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正确的事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里如是说:“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颇,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和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在这段话里,“效率”和“效能”,“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是两组并列的概念。在现实中,我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是“效率——正确地做事”;可实际上,真正重要的却是“效能——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无疑能让我们更快地朝着目标前进,但如果做的不是正确的事,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做正确的事”是战略统筹的问题,“正确地做事”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如果做的事情是对的,就算执行中有些偏差,结果也不会有大碍;倘若做的是错事,就算执行得很完美,结果也是南辕北辙。

所以,当听到有人跟我抱怨自己不受重视时,我常会讲一个管理学中的故事:森林管理员走进一片丛林,开始清除灌木丛。费尽千辛万苦,他清除完了这片灌木丛,刚直起身来准备享受一下辛苦劳作后的乐趣,却突然发现,旁边还有一片丛林,那才是真正需要他去清除的任务。由此可见,只知道认真、勤奋、努力,却没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哪儿,是要事倍功半的。

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中,人们总是依据各种准则决定事情的优先次序。一项关于“人们习惯按照怎样的优先次序做事”的调研,其结果大致如下:

1.先做喜欢做的事,再做不喜欢做的事。

2.先做熟悉的事,再做不熟悉的事。

3.先做容易做的事,再做难做的事。

4.先做只需花费少量时间即可做好的事,再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做好的事。

5.先处理资料齐全的事,再处理资料不齐全的事。

6.先做已排定时间的事,再做未经排定时间的事。

7.先做经过筹划的事,再做未经筹划的事。

8.先做别人的事,再做自己的事。

9.先做紧迫的事,再做不紧迫的事。

10.先做有趣的事,再做枯燥的事。

11.先做已发生的事,再做未发生的事。

12.先做易于完成的事或易于告一段落的事,再做难以完成的事或难以告一段落的事。

13.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与自己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人所拜托的事,再做自己所不尊敬的人或与自己没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人所拜托的事。

其实,上述的这些准则,只是多数人的思维习惯,但均不符合高效工作方法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重点、有方向、做正确之事的工匠呢?在此,给出几点建议作为参考:

第一,将个人做事的目的与公司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避免重复,减少错误的机会。现在,就自身的情况来梳理一些问题:你现在的专职工作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目标的实现?有哪些可用的工具和资源?应当做出哪些改变?

第二,确认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工作是一个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问题和解决办法就摆在眼前,但在行动之前,你必须确认自己正在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正确的事?一定要搞清楚,你要处理的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方向是不是错了?有时,忙碌起来,我们就会忘记做最重要的、最正确的事。

第三,掌握说“不”的技巧。工匠的世界之所以安静,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懂得拒绝,任何干扰他们专注力的人和事,都被统统抛在工作之外。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能力,不要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当你犹豫要不要答应对方的要求时,要先问问自己:我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什么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是否会影响进度?这样做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到他人?就算答应了,能否真的达到对方的期望?想通了这些问题后,就不难做决定了。

第四,过滤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这是一个碎片化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大量的信息搞得疲惫不堪,分散注意力,为做正确的事带来干扰。所以,想锻造一颗匠心,必须学会过滤次要信息,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信息上。过滤信息时,不是非看不可的东西,那就不要看,这样可过滤50%的干扰信息;如果信息与近期内必须完成的工作有关,那就保留,反之,即可跳过,这样又可过滤25%的信息。

养成只做正确的事,时刻专注于有效的工作,你的工作效能将会得到大幅的提升。换句话说,唯有时刻忙在点子上,你才会取得好的结果,成为辛勤劳动的受益者。 h/vBMEjWx5sBUUqTsug8bQSX0R5uBm2VKdDb7xg8YpmkC4H9r1hKDVjYSK2bXg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