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通过《戴维斯王朝》这本书,约翰·罗斯柴尔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家族了不起的真实投资故事,反映了华尔街变迁的上上下下,记录了戴维斯家族投资的前前后后,从最近的经济情况回溯到历史上的无数次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牛市、熊市,等等。通过这些,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家族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所做出的应对。同时,对于当下股市流行的短线思维,这本书所显现出来的长期历史观是一剂良药。历史从来都是牛熊交替,循环不已。

通过这本书,我们会看到两个层面的东西。在个人层面,我们将会看到老一代的谢尔比·戴维斯如何教会儿子谢尔比·戴维斯(就像乔治·布什给儿子起名也是乔治·布什一样,连“小”都没有加上,老一代的戴维斯给儿子起的名字与自己的一模一样。为了避免混淆,下文我将父亲称为“戴维斯”,将儿子称为“谢尔比”。)节俭生活,以及如何通过股票投资积累财富(通过运用父亲的方法,戴维斯家族第二代成功地运营着一家共同基金)。在经济层面,戴维斯家族一直以来面对的挑战,也是长期投资者在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投资资金规模大小,每一个家庭的投资管理者都会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受益匪浅。

当年,我在富达麦哲伦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时,与老戴维斯见过几次面。我们在讨论会上或电话里进行过讨论,还有一两次是在我的办公室,我们的话题常常围绕保险类和金融类的股票。

我很荣幸地注意到,老戴维斯提到的很多投资箴言,都出现在我写的书中。对此,我并不应贪功归己,因为他比我早20年就已经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他的儿孙们继续运用这些选股技能,就像我在管理麦哲伦基金时一样。而他们的整个投资理念简直与我如出一辙,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对于那些天天在股票投资中焦虑不安的家庭而言,罗斯柴尔德这本书提供的引人入胜的真实故事,绝对能起到令人心平气和的效果,因为戴维斯一家将长期投资的时间框架从一代人延伸至三代。在此期间,无论富足还是贫穷,无论牛市还是熊市,他们都坚持不懈。与他们最终获得的富足相比,那些曾经的艰苦岁月早已无足轻重;与他们多年耕耘的资本硕果相比,那些当初有限的工薪收入早已微不足道。通过持有保险类股票,戴维斯取得的成就比业内绝大多数行家都更为显著,甚至说在这个圈子里无出其右者,也并不为过。

社会上有一句流行语误导人的观点:“股票是年轻人的,债券是老年人的。”这个观点在这里被颠覆了。虽然债券有时也会胜出,但为了复利最大化,股票可以被永久性持有。尽管通常而言投资起步早好过起步晚,但老戴维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一个人即便起步晚也能取得投资成功。1947年,当老戴维斯开始他的保险股投资生涯的时候,已经38岁,但他最终依然赚得了九位数的财富。这些精彩故事都收录在这本书中。

我一直主张,每个投资者应该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这个策略常常被人忽视,无论是医生、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我见证了太多人放弃自己熟知的领域,这山望着那山高,蜂拥投身于青葱勃发的互联网投机大军。与此相反,老戴维斯利用在纽约州政府保险司工作岗位上学到的知识,将资金投资在自己所了解的行业里。当他意识到如何解码这些保险公司之后,他知道自己遇到了人生的大金矿,罗斯柴尔德称之为“母脉”。那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很多保险公司的股价没有反映出它们背后所隐藏的资产。面对这种物超所值的机会,老戴维斯没有袖手旁观、坐而论道,而是即刻开始行动。他辞去政府公职,放弃了稳定的薪水,开始了自己的保险投资生涯。当发现无法说服客户投资保险股票之后,他用自己的钱践行心中认定的规划。伟大的投资要求独立的精神和勇气,人弃我取,众人不屑往往是捡便宜货的大好时机。

在我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早期,有一小段时间,我曾经将超过15%的资金放在保险类股票上。6个月后,基本面的情况恶化,我改变了主意,仓皇出清大部分持股。在那之后,我虽偶然会发现某只喜欢的股票(例如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AFLAC),但我再也没有重仓过市场上的某一类企业或板块。我遇见过各种投资机会,小型的或大型的、国内的或国外的、快速成长的或慢速成长的、兴旺繁荣的或遇到麻烦又涅槃重生的。

