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健康管理概述

一、基本概念

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师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使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理保健、康复医学、运动医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行为科学、社会学以及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知识,综合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针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维护,以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身心健康、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的目的。

二、作用和意义

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最终实现三级预防,即:①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②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或防止疾病的复发;③三级预防: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图1-1)。

图1-1 健康管理与三级预防

健康管理作为一项产业,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人群疾病预防、社会医疗保障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保险公司将其客户交给不同专业的健康或疾病管理中心,通过采用健康评价和干预的手段来指导客户自我保健,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为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也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估计,最近10年,美国对这项服务的需求一直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如今,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在使用健康管理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危险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在逐年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主要卫生问题。在此背景下,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做法逐步受到关注。

(一)我国慢性病的发病趋势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60岁以上人群中49.1%为高血压患者;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6.1%、3.7%和1.8%。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2346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约1715万人;全国有近2亿人超重和肥胖,1.6亿人血脂异常,3.5亿人为吸烟者。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过去10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患者近1000万例。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国际上多国联合组织关于脑卒中的MONICA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正在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此趋势若不被控制,到2020年,中国的脑卒中每年新发患者将达到370万人。这种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局面将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二)慢性病的危害

慢性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资料显示,收缩压在150mmHg以上者,每10个人中就有近2人发生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收缩压在130mmHg以下者的10倍。血糖不正常,会逐渐发生心、脑、肝、肾、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造成这些器官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冠心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时会引发心肌梗死,造成患者死亡。2004—2005年慢性病死亡已占总死亡的82.54%。

2008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其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脑血管病中,尤以脑卒中造成的健康损害和生命威胁最为严重。慢性病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同时也是耗费社会资源最多的疾病。

2003年,我国仅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总费用就高达约200亿元。用于治疗慢性病的费用占疾病治疗总费用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3.2%,我国为60.0%。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从2005年到2015年,仅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治疗,就将给中国带来至少5500亿美元的损失。

因此,通过健康管理来干预和纠正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指导人们综合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有效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或减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将成为降低社会医疗负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最为重要及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也是健康管理的意义所在。

三、核心内容

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它不仅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一般来说,健康管理有四个核心环节(图1-2)。

图1-2 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

(一)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是指通过系统地、连续地收集与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相关的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产生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了解其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健康信息的收集通常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测试、生活方式调查、健康体检、个人既往史、家族健康情况等途径获取。

(二)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和分析

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和分析是指根据健康监测所收集产生的健康信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各种健康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系统分析其所处健康状态及在未来患慢性病的危险程度、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三)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根据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评估、预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帮助被管理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健康风险,指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的行动方向。

健康管理计划是健康管理活动的核心,其制定应注意个性化、易操作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原则。该环节依赖于健康管理师的综合知识和专业能力。

(四)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是指应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和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处理。

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与被管理者保持联系,对其给予及时的咨询和科学指导,并对其健康状况的改变及时了解,定期进行重复评估,给个人提供最新的健康维护方案。此外,干预所采用的措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通过健康教育、三级预防、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咨询指导等多种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综合应用,将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等不同健康管理策略有机组合并综合应用来实现各种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四、服务人群

概括而言,健康管理的服务人群包括三类:

(一)健康人群

健康人群是指目前心身都处于健康状态并希望保持健康的群体。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健康知识不足,希望得到科学、系统、个性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并拟通过定期健康评价,保持低风险水平,尽享健康人生。

(二)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已有明显的高危倾向并需要立即改善健康状况的群体。他们需要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估,并在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密切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疾病人群

疾病人群是指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希望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的群体。他们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采用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五、基本策略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目前比较成熟的健康管理策略有六种:

(一)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休戚相关。研究发现,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有关,各种慢性病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往往呈现“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的关系(图1-3)。

图1-3 常见慢性病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通过对人们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人们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健康风险暴露水平的过程。生活方式管理的对象十分广泛,任何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个体或群体,尤其是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都是重点干预对象。

