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RDS和TTN都是早产儿生后早期呼吸困难的主要病因,两者临床鉴别诊断存在困难。最近有研究发现,RDS和TTN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预后上存在相似性,表现为胎龄、出生体重均偏小,两组在男婴、多胎、母亲高龄产妇、产前足量地塞米松应用、母亲合并症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均存在酸中毒和呼吸衰竭;均可应用PS治疗;均存在多种并发症。
早产儿RDS和TTN围生期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欧洲2010年EuroNeoNet数据显示,RDS在胎龄30周以下的早产儿中的发病率超过70%,且随胎龄减小而增加。美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健康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超低出生体重儿中RDS的发生率是93%。国内研究中,RDS胎龄集中在30周以下,以超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居多。同国外基本一致。国内报道认为早产儿TTN好发胎龄是34~36周。最新的研究发现,TTN的好发出生胎龄主要集中在30~34周,原因可能为TTN组产前同样应用了足量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避免了RDS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RDS早产儿FiO 2 的标准差大于TTN组,表示RDS在各个时间段FiO 2 波动显著,进一步说明生后36小时内,RDS组病情稳定程度差于TTN组。早产儿RDS生后2小时内酸中毒程度重,而TTN低氧血症程度重。分析早产儿TTN低氧血症程度重可能原因是其生后1~5小时内肺泡表面上皮阿米洛利敏感的钠通道(ENaC)-α、β、γ表达下调,阻碍肺液排出,降低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加重呼吸困难,发生出现呼吸衰竭。RDS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于TTN。
轻症TTN与RDS鉴别比较容易,而重症TTN双肺渗出很严重,与RDS鉴别有时比较困难。RDS在起病早期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比较明显,很快发生发绀和呼吸衰竭。RDS胸片表现为普遍性的双肺透亮度下降,可见颗粒状阴影,呈毛玻璃样改变,病变比较均匀,随着病程的进展颗粒影融合成白肺,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而TTN胸片征象多样化,且变化较快,开始为小斑片状影,病变呈局灶性,不像RDS那样均匀,随着病情进展,广泛融合成片状致密影。
肺部超声检查有助于TTN与RDS的鉴别,当X线检查双肺呈白肺病例,一般认为是RDS,X线无法区别是RDS与TTN,但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肺泡积液或实变,如果是肺泡积液,可以诊断为湿肺;RDS超声表现为肺野内大面积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线与A-线消失及肺泡-间质综合征。见图6-3~6-6。
图6-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表现
(大面积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线和
图6-4 支气管充气征和肺不张
![]() |
![]() |
|
图6-5 A:胸部X线显示为Ⅲ级RDS表现
|
![]() |
![]() |
|
图6-6 A:胸部X线显示为Ⅳ级RDS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