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管理过程,是指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着各项管理工作活动。关于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决策方法,本书将在第2章中作专门介绍。从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按大致的阶段归类,可划分为如下四个基本管理职能:
(1) 计划 。大家时常看到,一个旅游者如果头脑中没有任何特定的目的地,那么可以选择任何路线。但是,组织不能漫无目的地行动。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因此就得有人来规定组织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这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
(2) 组织 。管理的组织职能决定组织要开展的活动是什么,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由哪些职位和部门来承担这些工作,谁向谁汇报工作,以及各种决策应放在哪一层次上制定,等等。组织职能或组织工作的结果就形成各种正式组织文件,如职务说明书、组织图等。
(3) 领导 。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管理的领导职能包括激励下属,指导和指挥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等。
(4) 控制 。为了确保组织目标及为此制定的行动方案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根据计划目标派生出来的控制标准,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或预见到偏差后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是管理工作中狭义的控制职能。广义的控制职能还包括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计划目标和控制标准进行修改或重新制定。
以上各项管理的职能构成了管理者要发挥作用的四项基本工作。从理论上说,这些工作或职能是按一定的顺序发生的。简而言之,对管理人员来说,合乎常理的第一步工作是制订计划,然后是建立组织结构、配备人员,接着是指导和指挥员工们付诸行动,最后是控制整个局面,使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这四个步骤便构成了管理工作的不断反复进行的循环过程,如图1-5中的三角框所示。
图1-5 管理职能关系示意图
关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
一是管理的各阶段工作或各项职能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机关联的。我们把以连续的方式进行的管理活动称为“管理过程”。就一个全新的管理过程来说,人们通常认为管理过程始于计划,但是就已经进行的管理过程而言,控制工作如果导致计划目标的修改,就标志着新一轮的管理过程由此开始。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管理过程的阶段划分。
二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只是对管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的阶段划分。除了这四个基本职能外,管理过程中还包括其他一些相关的职能。如图1-5外圈所示,在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循环中,贯穿全过程的还有决策和创新。这两项职能严格地说并不是独立的管理职能,而是从原有四个基本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是对原有四个职能的某些方面共同内容的专门强调。如图1-5外圈所示,决策和创新各自都渗透在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中,而且彼此之间也相互渗透,如决策方案的拟订需要有创新的思想,而创新方案的选择就是一种决策。关于决策与四个基本职能的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章详加阐述。这里简要对创新做介绍。
所谓 创新 ,通俗地说,就是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创新是组织活力的源泉,创新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美国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这样说过:“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即使外部条件和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他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衰退,而不仅是停滞不前的问题。在竞争情况下,尤其是这样……”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环境变化比较缓慢,问题多是例行、重复的,创新性并不显得突出。现代管理面临的是动荡的环境和崭新的问题,创新是保持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此,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创新和决策职能一起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甚至格外的重视。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做决策者,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可被看作创新者,或者说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
创新不仅包括作业领域中的产品、技术(工艺)和市场的创新,也贯穿于现代管理的一切职能和一切活动之中。比如,我国曾经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西方国家提出的滚动计划法和弹性预算法,都是计划创新;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实行的事业部制结构,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的职务轮换法,属于组织创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法,属于领导创新;而在甘特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路线法或网络计划法,则是计划和控制工作中的创新。
另外,组织的管理者无论是从事广泛意义上的决策和创新活动,还是开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各项基本职能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取得协调。所谓 协调 ,就是指组织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整体目标得到顺利实现。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实现的根本要旨。管理者的任务说到底就是协调组织的各个部分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协调包括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协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以及现时需要与未来需要之间的协调等。
1.管理的对象
以企业组织为例,管理的对象实际上包含了如下三个方面:
(1) 对工人和作业工作进行管理 。可以说,管理最初就是产生于对工人及其工作的管理。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这类管理工作逐渐交给了基层管理人员去完成,高层管理者则主要按例外原则介入对工人及其工作的管理。
(2) 对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进行管理 。在任何组织中,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那些负责管理他人的管理者本身也应该受到某种程度和某种方式的管理,即管理者同时也应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工作的第二项任务便是管理管理者及其工作。无论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被置于某种力量的管理之下,否则,他们的行为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许多企业目前发生的经理人员行为不受约束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这些经理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3) 对整个企业 / 组织进行管理 。这就是对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于非企业的组织来说,与这项对整个企业的管理(称为企业管理)任务相似的,我们将对于整个组织的管理称为组织管理,即针对一般组织而进行的管理。
2.管理的适用范围与权变管理原则
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和特定的资源调配利用问题,因此,也就都有管理问题。管理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包括各类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从营利性组织来看,不管其规模大小、结构类型、行业性质是多么的不同,都需要对它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国际性企业(跨国公司)的管理、小型企业(如个体企业)的管理、工业企业(如汽车厂、纺织厂等)的管理、商业企业(如零售商店、外贸公司等)和交通运输企业(如航空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等)的管理,以及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通信广播公司、财务公司、咨询公司和其他各种服务性单位(如餐馆、洗衣店)等的管理。
再从非营利组织来看,不仅政府、军队、公安等组织需要管理,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需要管理,医院、诊所和医疗保险单位需要管理,研究所、报社、博物馆、画廊以及大众性广播、邮政和交通服务单位需要管理,而且各种基金会、联合会、俱乐部,以及政治党派、学术团体和宗教组织等也都需要管理。管理遍布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管理活动在开展。
从管理基本职能及其开展的过程、管理原理和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性、共通性。从这个方面来说,管理的适用范围是广泛的。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类型组织在使命目标和业务作业活动内容上存有差别,对它们的管理也就必然表现出个性、差异性和特殊性。所以,管理工作必须在管理理论、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
现实中的管理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某种固定的模式或方式,不能将某一场合下使用成功的管理模式简单地照搬到另一种场合下。而能否识别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特定情境并开发或选用合适的管理模式,是权变管理原则的客观要求,也是衡量管理者在分析和处理问题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面。
权变管理原则 告诫管理者,有效地解决管理问题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还必须清楚各种模式和方法究竟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任何管理模式和方法都不可能是普遍最佳的,而只可能是最合适、最适用的。适合的才会是有效的。因此,管理者不但要注重学习和开发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还应该通过实践和自身的体会领悟各种模式或方法适用的场合,以便将管理的学问变成其卓越的管理业绩。
3.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这是多年来理论界和实业界都在争论的问题。目前形成的一种普遍看法认为, 管理不仅具有科学性 , 也具有艺术性 ,作为科学的管理工作和作为艺术的管理工作是应当而且可能得到统一的。
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表现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根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这种指导管理实践的科学称为管理学。管理学之于管理人员就犹如医学之于医生。没有系统化的医学知识的指导,这样的医生就与巫医毫无两样;同样,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学知识的指导,这样的管理人员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科学可以给不同能力的管理者提供一视同仁的帮助和指导。
但是,就像阅读了有关游泳的书籍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会游泳一样,掌握了大量的管理理论、原理或知识并不能表明你就是一个出色的管理人员,并不能保证你的管理活动就是有效的、成功的。理论并不是万能的,如果管理者只凭书本知识来开展管理,无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无视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其管理工作注定要失败。从这种意义上说,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就像其他各种技艺一样,都要利用经过整理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总而言之,管理工作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