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师父的礼物

偈颂能让我们念念分明地活在每一刻

十六岁时,我成为沙弥,并收到了师父的礼物—一本包含了55首偈颂的书,收录了师父五十多年来用于日常生活的偈颂。

所以,我得到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这样一本偈集。真是令人称奇!寺院里的沙弥必须牢牢记住这些偈,并用以修行。在我的认识里,偈与音乐、绘画一样,与禅修密不可分。书里的每一首偈都有四行,每一行有五个字,整首偈一共二十个字,且均是古汉语。坐禅的时候,就要用到其中一首偈,来帮助我们修习正念。全书约有55首偈,甚至连穿上汗衫或僧袍都有相对应的偈。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借一首偈,助以正念。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修习。

在点灯时,也有一首偈可以修习。那个时候,寺院里没有电力,也没有自来水。我们点的是煤油灯,点灯的时候,就要轻轻地唸诵那首偈。点蜡烛时,也有修习的偈颂。做沙弥的日子,真是快乐难忘。我们一天到晚地修习,一天到晚地玩耍,快快乐乐。

成为年轻的比丘后,我觉得应将那些偈颂译成现代越南语,好让大家的修习变得更加自然。于是,我将它们全都译成了越南语。如今,这些偈颂还被译成了英语、法语、德语和其他语言,世界各地都能利用它来好好修习。

其实,僧侣文化的许多经验,在家众也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中。1966年,我在肯塔基州见到特拉普派修道士托马斯·默顿时,就与他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行禅,偈颂,正念呼吸,这些都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许多年来,我一直向僧尼和在家众分享僧侣文化,世界各地的许多朋友,会在刷牙的时候唸诵刷牙偈,在穿衣的时候修习穿衣偈。

在我们那个年代,自行车盛行,但僧侣不会去骑自行车。僧侣会骑马,不会骑车。于是,我成了在越南第一个骑自行车的佛僧,在当时人眼里,这并非一件“修行”之事。有一天,我和五位年轻的比丘都想骑车,于是我们租了六辆自行车,学着骑了起来。从那之后,我们就用上了自行车。那时的人为此惊叹不已。现在,僧侣会开汽车,汽车比自行车速度更快,但在当时,“僧侣骑车”实在稀奇。我们骑上自行车后,便开始修习骑行禅。我甚至为此写了一首偈。后来,我还为开汽车也写了一首。这样的偈颂能帮助我们深刻地、念念分明地活在每时每刻,去触碰心灵深处。 UZ7CS9668WXhlJitkIkmmZlbA2XnOJxoWKzwGwa9zBk3xAbt9jxE/tM7E4WtxG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