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应急演练的原理与原则

2015年6月30日,英国上千名警察、士兵、特种部队成员、情报人员、白厅官员以及消防、交通等部门人员在英国伦敦考文特花园附近的奥德维奇(Aldwych)地铁站等地点举行最大规模反恐演练,测试各方对恐怖袭击的反应。

此次演练代号为“Strong Tower”行动,时间为2天。演练从伦敦中部开始,可以看到英国各个机构联合应对混乱而危险的局势。演练的目的旨在测试多地遭恐怖袭击时的指挥控制和协调能力。

演练假设地铁站遭到“独狼”恐怖分子袭击(类似孟买、悉尼、巴黎以及突尼斯式袭击)。在多个地点中,志愿者假扮伤者,他们将“血淋淋的伤口”和严重受伤的肢体(假肢)伸出担架之外。许多参加演练的志愿者衣服上染着血迹;还有人扮演人质,他们双手放头上,不断从地铁车站中走出来。演习还包括恐怖分子对地铁站发动恐怖袭击的“现场直播”。

首先到达恐怖袭击现场的安全人员需要控制现场、疏散公众、救治伤员,更为重要的是追捕恐怖分子。伦敦警察局副局长马克辛·布鲁纳(Maxine de Brunner)说,演练设计得十分逼真,他们此前从未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演练。

为了避免引发恐慌,演练的细节已提前向公众公布。时任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表示,此次演习将测试和检验英国应对重大恐怖袭击的准备工作。

这一事例表明,一场高水平的应急演练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为了能够驾驭好现代应急演练,我们需要把握应急演练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应急演练的目的

一、应急演练在应急能力体系建设中的地位

以能力为核心的应急管理框架可用图3 1表示。

图3-1 以能力为导向的应急管理框架

在这一概念图中,应急管理的逻辑起点是评估能力,即对一个应急管理体系(如一个地方、一个社区、一级政府、一个单位)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找出体系的能力差距;其次是规划能力,这包括确定提高能力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也可称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以及制定应急行动方案(应急预案);然后是提高能力,亦即通过设备设施投资、人员培训、桌面推演等初级演练活动,以及科普宣教等手段提高人的能力和系统能力;再次是通过实战演练等高级演练活动来检验能力;最后是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运用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应急演练是提高能力环节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能力环节的唯一手段。

二、提高人员应急能力

人是突发事件应对的主体,人永远是突发事件应对的根本力量。在物资条件不足或非常规突发事件面前,人的作用就更加重要。现代应急演练在提高人员能力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提高应急处置者的个人能力。演练可以使有关人员在练习中端正态度,明确职责,增进有关处置知识和经验,提高相关的工作技能。

(2)提高应急处置集体的能力。演练是一个跨部门的合作性工作,因此可以把演练的准备、实施等的全过程当作一个构建应急管理学习网络的过程。通过演练相关工作,不同部门的人员相互熟悉起来。大家交流得越自由、自如,就越能够彼此熟悉,越能够从彼此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于日后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合作就越有益处。因此,如果从构建学习的社会网络角度看待演练相关工作,推动演练相关工作,就会看到演练是提高应急管理系统能力的主要手段。

三、提高系统应急能力

系统应急能力是指一个组织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其中除了人的能力提高以外,还有如下关键要素:

(1)检验预案。通过演练来发现预案的不合适、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磨合机制。通过演练来检验和改进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机制。

(3)人机协调。通过演练来提高人与物(如应急通信系统、应急平台)的相互协调与整合的水平。

四、提高社会应急能力

提高社会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认识。社会公众通过接受在演练过程中的应急知识宣传,参与演练行动,也会提高对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增长有关知识,从而提高其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节
应急演练的原理

一、应急演练的“场”原理

为了实现演练的功能,设计和实施好演练,我们需要对演练的本质属性进行再挖掘。而对于演练的“场”属性的揭示则有助于认识演练的本质。

演练是创造一个人工环境让参与者在其中练习、体验、提高。为此,演练就是创造一个让人们尝试进行突发事件应对的“试验场”。这个场与自然界中的场一样,具有如下特征:

1.占有空间

场是一种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场都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演练场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演练场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这个空间还可能包含虚拟空间。

