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朝开始,永不止步

身边的一位朋友想创业,从十年前开始到现在,他尝试了有四五个行业,却都赔了。春节前的朋友聚会上,听他感叹道:“这个社会想自己做点儿事情太难了,没大量资金,也没有好的机遇。”说这话时,他一脸的沮丧。

我想,不只是独自创业,求职就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很多年轻人参加工作后,总是跳来跳去,从业的领域跨度非常大,有的是怀有什么赚钱做什么的心理,有的是受了点挫折委屈就想逃避,总觉着换个地方一切都不同了。

这些问题,就跟那幅挖井的漫画里诠释的一样:凿了几米不见水,就换个地方凿,眼看水就要出来了,又放弃了。如是折腾多次,筋疲力尽了,也没见到清冽的井水,就得出结论说,这片地不可能挖出水。其实呢,与其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凿浅井,不如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凿一口深井。

一位女作家应邀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男作家见她沉默寡言、衣着简朴,以为她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就摆出了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也多了几分轻蔑。

“小姐,你是专业作者么?”

“是的,先生。”

“请问,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高傲了,确信这个态度谦虚的女作者没有什么名气。

“既然你是写小说的,那我们也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9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呢?”男作家故意卖弄了一番。

“我只写了一部。”

“噢,你只写了一部。那么,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男作家顿时收起了狂妄,瞠目结舌。

那位很平静的女士,恰恰就是文学巨匠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用了十年的时间创作了《飘》这部长篇巨著,至今畅销不衰。而那位自鸣得意的男作家,连同他那几百部的小说,恐怕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了。

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玛格丽特内心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做到最好。人生不一定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至少要做好一件事情,质量远比数量来得重要。她选择了文学创作这件事,并将其做得彻底、做到了自己的极限。

恰如赫尔岑所说:“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工匠的内心是安宁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没有飘摇不定的犹豫,也没有怨怼横生的情绪,有的只是认准了一件事,便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把它做成、做好、做精。

一生做好一件事,这样的标准听起来似乎并不高,可要真正干好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并不是那么简单。

法国一位警察,为了抓捕一个奸杀女童的嫌疑犯,查阅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足迹踏遍了四大洲,打了50多万次电话,行程达80多万千米。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先后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可他依然没有放弃,仍在为此事默默努力。

经过了52年的漫长追捕,他终于将嫌疑犯捉拿归案。当他用手铐铐住嫌疑犯的时候,已经是73岁的高龄了。有人问他,这样做值得么?他语气坚定地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挖掘生命的深度,而不是忙忙碌碌,跌跌撞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当我们羡慕别人成就的那一刻,也许更应该做的是探寻对方走过来的路,看他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做出取舍和选择。

家喻户晓的六小龄童先生可谓是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西游记》。提起他塑造的那个深入人心的“美猴王”形象,他说了一番非常感人的话:“一生做好一件事,而把一件事做好的前提,则在于坚持。宁向西去一步死,绝不东归半步生。”

这就是典型的工匠精神!决定一个人平庸或卓越的,有天资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聚焦法则。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梦想和欲望,在选择的同时必然得放弃,而我们要学会的就是认真区分并减去那些不是太重要的事,而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一个目标上。如此,人生的道路才会变得清晰、简单,而我们成长、成功的步伐也会随之加速。 oEoRTpZZJkaAlM9/Aee297d71hr24fubHM+FLrwE7YQVoVUEESeP+p8gcL7HYC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