在这些选择过程中,我与戴维斯家族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我们是相同的。我有相当大部分的获利来源于低增长行业的股票,而它们看起来利润乏善可陈,预期回报也低。在各行各业大多数普通公司里,寻找那些能令人眼前一亮的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我常常会发现价格适中的了不起的成长型公司(例如玩具反斗城、拉昆塔汽车旅馆、塔可钟快餐等)。

同样,在保险板块和之后的银行板块,戴维斯父子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了行业的佼佼者。而在同期,他们有意避开的那些高度竞争的高科技公司正命运逆转,光芒耀眼。

今天保险公司已经不再是热门,你不会听到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说他们的梦想是进入保险业。尽管保险行业对于大多数人不再具有吸引力,但它依然吸引了一些杰出的运营管理者,例如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汉克·格林伯格。自20世纪70年代,AIG逐渐在格林伯格手中锻造成为一台股东的赚钱机器。戴维斯家族持有AIG和其他一些具有优秀领导者的公司股票,并由此获得了巨大收益。

根据罗斯柴尔德的记述,戴维斯是个十分节俭的人。例如,对于他而言,换一个新的网球拍是举手之劳,可他一直用着老旧的网球拍。这本书充满了戴维斯家族极端节俭的例子,甚至一些读者会觉得这种节俭有些病态、怪异、烦人。但这种将钱包攥得紧紧的行为方式给儿孙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们上了很好的一堂经济课,那就是量入为出,将所有节省下来的钱投资在股票上。近年来,美国储蓄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但少花钱、多储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戴维斯拒绝将财富留给下一代,他传给儿子———谢尔比·戴维斯一件世代相传的礼物,就是理解复利以及如何选股的常识。这也是典型的华尔街智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戴维斯决定将“鱼”直接输送给各个大学和基金会,以及他所支持的研究智库,而教育后人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渔夫。

戴维斯家族的第二代———谢尔比在年轻时就成为了一名基金经理,并在1969年接手了纽约风险基金。那时,我还是刚刚加入富达基金的新兵。我们曾经碰面寒暄过,但没有机会长谈。在我的印象中,他风度翩翩,脚踏实地,埋头于工作。但他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热衷于保险类股票,他将戴维斯的选股方法运用扩展到了其他行业。

我们的投资风格依然不同,我持有大量零售业和连锁餐馆的股票,它们的年成长率在15%~。但谢尔比回避零售业股,他喜欢那些看起来不那么诱人的稳健型股票,它们的年成长率在10%~15%。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熊市,我们都避开了那些遭到惨重打击的“漂亮五十”股票,而在其他领域寻找机会。有时,我们会不约而同地选中同一家公司,例如一度陷入困境的房利美公司,它的业务是买卖和打包房屋按揭贷款。我们不会仅仅因为股价低廉而买入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我们买入房利美的股票是因为看到了它可以有效处理麻烦的执行力。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储贷危机中,我们都发现了银行业的投资机会。我一度持有相当多的储贷行业的股票,如有任何将储贷社上市的可能性的话,那它很可能就在我的组合之中。在权威人士大谈特谈花旗银行是否会倒闭的时候,谢尔比却乘低出手了。我们对于金融机构运作原理的熟悉,令我们在该行业悲凉恐慌之时,敢于大举买入。我们清楚我们的目标公司都具备偿付能力,而且其基本面在不断改善之中。

戴维斯于1994年离世,3年后,谢尔比也从活跃的基金管理岗位退休了。戴维斯家族第三代———克里斯和安德鲁———正服务于纽约风险基金和其他戴维斯系列的基金。我相信他们从爷爷和父亲身上得到的投资传承将继续大放异彩,对此我不会有丝毫的意外。他们对于世界的预期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这有利于他们的事业发展。

我们都听说过,忽视历史的人将会重蹈覆辙。在华尔街,历史周而复始地循环上演,正如同调整和熊市迟早会迎来牛市一样。那些对于这些规律无知的投资者,他们的命运本来并非注定,但他们可能会因为在不恰当的时候卖出股票而亏钱。罗斯柴尔德的这本《戴维斯王朝》在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并给读者提供了观看戏剧般的享受,可谓文质彬彬、表里俱佳的作品。

彼得·林奇 JAvVZTM1aTpMM4+PSlP497PxUfkK+fmbV8GmU+Ap/D8kpBKNTPxMu0+tOv9Ntx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