2.有机化合性

由演练场中的各种角色、信息与规则以及软硬件构成的演练系统具备了单个要素所没有的特点,构成了一个综合的场景与环境,这个场景就如同重力场、电磁场等一样,使得其中的各种“角色”不得不受场的左右,不得不参与其中。

3.拥有能量

场是能量存在的一种方式。演练场也具有驱动参演者按照既定目的行动的能量。

4.变化性

场不是静态的。演练场由于场中的各个要素的变化,场的形态、能量也在变化过程中。作为场的能量的接受者的参演者,就在这种变化中不断改变其行动,以适应场的要求。

二、演练场的三重形态

从不同的视角看,演练场具有三重形态:

1.演练场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场

从工作角度看,演练要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受控的、理想的工作场,让参演者在其中完成有限的、既定的任务。

演练场的运行可遵循戴明环原理,即PDCA循环原理。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订。在演练中就是制订演练计划和进行各种演练准备。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在演练中就是演练的实施。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在演练实践中就是指对演练做出评估总结。

A(Action)———行动。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即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者使其模式化,或者使其标准化,以便进行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便改进。在演练实践领域,就是演练后的改进阶段。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工作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订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演练场的运行就是通过多次演练,不断改进应急准备工作系统的过程(见图3 2)。

图3-2 PDCA循环图

2.演练场是一个特殊的学习场

从学习角度看,演练场是演练的设计者为参演者提供的一个学习提高的场所。这里的学习不是灌输式、讲授式学习,而是发挥参演者主动性的参与式、行动式学习。学习场原理又称为ARD原理。

ARD原理是指在一定的投入支持下,从行动(Action)到反思(Reflection)、再到发展(Development),最终实现产出的逻辑过程(见图3 3)。

图3-3 ARD演练原理示意图(一)

其中:

投入:基础性课程和相关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行动:组织实施演练的过程;

反思:演练后的系统回顾、评判、评估的过程;

发展:演练后个人与组织各方面能力提高的过程;

产出:实现应急管理工作业绩的提升。

这里,ARD三个环节是核心,缺一不可。没有行动,就没有反思的素材;而没有反思,就不能巩固显性知识,不能获得隐性知识,也就不能实现发展,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反思环节容易被忽略,尤其需要强调。反思包括参演者的自我反思和组织者引导的反思。其目的是通过反思找出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工作。反思必须是深刻的,不仅要反思现象,而且要反思现象背后的原因。

将ARD基本原理加以拓展,可以得到如图3 4所示的演练式培训的系统作用机理。ARD原理的这一层意思是:在基础性课程和相关人、财、物力投入的基础上,每一次ARD循环都可以作为下一次ARD循环的投入;经过多次ARD循环,实现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业绩的产出。

图3-4 ARD演练原理示意图(二)

这里揭示的是:参演者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循序渐进的多次不断演练,持续得到提升。具体说,演练是一个行动、反思和提高、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通过多次“行动—反思—发展”的循环过程,参演者可以积累突发事件应对的方方面面经验,提高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演练场是一个特殊的心理场

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心理场理论。他认为,心理场包括物质环境中的某些事件(即被知觉到的物质环境),以及个人的信念、感情和目的等。 从参演者个人角度看,演练对于每一个参演者而言,都是一个特殊的心理场。这个心理场是个体心理和其所在环境在其内心中的反映。演练就是通过创造一个有压力、有挑战的外部环境,构建一个群体心理场,并影响参演者个人的心理场。通过“刺激—反应—适应”这样一次次的心理循环推动参演者提高心理素质。

三、演练侧重点的选择

因演练的目的不同,不同的演练,其演练场的风格与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在以改进应急管理系统为重点的演练中,强调的是工作的合规性。其演练工作场的色彩更加浓厚。对于各级政府组织的演练,尤其是在具体工作环境中组织的演练,其工作场的特点更为突出。

在以促进参演者能力提高为重点的演练中,强调的是有效地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其演练学习场的色彩则更为明显。在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机构中,往往更加强调演练的学习场性质。

在以促进参演者心理素质提高为重点的演练中,强调参演者对心理挑战的适应性。这类的演练,其演练心理场的色彩更重。在特别需要面对心理挑战的对象的训练中,如需要面对复杂局面的巨灾管理、遗体管理,都需要特别强调演练场的心理场特征。

