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实施,是确保各级各类培训学员能够按照其教学大纲完成其在该基地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同时也确保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本节以全科住院医师的基层教学为例,说明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管理实施,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安排科室轮转、开展门诊教学、小讲座、病例讨论等。
1.培养全科医生的全科临床思维,熟悉全科医生工作方式,掌握全科医疗的服务技能和接诊能力。
2.培养全科医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
3.培养全科医生在基层实践工作中的管理能力。
根据培训目标,依据培训大纲,制定基层实践基地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试考核。
①全科住院医师按规定时间到相应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管理部门报到;②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秘书登记住院医师基本信息;③参加基层实践基地的岗前培训,入基地教育;④与带教全科医生师资建立导师制关系,并给每个住院医师发放基层实践基地轮转计划表;⑤进行入科教育;⑥完成各科室轮转计划规定的培训内容;⑦各科组织出科考核;⑧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中心层面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⑨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⑩总结、鉴定,评优。
由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介绍基层实践基地的基本情况、带教师资情况、安排轮转计划、学习基地工作制度和培训规章制度、医德医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医疗安全教育、患者隐私保护教育等。
由住院医师进科的相关科室负责组织,介绍科室情况、带教老师情况、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要求、教学要求、工作制度及本科室教学目标。
全科门诊教学由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科负责组织实施,是基层实践环节的最主要的教学内容,约占基层实践环节的1/3~1/2时间。基层实践基地应为住院医师提供独立接诊机会。
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社区首诊、分级诊疗逐步推进的情况下,全科门诊教学对于提高全科医生临床思维、接诊能力、诊断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科门诊教学中,利用全科诊疗思维方式,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掌握全科医学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原则,掌握全科门诊诊疗规范、慢性病管理规范和实践临床预防理念。
小讲课可以由基地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也可以由各个轮转科室负责组织实施,一般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应有教案或较详细的书面提纲。小讲课至少每2周1次,每次时间持续0.5~1小时左右。
小讲课是结合临床,特别是全科学科专业实际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不是理论课的简单重复,而应着重于指导住院医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同时拓宽知识面,引导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进而指导临床实践,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小讲课是有效促进住院医师学习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年轻师资理论授课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小讲课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手册要求安排讲课内容,结合临床经验与学员的需求进行综合选择;可以将轮转科室特有的业务内容作为讲课题目,以补充教材与理论课的不足;也可以是学员之间讨论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前向带教医师或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讲课内容可涉及全科医学基础、全科医疗、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等各个方面。
病例讨论由轮转科室负责组织实施,由丰富社区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担任主持人,各科室的教学病例讨论每2周安排1次,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
病例讨论是以全科临床病例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带教老师引导、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培养住院医师全科临床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包括分析患者的问题、做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预后估计等。病例讨论对培养学员的沟通交流技巧、语言概括表达,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病例讨论应由实践科室或者教研室负责安排,一般选择已经确诊的典型病例,或虽不典型但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难度适中,避免太简单的病例,同时,也应避免太难或太复杂的疑难病例。提前2~3天把讨论病例发下去,安排学生事先分工准备,查阅教材和参考书,在讨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病史汇报后提出初步诊断是什么;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诊断依据有哪些;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以明确诊断;解读、分析检查结果,确立最后诊断,提出治疗处理方案、社区管理计划等。主持老师就讨论的过程进行点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可以结合最新进展的相关指南、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出科考核由基层实践基地轮转科室负责实施,各科室建立出科考核的试题库,成立考核小组,确保实践考核工作公平公正、科学有效。为保证培训质量,完成培训细则的内容要求,对医学生在培训期间临床能力水平与素质进行动态评价,应组织出科考核。出科考核包括日常综合考核、理论考核试题、技能操作三大方面。日常综合考核内容为医德医风、临床职业素养、出勤情况、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业务学习情况等。
出科考核原则上应当在培训对象出科前完成。学员在出科前1周,打印并填写出科个人总结,连同出科考核评分表一并交轮转科室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安排笔试、技能等考核。各部分考试成绩占比及成绩合格标准由培训基地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制定,考核结果由科主任签名、教研室盖章确认,并及时记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
对出科考核中违纪违规行为,参照《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有关精神执行。培训基地对在出科考核中弄虚作假的培训对象予以批评、训诫,并责成其重新考核,情节严重的延长培训时间或取消培训资格。
住院医师的年度考核由住培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和难度会逐渐增加,在基层实践基地学习的住院医师应回到临床基地统一实施年度考核。
基层实践基地进行一年一度教学工作总结,是为了下一年度工作的开展,做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开展新一轮的教学循环。教学工作总结内容为:接受来自临床基地的各类学生数量;在教学中出现的好的教学方法和工作亮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教学经费的应用和师资的绩效考核情况;本年度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等。
教学管理机构的建立与履行相关职责,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基层实践基地应建立教学领导小组、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和教学小组。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管理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配备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及分工,起到对教学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同时对教研室和教师实施考核。
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石。教学规章制度包含了教、管、学三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人员具体工作责任,带教师资责任和对学生的管理。制定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带教师资激励制度等,有效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
基层师资队伍的建立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包含了带教老师的数量、质量要求。师资的学历、职称、工作能力、带教能力以及带教师资的执业素养等,都将成为评价师资本人和师资团队的标准。一个好的带教师资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制定师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师资积极性,师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相长达到业务能力提升,保障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学经费的落实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学经费包含了国家财政用于教学基地建设的统一划拨资金,临床基地划拨的带教经费,基层教学基地自筹的教学经费和绩效奖励经费等。经费的使用要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运行和教师带教费。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质量监督应包括对教学计划的管理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或可能出现偏差做及时的矫正也就是质量控制。
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是培养全科学员在基层基地学习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对教学计划的监督和控制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1)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
(2)教学计划的内容与培训目标是否一致。
(3)教学计划能否体现全科学员在基层基地学习的重点。
(4)教学计划是否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
(5)教学计划具有相当稳定并能适应全科医学的发展。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与培训目标不适应,应及时检查并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质量控制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干预。教学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1)前期控制:
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整控制,以满足教学需求。
(2)过程控制:
在基地教学过程中,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控制,使其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3)结果控制:
在教学各环节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有偏差,应立即找出偏差的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
(4)人、财、物的控制:
配备适合教学的老师进行教学培训,制定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并与绩效考核挂钩,调动师资的积极性。配备教学用设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配备适当的教学经费,用于教学过程中物品的更新和人员的激励。
(1)实行师资进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师资进行淘汰。
(2)制定各科室的教学质量标准。
(3)各种教学管理相关制度要完善。
(4)临床基地和基层教学基地要联合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
(5)要求完成各阶段的总结和年终总结,并做好质量分析。
(6)搭建良好的信息反馈平台,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曾 坪 宋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