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身份与界限

4.1 身份与角色的关系

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分,负责这个人关于“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这个人爱做些什么”“有什么计划”“内心在隐藏或者逃避些什么”,全部是为了满足这个人的身份需要。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身份,却可以有很多个角色。身份指的是在任何所处的环境里的整个人,而角色则是这个人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情况里的他。一个人的所有角色加起来,便是这个人的身份。一个人在生活里会与很多人事物扯上关系,而针对这些人事物,这个人便有了很多不同的角色。例如,当和妈妈在一起时我就是儿子角色,在写书的时候我是作者角色,站在台上讲课时我是讲师角色,在酒楼吃饭时我是顾客角色……所有这些角色合起来便是我这个人的身份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扮演千千万万种角色,而当我们把焦点只放在某一个情况里时,我们便会把角色暂时当作我们的身份。

在每个角色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跟在另一个角色里的一套有所不同。这个人可能有一百个朋友,他便有一百套各有些微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例如,一个人有两个分别叫张三和李四的朋友,当这个人面对张三时,他的角色是“张三的朋友”,这与作为“李四的朋友”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些不同,所以这个人有些事可以对张三说,却不能告诉李四。

同一个人不同角色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之间可能会有冲突。也许有人曾这样问过你:“当你的妈妈和爱人同时掉落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这个问题就是把两个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放在一起比较,其中的冲突便呈现出来了。也许当你单独与妈妈在一起时,你认为妈妈就是最重要的,比自己还重要;而当你单独与爱人在一起时,你也认为爱人是最重要的。现在,当有人要你把两个角色里的信念做对比时,你便感觉到其中的矛盾了。

要说明身份与角色的关系,最恰当的比喻也许就是钻石。一个人的身份就是整颗钻石,而钻石上的每一个切面就代表了一个角色。

假如这颗钻石是蓝色的,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最理想的当然是每一个面都看到同样的蓝色,这就是最自然和纯净的,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这不容易做到。私心和功利主义使得每一个人都觉得有必要在某些角色中表示出一些特别的颜色,如说些虚伪的话语,做一些得到别人好感却违心的事,甚至为了利益而放弃尊严等。很多人认为,想“成功”地活在今天的社会里,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区别只是轻重大小。大的是违法乱纪,小的虽法律容许却仍须面对人性道德和价值观的审判。

在另一个方向上说,若要做到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钻石的每一个面都看到同样自然和纯净的蓝色,这意味着我们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采用同一个标准,这非常不容易做到。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和非洲某个素未谋面的孩子抱有同样的态度和付出?如果一个人坚持在精神上进修以达到这个境界,他往往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脱离现实世界的生活模式。

角色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常在改变中。因此,身份还是一样,李中莹还是李中莹,但是,今天的李中莹不同于一年前的李中莹,亦会不同于一年后的李中莹。

4.2 自我价值

身份是心理活动的核心部分,支持这些活动的,也就是身份的能量,被称作自我价值。身份管的是“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自我价值的作用便是做出这两类事情的推动力。这份推动力使自我在人生里产生和增加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本钱。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便只是梦想,难以实现。

自我价值包含三个元素:自信、自爱和自尊。

(1)自信的形成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每天所做的事情中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样不断地重复,有一天回首看看这段人生,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所以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经验的基础是尝试,尝试的基础是感觉。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的最基本原动力。

简单描述就是:

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被肯定)→自信→自爱→自尊

没有“想去尝试”的感觉,不会去做第一次的尝试,因此不能有任何的经验累积,也因此不能发展出做事的能力。经验不一定是成功的,成功的经验固然很好,但是失败的经验也能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因为成功与失败从来都不是全白、全黑式的两极模式,而是包括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连续体(Continuum)上面的两个点。我们从婴儿到成年、从走路到说话、从打球到看书,每一项能力都是凭着不断地失败、不断地累积经验学会的。这是唯一和无法避免的成长之路。偏偏就有很多人成年后不容许自己失败,为了避免失败而不肯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东西。这样是不让自己成长,以致天天活在因为没有成长而带来的痛苦之中。奇怪!可惜!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本身不一定会产生自信。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例如,我对一个外国人说了两句英语,外国人听不懂或者批评我不应该这样说。本来我有说这两句英语的能力,但是,因为得不到对方的肯定,这份能力没有变成自信。而如果那个外国人按我说的那两句话的意思给我恰当的回应,或者称赞我说得好,这样我就会因为得到了肯定而使这份能力变成自信。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肯定而建立起来的。肯定有两种:来自自身和来自他人的,最好是两者都有。若只有其中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打很大的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弱。

