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回到延安不久,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便在1937年12月9日至14日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对于陈云来说,已经很久没有参加政治局会议了。在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定由张闻天、毛泽东、王明、康生、陈云、周恩来、张国焘、博古、项英9人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增补王明、陈云、康生为书记处书记。
1937年12月,陈云(前排右二)同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另外,会议还决定,陈云接替博古,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那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延安城内西山半山腰的一座小四合院里办公。这座四合院有三孔窑洞,两间平房。陈云这个南方人,头一回住进了窑洞。
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为李富春。整个组织部,在那时只有十几个干部。组织部设有秘书处,秘书长为邓洁。组织部干部科的科长为王鹤寿。
抗日战争初期陈云在延安
陈云的小女儿陈伟兰回忆说,父亲陈云有一种很善于识别人的眼光:“他只要跟这个人谈三分钟,就大概知道他是哪种类型的人,适合搞什么工作。”陈云具备这样独到的眼光,使他很适合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就在这时,陈云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支持毛泽东呢,还是支持王明?
王明在回到延安之后,俨然以来自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自居,颐指气使,凌驾于毛泽东之上。
陈云虽然跟王明在莫斯科共事了一年多,但他并不支持王明。
陈云在回到延安之后,是相当谨慎的。尽管陈云在莫斯科多次见到过斯大林,跟共产国际的头头脑脑也很熟悉,但是他绝无王明那种“钦差大臣”的派头,很尊重毛泽东。
1938年武汉失守前,王明曾写信要陈云去汉口,陈云拒绝了。不久,博古回延安,陈云对博古说:“王明应回延安与毛主席一起工作。”博古说:“王明讲,延安的中央书记处人数并不比国民党统治区的多,延安发电不应用中央书记处名义。”陈云当即报告了毛泽东。以后,中央给长江局的电报就不用书记处名义,改用毛泽东、洛甫(张闻天)、康生、陈云共同署名,即“毛、洛、康、陈”。
1941年10月8日,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讨论王明的错误时,陈云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陈云发言说,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中遵义会议后的行动方针是毛泽东出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王明回国后自以为政治上高明,对中央不尊重,犯了许多错误。我素来对王明是尊重的,但对他武汉时期的许多做法不同意。陈云也检讨了自己,是20世纪30年代王明路线的“坚决执行者之一,应负一定责任”。
1942年元旦,陈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新年团拜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已成立二十多年,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有成功,有失败,现在看来,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党培养出了一个领袖,我们选择了这个领袖,他就是毛泽东同志。
当时,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涌向延安。这些人一到延安,头一件事就是接受组织审查。所以,那时中共中央组织部担负着非常繁重却又异常重要的任务。
陈云曾这么说及当年各界奔赴延安的盛况,也说起了各色人等纷纷来到延安所造成的“复杂”局面:
我说今天许多人归向了共产党,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我记得一九三二年在上海开办一个学校,训练工人干部,只讲六天,学生也只有六个。今天我们抗大就有几千个学生,再加上陕公、鲁艺、党校,在延安就有一万多个学生。一万个跟六个比一比,相差多少?
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的陈云
所以我说十年以来,人心大变,不管男女老少,都不怕艰苦,不远千里而来延安。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仍旧是络绎不绝地来,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几千里外都来了。主要是革命青年,也有大学教授,有工程师,有一个七十五岁的老头子也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等等。这些人不见得是在外面没有饭吃,要到延安来吃小米。从这种情况看来,复杂是复杂的,但是到底是复杂好还是简单好呢?从前办学校只有六个学生,倒很简单。今天各种各色的人都有,复杂得很。我看要干大事情,就免不了要遇到复杂情况。
陈云于1938年9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了题为“论干部政策”的演讲。这一演讲,可以说是集中反映了陈云对于组织工作的见解。
陈云的演讲,明明白白,思路清楚。陈云说:
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之道……有一句这样的话:“干部决定一切。”这是通用于全世界的,不但外国通用,中国也通用,其他政党也通用。
陈云用十二个字、四句话来概括干部政策。他说:
我现在来讲干部政策,只想用十二个字,分成四个问题来解释: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
陈云的十二个字、四句话的意思是:
了解人,就是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干部,分析其本质好坏,用其所长。陈云说,分配干部时往往能听到许多不好的话,说明我们有些同志总是看到别人坏的多、好的少;使用干部也有这种情形,今天看他表现好点就把他抬上天,明天表现得差点就一下打到地下去。对于一个人没有基本的估计,用人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用人要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挥,短处得到克服。
气量大,就是必须善于用人,有一技之长就要用。陈云说,孙中山领导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气量大,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要。共产党是先锋队,要领导广大的后备军,要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它周围必然是复杂的。如果怕复杂,只有几个人,不要发展才简单,但革命一定不会成功。要有大的气量,善用各种人才。
用得好,就是使干部敢说话、敢做事。陈云说,要人敢说话,就不能给人戴大帽子,不能把每个微小的错误都提到原则的最高度。要能善意地、诚恳地批评人,态度要好,还要指出犯错误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要人敢做事,就不要怕下级犯错误,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爱护人,就是要做到:提拔干部时要全面估计他的德和才,提拔后要多方帮助;对干部一切不安心的问题都要很耐心很彻底地解决;对关系干部政治生命的问题处理起来要很郑重很谨慎;对干部要实事求是,不要“抬轿子”。
陈云的讲话,反映出他能够很辩证地看待当时组织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比如,当时发展中共党员,怕发展那些“有胡子”的,以为这样的人“背景复杂”。
陈云很直率,以自己为例,加以说明:
拿我自己来说,我的背景就非常复杂。我先是相信吴佩孚的,后来相信国家主义,后来又相信三民主义,最后才相信共产主义,因为经过比较,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最好的主义。我们说这种人复杂是复杂的,但他从自己的经验中真正了解共产主义,本质也是纯洁的。青年是纯洁的,但纯洁的不仅仅是青年,老头子也可以是很纯洁的。
陈云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七年,他能够记住的干部名字不下三千。陈云还调阅了大量的干部档案,对于党内干部的情况非常熟悉。所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需要重新起用许多干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常征询老部长陈云的意见,称他是“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