的能力,形成一种全新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和改变世界的进程。 Jq6B+9pAJQW3rVlwdDrFbI8hA1blVhlucZo9DVWHtBQpiJzx4SE6Zw+cUN8lLV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