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取决于如何使用行为干预技术来激励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行为。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对管理计划的参与和配合程度。因为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人们经常性的、固定为习惯的一种生存方式,管理者不可能全天候地监控被管理者。因此,要强调个体对健康的责任,强调个体对自身健康实行管理的重要性。

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主要干预技术措施包括教育、激励、训练和市场营销。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是各种健康管理的基本组成成分。

(二)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管理的对象是已经罹患某种疾病的个体或群体。

美国国家疾病管理协会定义:疾病管理是系统性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跟踪式干预以及管理,帮助他们改进健康情况,并降低医疗的费用,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提升人群的健康水平和指数的全过程。

疾病管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对医患关系和保健服务计划提供支持,来预防疾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管理同传统的单纯疾病治疗不同,它认为患者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受治者,而是疾病管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它不是一次性治疗活动,而是疾病的连续管理。

疾病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人群筛选、循证医学指导、协调医疗服务与其他辅助服务、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关注对疾病管理过程和结果的测量、评价和反馈。

疾病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疾病管理,它以患某种特定疾病的人为目标人群,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的管理,通常采用系统的步骤对患者实施标准化管理;另一种是病例管理,其目标人群是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专门的管理计划。

实施疾病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良好的临床结果来控制成本。美国疾病管理服务的最大提供商Matria公司通过评估哮喘、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抑郁症和癌症等疾病实施疾病管理后所产生的效果,确认了疾病管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表1-1)。

表1-1 Matria公司疾病管理计划的结果

(三)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向人们提供决策支持和自我管理支持来鼓励其合理利用医疗服务。它致力于通过为人们提供各种可能的信息支持、决策支持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从而控制健康消费的支出和改善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维护人们自身的健康。

需求管理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种是通过对需方的管理实现,另一种是通过对供方的管理实现。需方管理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对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实施影响和指导,帮助其做出理性的医疗消费选择,减少不合理的和非必需的医疗服务的应用。供方管理主要通过管理性保健来实现,如通过提升医生的全科技能和优化保健知识结构、医疗服务流程等手段来实施,具体方法通常采用电话或远程互联网等。

(四)灾难性病伤管理

“灾难性”病伤通常指对健康危害十分严重或会导致巨大费用的疾病,如癌症、肾衰竭等,即通常所说的大病,对它的管理是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形式。

20年前,美国保险公司研究了参保人群的医疗费用曲线,发现其中5%大病人口的医疗费用占全部费用的50%,而其中1%左右的最高疾病风险人群的医疗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的20%~30%。因此,对灾难性病伤的管理开始引起关注。

由于灾难性病伤的高费用以及治疗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灾难性病伤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对灾难性病伤的管理主要致力于对患者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制订综合疾病管理计划、实现患者自我管理目标,以及通过协调多学科疾病管理行动来实现对患者在临床、经济和心理上的最优化结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多重服务需要。

(五)残疾管理

残疾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工作地点残疾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和经济损失。对雇主来说,残疾的真正代价是伤残带来的生产损失。因此,残疾管理将从雇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伤残程度人口的积极管理,使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的损失降到最小。残疾管理的首要内容是找出工作场所存在的潜在的可能导致伤残发生的各种隐患,并通过教育和早期干预行动来预防或最大限度减少工作场所残疾的发生,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对于已经发生的伤残来说,确保其在伤害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是: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残疾人的功能性能力恢复而不仅是患者疼痛的缓解。

3.设定残疾人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残疾人今后行动的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对残疾人的影响。

6.帮助残疾人和雇主进行有效的沟通。

7.有需要时考虑残疾人的复职情况。

(六)人群健康综合管理

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

一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 g+iISNPQS3ywyAw4RRo+DDSA4R8kjRrMTtrpUhSg4aLMPkhQZVTahbTEaUYWa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