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

一、概述

基层实践基地是培养全科医生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之一。目前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存在着组织架构不健全、教师带教形式和内容有待规范、缺乏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都需要通过科学系统地加强教学规章制度建设来进行支撑和保障。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是基层实践基地内部各项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且各级人员(教学管理者、带教老师及各类学生等)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一)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的特点

教学规章制度是基层实践基地进行教学管理的直接依据,可以有效避免教学管理上的“经验主义”“长官意志”,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明确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规章制度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直接依据,通过明确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来规范各类教学行为,建立有效教学秩序,避免教学管理上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各项教学工作应该按照规章制度具体推进,严格执行。

在制订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时要考虑制度合理性,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和社区实践验证,符合国家、省市的教学管理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和社区日常工作相结合,可操作执行。

(二)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的作用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通过各类教学规章制度来整合协调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以期达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违反教学规章制度者,应承担必要的责任,同时及时纠正错误,促使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自觉遵守各类教学规章制度。其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规范管理,为制定科学、实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提供依据。

(三)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涉及医疗、护理、行政、财务、信息、后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必须要从整体和全局角度出发,协调各方利益,系统地做好顶层设计,避免制度杂乱无章,影响效力发挥。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建设首先需要遵循一定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精神要求,符合基层实践基地自身发展实际,同时要综合考虑制度适用对象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等相关情况。制定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的主要参考依据包括:国家制定关于卫生或教育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法规;省市级卫生或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相关合作院校或培训基地(二、三级医院)教学管理制度或经验;基层实践基地自身教学实践经验。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的存在价值在于其科学性。因此,在制定制度时,应想方设法调动教学参与者的积极性,广泛开展调研,征求意见,组织深入讨论,力求各方达成统一共识,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更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更有效地得到执行。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不是臆想出来的,被实践证明正确的规章制度要保证其稳定和延续性,以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当医疗卫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等工作发生新变化、出现新要求时,应对落后的、不利于教学工作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或删减,以满足和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四)制定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注意“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的人本理念,必须能良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学规章制度必须具有系统性、必要性和相对稳定性。

在制订制度过程中,需要公开调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必须具有科学性,明确具体,可操作性,与上级政策法规保持一致,并根据教学要求及时修订。

二、常用的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

(一)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教学组织管理,就是构建教学管理组织,并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以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而教学管理组织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组织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形成动态管理的一种专业性组织。为了可以组织调配教学人员,形成完善的管理梯队,做到结构合理,才尽其用,实现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化;建立健全教学网络,疏通联系渠道,做到上下沟通,实现教学组织管理科学化;分解实施教学目标,明确落实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实现教学组织管理规范化。

1.教学会议制度 教学会议必须按时召开,不得随意更改拖延。主持学习和会议的负责人,对学习的内容、讨论研究的问题和程序事先做好准备。可邀请专家或同行来院讲学或交流,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并根据需要有计划的派送教师外出学习。坚持业务学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业务学习内容,使全体教师和轮转学生不断获得新的信息。

2.教学设施管理制度 对教学中所涉及的场地、设施、设备的使用、保管、维护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教室/实训室、图书馆/阅览室、教学设备及模型等。

3.基层实践基地与临床(全科)专业基地联动制度 临床培训基地根据培训细则,负责制定各级各类社区培训实施计划和相应的考核办法,负责对应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培训,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协调社区培训工作。指导、参与社区实践培训实施性计划的落实与实施,定期指导和督查社区教学基地日常教学、培训、考核等工作。社区教学基地配合做好各项计划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并负责具体实施等相关工作,组织带教师资定期到临床培训基地参与临床培训带教工作。

4.教学保障制度 基地教学保障是基层实践基地工作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在教学保障制度下,教学工作才可以安全、有效、有条不紊地进行。

(1)教学经费保障:教学基地设立专门的教学经费项目,专人专管,根据建设要求足额匹配,保障教学经费的使用;教学经费可以作为基地建设(专项建设经费),教研室建设,教学设备购置;资助教学人员参加教学会议,师资培训,并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

(2)教学基本条件保障制度:包括诊室、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带教病房等教学场所保障;各种设施设备、模拟人、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教学网络等设备保障;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人数匹配,带教时间保障。

(3)信息保障制度:对于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信息网络给予保障,教学系统的维护、更新、使用进行保障,对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教案信息的安全保障。

(4)安全管理保障制度:教学安全管理是进行所有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基层实践基地培养期间,为保障安全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包括饮食卫生安全、学生宿舍安全、交通安全、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等方面管理。

5.相关管理人员职责在基层实践基地组织内部划分层级,设置职位,配备相关人员,赋予权力,落实明确的职责。

(1)基层实践基地主任职责:对基地的教学负责,领导和主持基地教学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基层实践基地临床教学任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制订本中心教学计划,督促、落实任务,定期检查考核,做好总结评估;注重基地师资队伍师德、医德建设,领导各级教学人员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计划性地培养、考核临床教学人员,对教学人员的使用、晋升、奖惩等报告提出审批意见;主持召开中心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重大事宜做出决策。

