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1958年,世界首个重症监护病房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立医院成立,发展至今,现代重症医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我国的重症医学起步较晚,但在经历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禽流感、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甲流)等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重症医学在我国已迅速发展壮大。2005年3月18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科建设方面,随着各项行业学术指南性文件内容的不断增加和完善,以及大家对指南的关注和积极讨论,重症医学的规范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高。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已成为医院综合水平及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虽然重症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诊疗技术及手段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很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脓毒症为例,自2002年发起并签署“巴塞罗那宣言”以来,大家对脓毒症的关注度和研究不断增多,但在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减少25%这一目标仍难以实现。业内对解决脓毒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进程中存在的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免疫稳态的维持、耐药菌感染的控制等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治疗困难重重,陷入发展的瓶颈。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伟大宝库,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冠以“慢郎中”的名号,被认为在慢性病的调理方面具有优势,而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方面需让位于现代医学。事实上,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常见危重症从病因、病机、证候等多方面作了深入的阐述,伤寒、温病等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相关内容,现代研究也证实,附子、人参、大黄、丹参等药在心力衰竭、急腹症、胸痹心痛等急危重症中有其独到的疗效,而对于中医药在防治肠源性脓毒症、改善肠内营养、调节免疫状态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开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安友仲教授曾提出:西医强调物质基础,具体而微;中医讲究全身平衡,抽象而宏。重症医学恰恰既需要客观了解各种具体而微的病因病理,又需要注重整体各器官系统的宏观平衡稳态,于纷杂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纲挈领,治病救命。因此,重症医学也是从根本上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学科之一。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3年,恰逢SARS横行,在与SARS战斗的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有效提高了SARS的救治成功率,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我科现有监护床位16张,建科10年来,得到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会长晁恩祥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刘伟胜教授的长期指导,积极探索以中西医治疗的手段救治危重症,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降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及提高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率方面积累了丰富有效的临床经验。本书由科室骨干医护人员从5000余例亲身经治案例中,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包含各大系统的经典病例编撰而成,图文并茂。分为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呼吸、重症心血管、重症神经、重症消化、重症肾病、重症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重症血液与结缔组织病、重症创伤、中毒等十大章节,共录入疑难危重病例60例。文中着重体现对各具体疾病诊治关键点的思考、判断及处理,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进行分析,尤其是中医切入点探讨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路。每篇病例后均附有名家点评,指出病例诊治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本书在整理成文过程中得到中日友好医院晁恩祥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刘伟胜教授、黄春林教授及香港浸会大学徐大基教授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大量临床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或单纯的中医治疗,它们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如何寻找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并将其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发挥最佳疗效,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如何寻找突破口、结合点是我们持之以恒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与广大从事重症医学的西医或中医同道针对危重症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促进重症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编者
2014年8月1日 D1IZG2RjaE58J47TiUoxi1/2NzAbpIx/tf+HgUUiIGEEDmmQO3vJJp1n1655sZy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