第三节
应急演练的原则

为了实现演练的功能,需要明确演练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演练工作总体上以及演练设计、实施、评估、改进全过程都要遵从的原则。 结合上述演练场的论述,我们认为,无论何种演练实践,都需要遵守如下方面的原则,方能取得实效。

一、目标设定的原则

应急演练有多种目标。从工作场、学习场、心理场的视角,演练目标的设定原则主要有三个:

1.工作目标求实

着眼于工作场,要从应急管理业务过程的角度,对演练目标给出明确、清晰、可实现的界定。例如,演练的目标之一是要求“参演者在15分钟内,向5个下级单位发出正确的指令”。

2.学习目标求深

着眼于学习场,要从提升能力的角度,提出有助于参演者深入思考、深入学习的目标。例如,演练的目标之一是要求“参演者对这一复杂局面做出妥善的应对决策”。

3.心理目标求高

着眼于心理场,要从提高情商的角度,提出有助于参演者承受一定心理压力的高水准目标。例如,演练的目标之一是要求“参演者在记者咄咄逼人的追问下,冷静地回答问题”。

二、演练设计的原则

演练设计方面应遵循如下三项基本原则:

1.框架仿真性

着眼于工作场,演练的内容框架要与真实发生的情况相似。唯有仿真,才能有助于参演者积累有益的工作经验。例如,某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练的场景借鉴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出现过的场景。

2.内容智能性

着眼于学习场,演练要展现矛盾场景,促进学习中的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唯有复杂的智能性内容,才能有助于参演者提高应急处置的技能。例如,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练中,给出了救援力量紧缺时,一方面是大批群众需要紧急救援,另一方面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国宝级专家也需要紧急救援的场景。

3.氛围挑战性

着眼于心理场,演练要体现对于参演者心理的适度刺激和震撼。唯有挑战性氛围,才能真正有助于参演者心理素质的磨炼和提高。例如,设计在模拟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救援工作的失误群起发问的情景。

三、演练实施的原则

演练实施方面应遵循如下三项基本原则:

1.执行准确性

着眼于工作场,应推动参演者按照规程准确执行。演练组织者要引导参演者准确执行规则、规程,这样才能有助于参演者在未来真正的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2.学习有效性

着眼于学习场,应推动参演者发挥团队学习精神,有效解决问题。演练中组织者要引导参演者用团队工作方式来处理演练问题,帮助他们学会集思广益和相互协作,有效地在突发事件面前集中众智解决问题。

3.感受真实性

着眼于心理场,应使参演者深刻体验演练氛围,有效应对心理压力。通过有效组织,使参演者感受到应有的氛围与心理压力,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磨炼心智。

四、评估反思的原则

从演练全过程的角度看,要重视评估与反思环节。演练仅仅是一场“试验”。演练后的反思、评估、改进行动等才是实现目标的最重要环节。在演练评估与反思阶段,着眼于提高能力和提升系统功能,应遵循如下三项基本原则:

1.评估严格性

着眼于工作场,对于演练要严格评估。配合准确执行的要求,就要实行严格的评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评估参演者的每一个要求动作是否到位,每一个演练任务是否完成。这里的评估可以用定量打分或评定等级的办法进行。

2.反思深刻性

着眼于学习场,对于演练行为要深刻反思,查找原因。深刻的反思是有效学习的必要环节。带动参演者对于演练行为进行反思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认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要求参演者反思自己或团队的行为偏差的根源是什么。

3.精神超越性

着眼于心理场,在反思阶段要引导参演者建立藐视心理挑战的态度,形成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优势。

五、持续累进的原则

演练的工作场和学习场原理都强调演练的多次循环与提高。的确,演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应急准备工作全过程的角度看,要强调持续和累进的演练安排。只有通过不断增加难度的多次、多阶段演练才能取得实效,达到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

在这样的大框架下,每一次演练都要强调适度挑战和有限任务,要实现难与易的平衡。演练的任务要让参演者“跳一跳够得着”。通常,演练的场景要难于实际可能发生的场景,这样才能使参与者得到高峰体验,积累经验;但同时,演练又不能过难,使演练者失去处理问题的信心。 XG0AskBHehSNpibbRCY8i4uIxCbFxfguGv+ra0N0I6jUDAAhktq2i9ULFW6HaT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