(2)基层实践基地教学主任职责:在基地主任的领导下,组织贯彻上级有关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执行实习院校的教学、实习大纲,组织专业教学、实习实施计划,拟订和修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各科室对教学、实习工作的实施,检查教学、实习计划落实情况,组织考核、阅卷;组织各科室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对本中心带教教师的年度考核及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建立、健全教学、实习档案,定期检查实习情况,了解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事件及时向基地主任汇报,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负责考核学生的劳动纪律,特殊情况需书面申请请假,半天由教学组长批准,一天以内(含一天)由教学主任批准,一天以上由临床基地批准;负责编排学生实习科室轮转表,督促各科室认真带教,保证质量,学生实习结束后,代表中心对学生实习情况作出鉴定意见。

(3)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秘书职责:在基地负责人和教学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具体实施及日常行政事务处理,根据培训基地下达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授课的教学进度表和轮转表,经教学主任审定,并及时准确地书面通知有关教师;协助教学主任组织教师备课、预讲、评议及各种教学活动,认真做好各项教学活动的记录,安排好临床学习工作,根据实习内容要求,配合选择典型的教学病例,做好学生分组及带教教师落实,并提前通知带教教师准备,以保证教学质量;组织安排、落实教学计划,如入科教育、技能培训、小讲课、出科考试等,协助基地教学主任进行教学及临床实习、见习工作的检查,深入科室、病房收集教与学的意见,注意总结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经常与教学组长联系,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参与命题、监考及阅卷,并及时做出试题分析,以评价教学效果;多方收集带教教师及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教学主任反馈;教学文件、资料(如实习手册、实习报告、考核成绩表等)的领、发、报、送,做好教学基地教学资料的归档和管理,每学期或每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及上报。

(4)教学干事职责:承接教学工作较多的医院,可以增设教学干事。在基地教学主任、秘书的指导下工作,根据教学计划及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年度临床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总结汇报;做好实习同学入科交接、入科教育及实习期间的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并参加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和教学质量监控;指导学生正确接诊病人,引导学生严格执行基本技能操作规范,指导书写医疗文书并给予修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报告教学主任、秘书;组织学生的出科考核,做好全面考核统计工作(包括理论、操作考试和综合表现考评);整理保管好教学档案、资料及教学用具;严格考勤学生出席情况,做好与教学秘书的沟通,及时反馈学员生活、实习情况。

(5)带教师资职责:在教学领导的指导下工作,参与制定和实施本科室实习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并指导学员执行临床医学教学的有关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教学质量标准,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查房、小讲课,做好日常的教学质量监控;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培养学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慎独精神,以学员为中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医疗程序接诊患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严格执行临床医生诊疗规范,指导学生书写医疗文书并给予修改,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放手不放眼;参与学生出科理论、操作考试及考核,做好所带教实习生的考勤,思想、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报告教学组长,完成学生实习手册的填写。

(二)师资管理制度

基层实践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重要场所,师资担负着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全科医生的质量,但由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较晚,目前尚无完善的师资准入标准,大部分全科师资为转岗培训而来,其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完善全科师资的遴选、培训及考核评价标准,从而建立一支结构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因此制定明确的全科师资遴选纳入标准、系统完善的师资培训标准及科学可行的师资考核评价标准和相关的激励政策成为全科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是促进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1.带教资格准入和退出制度

(1)准入制度:

带教师资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包含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社区工作履历。如能够实施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具有全科医学教学意识和经验,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和带教工作;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与教学能力,具有培养学员达到培养细则所规定的本专科培养目标的能力,并经教学实践取得证书,方可提出个人申请,医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准入带教师资。

(2)退出制度:

定期接受考核,如连续两次考核未通过或带教学员考评为不合格,则取消师资资格;带教师资不愿承担教学任务,需要制订退出机制,以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

2.师资培训制度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带教师资的培训需要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如能及时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省市级以上师资资格培训班等。

3.师资评价与激励制度

教学管理部门制订评价标准,通过管理部门考核、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形式,对带教师资是否符合带教要求、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等方面给予评价。每年一次,形式不定,可以组织技能比赛、门诊带教、小讲课等,请临床基地管理专家、基层教学基地主任、教学主任组织等相关人员组成考评小组给予现场打分,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座谈会等形式,对带教师资进行考核。同时在时间和经济上给予带教师资补偿,在绩效考核上予以倾斜,根据师资评价的结果对师资予以奖励,提高师资带教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三)学生管理制度

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实践基地应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与职责,落实专人负责,强化教学全过程监管管理。

1.考勤制度

包括出勤管理、考勤督查、请假管理及程序等方面内容。

2.岗前培训制度

包括对基地基本概况,劳动纪律教育,对行风建设、医德医风,行业纪律和廉洁行医,员工服务意识及礼仪教育进行宣教;开展医疗核心制度、病历书写、处方管理办法、法律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如何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等一系列学习;了解医院感染诊断监测报告、职业安全防护、手卫生;学习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医护沟通、医患沟通及其技巧等。

3.入科教育制度

包括介绍科室概况、规章制度、临床基本操作与宣教、体格检查和病历、处方的书写方式、公共卫生相关服务要求、告知教学活动安排及出科考核等情况。

4.考核评价制度

包括对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法规、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平时学习态度、医德医风进行评价,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社区常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操作、服务项目、医疗文书书写等项目进行考核。还可根据各轮转科室实际工作表现、带教老师的评价、出科考核等,经教学管理组织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学生。

(宋道平) mkvLsuHpJjajMwFLH7B8b2QGNvnmgQdcGXv/ywTvg3O4aDWBM8JMcjCQj0a+1/3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