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由基层卫生服务专业人员组成,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完善是基层实践基地教学工作的核心。只有具备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素质过硬、能胜任基层实践基地各项教学工作及培养任务的合格的师资队伍,基层实践基地各项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一、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的建立

基层实践基地需要为培训对象开展基层临床实践,基层卫生服务运作、组织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应根据其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及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符合教学要求并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及师资遴选办法,包括明确带教教师的数量及人员结构,教师的学历、职称,带教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带教能力以及带教教师的素质等。

(一)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的基本要求

在基层实践基地建设一支集医、教、研、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精英和双师型优秀的全科医学基层师资队伍,将为培养合格的、适宜的、均质的、规范的全科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带教师资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各基层实践基地承担教学的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资质条件,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一般应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康复医生、社区护士等构成,全科医生的执业范围需要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

2.所有带教师资均应参加上级培训基地的师资培训,其中至少有5名以上(各轮转科室至少有1名)指导教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

3.带教教师的数量由带教教师与培训对象的数量比例决定,应满足每名带教教师同时带教培训对象不超过2名。

(二)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遴选标准

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遴选应把师资的专业素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能力、教学技能这三个方面作为重点。以下为全科医生师资遴选标准,社区护士、公卫医生等其他师资参照全科医生师资的遴选标准制定。

1.专业素养

(1)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师德修养,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沟通能力、浓厚的人文精神,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全心全意搞好本职工作。

(2)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历,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

(3)重视全科医生培养,热心全科医学教育与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参加全科医疗及相关的带教工作。

(4)博学多才,重视并善于学习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的科学知识,跟踪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能力

(1)医术精良,精通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基层医疗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经验。如各科常见症状及疾病的诊治、转诊和随访,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技能,社区急救技能,家庭访视和家庭病床管理技能等。

(2)指导教师每日平均门诊量不低于20人,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30人次(包括慢病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在全科医生团队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中有引领作用。

3.教学技能

(1)熟悉全科住院医师等培养对象的培训细则,明确基层带教的要求和内容并认真实施,具有理论授课及各类实践环节带教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情景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等。

(2)按培训考核要求定期组织学员的轮转出科考试、完成学员成长记录手册的填写和登记,及时对学员临床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工作能力做出评估、指导与反馈。

(3)能保证每周至少4学时的教学时间(包括门诊接诊指导、案例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并取得师资培训合格证书。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提升教学水平。

(三)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遴选办法

由个人申报,基层实践基地审核,必要时可与合作的临床基地及高等院校共同组织待选师资的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论与技能操作考试,还可增加教学能力、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现场答辩,从而确保师资遴选的质量。

从基层实践基地选拔熟悉全科医学理论、教学能力强的师资负责全科医生培养工作,且原则上所选师资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全科医生骨干,通过培养使其成为骨干师资。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附设的基层实践基地,与高等医学院校共同合作承担相应教学及培训工作的师资,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依据高等院校相应教学职称评审的标准参评全科医学的教学职称。

二、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培训

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完善离不开师资培养。应以提高基层全科医学师资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大纲为依据,强调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培养带教师资的五大核心能力:全科医疗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由于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工作在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线,熟悉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但临床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且缺乏教学经验、带教能力普遍不高,不了解全科医生培养内容,因而所有带教师资均应要求参加上级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培训可采取多种形式,如教学门诊示范、实施导师制、举办师资培训班等。培训的具体目标:通过培训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全科医疗的基本技能、基层实践基地临床带教技巧,初步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和了解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内容

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培训的内容要依据师资所要教授的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和培养标准具体制定。以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别,下同)培养为例,要依据全科医生的岗位职责和培养标准,以全科医生培养需求为导向,通过提高全科医学带教师资的培训能力和水平,保证全科医生培养质量。着重加强全科医学师资指导带教基本理论知识和具体技能方法的培训,理解掌握全科医生培养标准、教学大纲,胜任基层指导带教工作,规范指导带教行为。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带教师资培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参考培训总学时为80学时。

1.模块一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及其实际应用,参考学时24学时。包括:

(1)全科医生制度建设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相关政策解读(2学时)。

(2)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角色与功能定位(2学时)。

(3)国内外全科医生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解读(2学时)。

(4)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及知识和技能体系(4学时)。

(5)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6学时)。

(6)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工作方式(4学时)。

(7)全科医疗中常见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等(4学时)。

2.模块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疗服务中常用技术及其带教规范,参考学时28学时。包括: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及其带教思路(2学时)。

(2)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及其书写规范(2学时)。

(3)社区常见慢病预防与控制及其教学重点(4学时)。

(4)社区群体健康教育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及其教学重点(4学时)。

(5)社区特殊人群保健及其教学重点(4学时)。

(6)社区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应对策略(4学时)。

(7)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转诊及其教学重点(4学时)。

(8)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常见医疗纠纷应对策略等(4学时)。

3.模块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方法,参考学时20学时。包括:

