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的大型雕塑纪念碑
在两河地区历史中,尤其是在公元前10世纪~前6世纪这三四百年间,依附于建筑的浮雕艺术空前繁荣的同时,小型的圆雕作品也很多。例如马利出土,公元前三千纪的埃比希尔王雕像、伊什图皮鲁姆统领雕像、手持水罐的女神像、苏美尔王后像等;乌尔王陵出土,公元前2600年的黄金天青石的公羊立像(图2-001)、公元前2100年的古地亚王子雕像、公元前9世纪的亚述纳西尔帕二世立像(图2-026)、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国王青铜单腿跪像(图2-027)等。然而,独立存在的雕塑纪念碑,特别是大型圆雕作品却很少。
必须提到杰出的浮雕纪念碑纳拉姆·辛石碑,这件伟大的作品是公元前2254年~前2218年 ,为纪念国王阿卡戴战胜扎格罗斯山北坡的卢卢比人而建的(图2-028)。它后来被埃兰的一位国王作为战利品带到苏萨。整件作品构图主次分明,富有变化,人物姿态神情生动。体量高大的国王手持弓箭,屹立在山上,在胜利星光照耀下,接受战败者的投降。山坡上有登山的两层战士行列,还生长着树木。
图2-026 亚述纳西
石灰岩 高1.
高2.25米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是公元前18世纪的作品,其造型与构图手法是当时常用于界碑的(图2-029)。它堪称图文并茂。上部描绘古巴比伦汉谟拉比国王向太阳神沙马什祈祷,神情庄重。二人半侧面的躯干与正侧面的头部衔接自然,侧面形象严谨准确,体现了“君权神授”的主题。石碑下部用阿卡德文字镌刻了在王国内审判过的近三百宗案件,正文共282字,成为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法典。
图2-027 汉谟拉比单腿跪像
铜贴金 高0.
图2-028 纳拉姆·辛纪念碑
高2.1米 公
公元前2450年的鹰碑也属于浮雕纪念碑,它与古埃及的大金字塔同时期(图2-030)。碑上用浮雕详尽地刻着建设城市和战争打斗的场面。有在盾牌保护下进攻的成队士兵,也有成堆的正在被鹰隼啄食的敌人尸体。这是拉格什国王埃阿纳顿与乌玛统治下的邻城发生的战争。可惜此碑已残破。
公元前9世纪,亚述国王沙尔马尼瑟三世在自己的尼姆鲁德王宫里,竖起了高2米的黑色大理石“方尖碑”,轮廓类似高耸的塔庙(图2-031)。四面各刻有五层浮雕,再现了臣服民族向征服者进贡大象、犀牛、骆驼、狮子和牡鹿的场面(图2-032)。单摆并列式的形象简洁准确,神姿自然生动。下面有铭文。这座“方尖碑”使人联想起奉献给太阳神,歌颂法老的古埃及方尖碑。此二者除了年代相距一千年外,区别还在于:古埃及的方尖碑是真正的方尖碑,顶部呈金字塔形;沙尔马尼瑟三世的“方尖碑”顶部则为阶梯形的平顶。古埃及的方尖碑高度一般都有十几米,高者近30米;而沙尔马尼瑟三世的却仅高2米。耸立在神庙门前的古埃及方尖碑,碑尖镏金,碑身刻着象形文字,显得神秘莫测;而放置在王宫中的沙尔马尼瑟三世的“方尖碑”却周刻浮雕画面,仅在站立者的视平线上下,贴近观者,十分通俗易懂。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过,巴比伦玛尔杜克神庙中的玛尔杜克像高4米多,由22吨黄金制成。他身披华丽服装,佩戴珍贵宝石,由其妻塞帕特幕女神和奴仆侍候着。可惜这些大型雕像已不见踪迹了。
在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的主王宫(南宫)中,倒是发现了一件真正的大型圆雕纪念碑,一头踩踏着倒地敌人的雄狮。它由整块玄武岩刻成,长近3米,其构思、造型与我国西汉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相类似。处理简洁概括,体感更强、更饱满有力、更有动感(图2-033)。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这件作品被认为是赫梯人或亚述人的作品,是被尼布甲尼撒二世作为战利品带回巴比伦加以展示的。的确,它与巴比伦众多浮雕的风格大不一样。
图2-029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总高2.25米
图2-030 鹰碑
公元前2454
图2-031 尼姆鲁
高2米 公元前9
正是在这座王宫中,长60多米、宽近60米的宏伟觐见室的正面墙上,装饰着一面精致的琉璃砖浮雕(图2-034)。整高12米多,深蓝色的背景前四棵装饰化的大树被美丽的装饰花带所围绕,下面是一排行进着的象征伊斯塔女神的雄狮,似乎是描述了沿着典礼大道行进的队伍。其艺术效果与伊斯塔门及典礼大道相同,也是新巴比伦时代的标志性手法。
图2-032 尼姆鲁德王宫里的
公元前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