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埃及建筑浮雕的最后绝唱

自公元前24世纪的古王国第五王朝开始修建神庙,到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的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神庙建设达到鼎盛期,古埃及神庙的型制已基本固定下来,如阿蒙霍特普三世陵庙(图1-046)、拉美西姆陵庙、拉美西斯三世陵庙等等。其共同特点是:总体有高大围墙封闭;有明确的中轴线;以塔门为先导,庭院与柱厅相间,空间逐步收缩,直至圣堂;充分利用墙面、柱体和梁架,满刻浮雕,并以紧挨建筑的圆雕和方尖碑穿插整个序列。这种定型化的模式一直延续到古埃及晚期,长达两千年。到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托勒密时代的一些神庙,虽然浮雕内容时有生活化的反映,如饲养家畜、妇女分娩、医用手术工具等等,但艺术表现上再也看不到两千多年前卜塔豪特墓中浮雕那样的新鲜活泼了。也没有了巨型圆雕和方尖碑。神庙格局仍然僵化地固守着老传统。而此时,地中海周边已经是希腊化的世界。雅典卫城、德尔菲圣地等明快的开放式布局已经灿烂地出现了。

图1-046 门农巨像

石灰岩 高18

图1-047 荷鲁斯鹰神庙

公元前3世纪

图1-048 菲莱岛的伊西斯女神

公元前2世纪

图1-049 伊西斯女神庙柱亭的

为了突出这是女

图1-050 荷鲁斯鹰神庙浮雕

十六位头戴高冠

图1-051 荷鲁斯

公元前3世纪

图1-052 荷鲁斯鹰神庙浮雕

代表上下埃及的

图1-053 荷鲁斯鹰神庙的哈托

技法漂亮极了。

位于原上埃及都城——伊德富的鹰神庙(图1-047),是希腊人统治的托勒密王朝于公元前30年建成, 也是古埃及晚期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神庙。它完美地体现了传统的规范,重复着历经两千年的程式,而缺乏创造性的时代紧迫感。但是,在荷鲁斯鹰神庙上却看到了浮雕艺术更娴熟、更富变化的表现手法。艺术家似乎也更有信心。和菲莱岛上的伊西斯女神庙(图1-048、图1-049)、丹特拉的哈托尔女神庙、考姆翁布的双神庙等一样,建筑与雕塑都更精致华丽,但已失去当年气吞山河的宏大气势。门前没有了高高耸立的方尖碑、深远的斯芬克司神道,和规模惊人的法老巨像。鹰神庙只在第一塔门入口和多柱厅入口两侧各安放一尊高约2米、头戴王冠的鹰神黑花岗岩雕像,神庙的塔门外墙和后墙上的大型浮雕却是极精彩的(图1-050、图1-051)。后墙上排列着一系列神祇和法老浮雕像,高度几近8米。一个个都刻出深剜的外轮廓,其精准的功力令人叹服,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含糊不清的地方。这种处理保证了它们在逆光、远看的条件下仍有足够的清晰度。这些人物的头部、胸部、骨盆的过渡衔接都很自然巧妙。庙内墙面上也随处可见浮雕精品(图1-052~图1-055)。古埃及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神明、法老和臣民,都被定格在坚硬的岩石中,超越了时光。

图1-054 荷鲁斯鹰神庙柱厅天

这里可见到古埃

图1-055 荷鲁斯鹰神庙圣堂

封闭的圣堂中摆 Q9Z9uRgDdczH+cyMjdvYbKm/iNRR7n6kGnz3EQDTp/U5hRx9Ch+MWM5GMhwu5R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