(1)全科医疗工作中的教与学(2学时)。

(2)基层实践基地常用教学方法(全科医生门诊、病房带教的教学技巧和临床技能培训带教方法)( 10学时)。

(3)基层实践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的设计与撰写方法(4学时)。

(4)全科医学教育基层实践教学评价方法(2学时)。

(5)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管理等(2学时)。

4.模块四

基层实践教学的理论(实践)教案设计、经验分享与考核,参考学时8学时。包括:

(1)教案设计、教学经验分享(4学时)。

(2)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等(4学时)。

此外,承担理论培训的师资还应掌握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理论,并能够紧密结合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开展教学工作。基层实践基地骨干师资还应掌握全科医学培训体系设计、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帮助全科医学师资热爱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掌握正确的指导带教方法,培养合格全科医生。随着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师资职能的全科医生和临床培训基地全科医学师资的素质能力将逐步实现同一化。

(二)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方式与时间

1.培训方式

基层实践基地可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等措施,以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网络授课、分散自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如送出带教医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基地组织的师资培训,或协作的临床基地组织的师资培训;邀请高校教师讲授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政策,邀请临床师资讲授理论授课、教学查房、体格检查以及病历书写、医患沟通等常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出科考核等。培训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面授与远程培训相结合、教学示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2.培训时间

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其中,要安排一定时间的集中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基层实践基地的带教师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骨干师资培训还可采取分次集中授课、小班教学及带教示教实践等方式。

(三)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教学方法

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教学侧重于基层实践带教,理论讲授、基层实践模拟带教,门诊示教、小组讨论、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等教学方法及技能培训均是全科医学师资重要的培训方法(参见本书第四章)。

(四)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机构

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机构一般可分为国家级、省级、承担培训的基层基地所在地区这三个层次。

1.国家级培训机构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包括国家级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培养骨干师资。

2.省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认定,承担相应师资培训任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专家组,对省内各地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3.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全科医学培训基地的带教师资培训以及培训工作完成情况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三、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管理

(一)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考核

通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应作为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医学培训师资岗位准入的基本条件,并应将其作为培训基地认定和评估的必备条件之一。未按规定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作为师资参与全科医学教学与培训工作;未按规定完成师资培训的培训基地,认定或评估时将视为不合格。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考核常分层开展:

1.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管理部门认定的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基地负责组织实施全国骨干师资培训考核工作,并建立全国骨干师资信息库。对完成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合格证书。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师资培训考核工作,对完成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并建立师资信息库。

3.全科医学师资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师资资质再认证。已取得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证书认可的全科医学师资,应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参加培训等方式更新知识、提高水平。

(二)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激励机制

为保证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应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建立带教医师激励机制。将教学工作与绩效考评、年终评优,带教津贴和奖金发放、职称晋升等方面挂钩,对教师的带教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推动带教工作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带教师资激励制度体现了对带教老师的职业价值的承认。

(三)基层实践基地教学机构师资的评估

加强基层实践基地带教师资的动态管理,建立全科医学师资评估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基层实践基地的基本师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不断提高全科医学师资教学水平,保证全科医学培训质量。因此,基层实践基地应建立全科医学师资资格评聘制度,定期举行全科医学师资遴选,制定师资准入标准,为取得认证资格的教师颁发师资聘书;定期进行师资综合水平的再评估,每年度至少应组织1次对带教医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实行师资的动态管理,即进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师资进行淘汰。具体评估及评价的方法参见本书第六章。

1.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带教师资能否按照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求制定培训带教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培训学员在基地的实践带教及授课等各项教学工作。

(2)能否严格遵守各项教学制度,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带教。教学过程中能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真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素质。

(3)能否认真了解学员对实践带教内容的需求,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对实践带教工作进行调整。

(4)能否对学员的学习进行综合管理,促进学员完成基层实践学习内容;能否根据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

(5)基层实践带教结束后,能否对带教工作进行总结,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6)能否做到不随意迟到、早退、旷课、无原因的调课或自行删减课时及内容。

(7)能否严肃考纪,不向学员泄露试题。发现违规或差错能否及时向教学组长或教学秘书反映学生情况。

2.对学员培养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包括学员出科考核的成绩、岗位胜任力、学业成绩评价,试卷质量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分析等。

3.学员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主要包括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能力,学员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与老师的互动程度,相处的关系好坏等。

4.年度考核 教学小组每年对带教师资至少进行一次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对带教内容的熟悉程度、能否按计划有重点带教、学生是否熟知学习重点、学生反馈满意度、实习带教有无差错、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情况、学生理论考试通过率、学生操作考试通过率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5.用人单位对学员的评估、反馈评价。

(刘可征) wB2qFvp0a55iMQKnkITiO2meD/XrFwXKUNTllTcg+JMZQGYLIVR1sniJetzUug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