(2)自信、自爱与自尊的关系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般而言,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比如你有两部车子,一部每个月为你赚十万元,另外一部每个月为你赚五万元。现在两部车都坏了,而你只有足够的钱去修理其中的一部,你会决定送哪一部车去修理呢?当然你会先修理可以为你赚十万元的那一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越能为我取得价值的东西,我就越会爱护。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当然自己越自信就越爱自己。所以,必须先有自信才会有自爱。

一个人必须先自爱,才能爱别人,而别人也才能爱他。不爱护自己的人,也不会爱护他人的。

一件很多人都爱护的事物,如国旗、寺院;一个受到很多人爱护的人,如英雄、国家领导,必然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所以,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而别人也才会尊重他。

今天,社会上有很多人的行为表现出缺乏心理素质,致使人们不会尊重他们,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因而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更没有足够的自尊。这些人不懂得尊重别人,因而别人也不会尊重他们。

(3)自信不足和过分自信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

一个相信自己有足够力量的人,是不会经常显露力量的;反之,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时,他会不断地表现“我有力量”的行为——这些就是一般人说的“过分自信”。

这里讲一个武林故事。

一个少年学武功,十八般武艺都学纯熟了,终于下山。他走到山脚进入了一家酒楼,找了大堂正中的桌子大大咧咧地坐下,把宝剑啪的一声横放在身前的桌面上。(他这个动作是要告诉其他人两个信息:第一,我是懂武功的,你们要小心啊;第二,我的剑就在手旁,你们不要乱来!)十年后他武功大进,已经成为大侠,什么武器都不带在身边了,平日里跟普通人一样温和,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不懂武功呢!

你看,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的人。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时,无论什么事,就算是突发的,他都能够轻松应付,根本无须把显示力量的工具带在身边。因此,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旁边,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或者有所行动,你甚至都不大能察觉到他的存在。反之,要不断用种种话语、行为和所拥有的物质和权力来炫耀自身力量的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欠缺力量的。

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时,他会要求其他的人事物按着一定的规定存在。若有什么变动,他便大发雷霆:你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不动,我都已经走得这么辛苦了,你们不断地走来走去,我怎能控制事情的发展?你们偏偏就是要跟我过不去!然而,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他是无惧于事物的不稳定或者变迁的。

(4)自我价值不足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总的来说,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很容易为了很少的价值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这样的人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不足。所以,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

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可分为三类:

①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为他有足够甚至超过常人的力量,或者找一些象征力量的东西来炫耀,让别人以为他有超常的力量。

②贪图一些不劳而获的便宜,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行事常常以小博大。

③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别人的力量。(他的力量下来了,便不比我的高了。)

第一类的例子: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对任何事都满口答应,却不能成事;他们喜欢吹嘘夸大、有错不认、嘴巴大而器量小、满口不在乎,或者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追求名贵物质享受;青少年则喜欢好勇斗狠,惹是生非,故意做破坏规则或者别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类的例子:这类人贪小便宜、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与人交恶,并且喜欢赌博。赌博是最明显的力量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以小博大。他们还会利用朋友,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

第三类的例子:这类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出丑的玩笑、捉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造谣、揭人隐私。他们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人肯定,不接受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的事实或可能性。

(5)重建自我价值的方法

已经成年,但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可以用行为疗法改善,就是每天坚持奉行以下的三个行为指引。若充分地奉行这三个行为指引,一个人的自信、自爱、自尊便能够在一两个月内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三个指引是:

◇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①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坚持每天每件事做到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的提升。无论是自己内心还是外界人士的感觉,都会认为你明显地多了自信。

言出必行是指说过的一定会去做。自己答应过的事,让别人尽可放心,因为自己一定会完成。就算是答应自己的事亦一样对待。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就算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原因让你完成不了承诺,仍须接受自己的责任,不找借口,因为自己的人生是自己负责的,自己人生里的运气,有或没有,当然也应自己负责。第二,对没有把握的事不做出承诺。这样会大量减少做出的承诺,如此一来,因没有兑现承诺而产生的“心债”便减少了。这样,本人自然会多些自信的感觉,别人也会信赖他了。

言出必准指的是,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认知感觉一致。例如,当别人问你会议室里有多少个人,你不知道便说“我不知道”;不能肯定便说“我不能肯定”;只有当你刚从会议室走出来,在里面你真的数过是6个人,你才应说“有6个人”;若是你猜有6个人而不能肯定时,你应该说“我不知道”或者“我猜是6个人”。没有人能够什么都知道,所以不需要害怕因为承认不知道而会被小看,但是如果说的话自己不能负责任,自己的内心是虚慌的,便不会有力量,别人也就无法相信你的话了。

