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装修前会非常认真地做功课,从杂志、网络收集各种空间、风格、功能、造型的照片组合成一本风格剪贴簿,以为交给设计师,就能让设计师100%理解自己想要的家的样子。殊不知,就如同将各国食材一股脑倒进锅里,却期望做出一盘美味料理,这样的空间,恐怕只是拼凑出来的房子,而不是自己的“家”。
放下风格剪贴簿,放下干扰,梳理自我需求,替家找到属于自己的样子是第一步!
在向外收集资料之前,我们可以这样向内探索:
1 活动区域 根据日常作息整理出自己的步调和习惯;
2 家人需求 除了自身的需求,也要照顾到全家人的兴趣与习惯,具体而有条理;
3 家中物件 家里是否有某一种物品数量较多、体型较大,需要特别增加空间收纳;
4 居住体验 像是旅行中的美好住宿经验,从实用设备到自在氛围都是参考;
5 儿时记忆 更往前追溯到儿时的居住环境,捕捉难以忘怀的空间记忆;
6 痛苦经验 先前的生活习惯,若曾因硬件不协调而造成痛苦磨合,可提出讨论。
此外,建议屋主在设想需求时可以分为两种层次:一种是当下的需求,一种是未来的需求。很多人都想要一个可以伴随成长的家,但家随着时间、成员的改变会需要改变,所以在设计之前就要考虑未来5~10年的需求变动,既符合现在,同时也预留了未来的空间,才能贴合每一人生阶段。
列出自己的生活状态
家的需求检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