言出必准的人,别人喜欢与他一同做事,因为觉得他可靠。很快,人们就觉得这样的人很有力量。如果有人需要找人合作或者做什么重要的事,都会优先想到他,所以,他会感到很有自信。

言出必准的另一个意思是,说的话完全符合内心的情绪感觉。当你心里感到不好意思时,便把“对不起”说出口;当你感到不愿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便老实地说“我不愿答应”。这样做到心口一致,力量便总会充沛地在内心流动。

一个做到言出必行和言出必准的人,身心合一,亦与环境的人事物有最好的联结,所以内心的力量会很强大。这两点并不难做到。所以,由此刻开始,每说一句话的时候都先提醒自己“言出必行,言出必准”,很快效果便会出现。

②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如何区分什么事“不为”、什么事“必为”呢?以下是三个简单易用的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三赢”,也是必须绝对坚持的标准。只要是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事,不妨去做,因为总错不了。就算没有即时或者直接的利益,也会有未来、间接的利益。

第二个标准是对自己有建设性。“建设性”是指事情能够产生累积性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例如,帮助同学招待外国朋友,能够使自己的英文语言能力有进步,亦能够使自己日后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更自然得体。应该主动地去找这样的机会,每一次都能够累积出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的经验,便是应该“必为”的事。

第三个标准是量力而为。“量力而为”就是按自己的能力去决定做什么、做多少。不要去承诺及做超越本人能力的事,这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诚然,每次都做比上次的目标高一点点的事,能让自己进步和成长是好的,但是若明知事情的目标严重超出自己的能力,还强逼自己去做,那就是“独孤求败”——结果注定是被否定,不被信任与尊重。

③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就是不要否定自己。谁接受自己?“我”接受“自己”。力量恰恰就在“自己”里面,如果“我”不接受“自己”,就会造成无力感。何以见得?“我”是认为“该怎么样”的那一个,而“自己”是“不应该那样”的一个。比如,“我”是乖孩子,“自己”是坏孩子,而坏孩子总比乖孩子有力量——顶嘴的孩子总比听话的孩子力量更大,顽皮的孩子总比坐着一动也不动的孩子懂得更多、能做得更多。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做坏孩子做的事,而是把“坏孩子”的力量用在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上。

对自己到今天为止所取得的成绩能够充分地接受和感到满意,并带着这份满意、满足、感恩、喜悦和成就感去面对明天,明天你便会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去发展得更好,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必须接受自己,并且肯定自己的能力,肯定那些我们做得好的部分,相信之后的每次会更好。

“每天都可以做得更好。”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懂得更多,每天都有提升,每天都更成功快乐。

对于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帮助他们重新培养出自我价值,运用最根本的概念就是,制造机会,让他自己多做点儿事,帮助他做得更多,并因为他做到更多而给予他更多的肯定。无论小孩或成人,这个方法都一样有效。

简言之:“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6)自我与界限

成功地培养自我价值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自我”的存在,而“自我”是以界限的存在来确定的。

这里说的“界限”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边界。这个界限决定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的权利”和“什么事是我应该负责任的”。如果说人生就像一个花园,那么界限就是花园的篱笆。篱笆内的花草是我们自己应该呵护培育的,别人是不应该擅自闯入的。

今天社会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界限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建立“自我”的意识,加上父母忽略这方面的教导,孩子往往在成人后产生界限方面的问题,典型例子如下:

不会说“不”;

恣意对他人进行批评或建议;

喜欢打探他人的隐私;

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使用,总想操控别人;

在关系处理上总是有问题,无法获得真爱;

受害者心态。

帮助一个人建立界限的有效方法是,明确行为因果,清晰自我责任,重视自主能力。这正是建立自我价值的“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过程所需要的基本原则。一个界限清晰的人的特质是:

对“自己是谁”有清楚的认知;

知道自己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能够分清事情中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及责任;

有抉择的能力;

明确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知道需要凭自主能力才可能发展出满意的情感关系。

很多孩子无法建立自信的原因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帮助其建立界限,其界限通常被父母严重地践踏,因而他没有办法维持“自我”的存在。一个人没有自我,便谈不上自信、自爱与自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没有未来意识、没有责任感、背离现实而沉迷娱乐,是非常可怜、可悲的。 FdQvw1n2b4/gvGul2QIonzELYRptHZ5s3lkDjDHywkhazJZgawcHVzLu1AUgHO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