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在来看汉代儒学其他思想,如《新书》、《韩诗外传》等书。先看贾谊《新书》:

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爱不仁,过爱不义,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

“过爱不义”和《尹文子》“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的意见相近,仁是爱,缺少爱就不是仁;但是过多的爱也不是仁,不仅不是仁,而且会导致不义。这个讲法包含了对仁的复杂分析。儒家在推崇仁的同时,其实也一直清楚地认知过犹不及对仁的影响,过多或过分的仁不是中道,而成为不仁。只有到了宋代道学,区分了专言之仁和偏言之仁,才能更全面地处理这一问题。

《新书》下面一条较长,但是其中的德行论述最有代表性,在列出每一个正面的善的德行的提示,后面都列出相反的负面德行,如“兼覆无私谓之公,反公为私;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等。以下我删去负面德行,集录其正面德行如下:

曰:“请问品善之体何如?”对曰:“亲爱利子谓之慈,子爱利亲谓之孝。爱利出中谓之忠,心省恤人谓之惠;兄敬爱弟谓之友,弟敬爱兄谓之悌,接遇慎容谓之恭,接遇肃正谓之敬,言行抱一谓之贞,期果言当谓之信,衷理不辟谓之端,据当不倾谓之平,行善决衷谓之清,辞利刻谦谓之廉,兼覆无私谓之公,方直不曲谓之正,以人自观谓之度,以己量人谓之恕,恻隐怜人谓之慈,厚志隐行谓之洁,放理洁静谓之行,功遂自却谓之退,厚人自薄谓之让,心兼爱人谓之仁,行充其宜谓之义,刚柔得适谓之和,合得密周谓之调,优贤不逮谓之宽,包众容易谓之裕,欣熏可安谓之熅,安柔不苛谓之良,缘法循理谓之轨,袭常缘道谓之道,广较自敛谓之俭,费弗过适谓之节,僶勉就善谓之慎,思恶勿道谓之戒,深知祸福谓之知,亟见窕察谓之慧,动有文体谓之礼,容服有义谓之仪,行归而过谓之顺,动静摄次谓之比,容志审道谓之枣,辞令就得谓之雅,论物明辩谓之辩,纤微皆审谓之察,诚动可畏谓之威,临制不犯谓之严,仁义修立谓之任,伏义诚必谓之节,持节不恐谓之勇,信理遂惔谓之敢,志操精果谓之诚,克行遂节谓之必。凡此品也,善之体也,所谓道也。故守道者谓之士,乐道者谓之君子,知道者谓之明,行道者谓之贤。且明且贤,此谓圣人。”

这是先秦以来最详细的德目表,共五十五项德行,作者比较重视的是仁义礼信知。在这个德目表中,最重要的是:亲爱利子谓之慈,子爱利亲谓之孝,爱利出中谓之忠,期果言当谓之信, 心兼爱人谓之仁 ,行充其宜谓之义,动有文体谓之礼,深知祸福谓之知,志操精果谓之诚。五十五项中“恻隐为慈”与前面的“亲爱为慈”,两慈重复,疑有错字。 “心兼爱人为仁”的提法,吸收了墨子的表达而不回避,表明在汉代,孟学以外的其他儒家已多在仁的观念下肯定兼爱、泛爱、博爱的表述。这是儒家仁学观念展开的一大突破。 在这一点上《新书》与《春秋繁露》是一致的。爱人利物是庄子对仁的解说,《新书》应受到了庄子的若干影响。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六理无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是以阴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成业,故谓之六法。六法藏内,变流而外遂,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是以阴阳各有六月之节,而天地有六合之事,人有仁义礼智信之行。行和则乐兴,乐兴则六,此之谓六行。阴阳天地之动也,不失六行,故能合六法。人谨修六行,则亦可以合六法矣。

仁义礼智信乐,是为六行,即六种德行。六行来自天地的六合,六行六合来自六法,六法联系着六理,六理是宇宙的普遍规定,六理决定了宇宙生化的法则。总之,这是一套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六行之外,有六美:

德有六美,何谓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美也。道者德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密者德之高也。

道仁义忠信密,是为六美。道是诸德的根本,仁则居于诸德之首。汉代道家思想甚盛,所以儒家的仁义思想与道家的“道德”思想结合一起,这也是时代的特色。照这里的说法,六美都是德的一个方面,德是枢轴,六美都各自与它关联。应该说,这个思想还不是很清楚的。而后来韩愈的《原道》上来就讨论仁义和道德,也是针对汉代以来把儒家的仁义说和道家的道德说混在一起所做的分疏。

物所道始谓之道,所得以生谓之德。德之有也,以道为本,故曰道者德之本也。德生物,又养物,则物安利矣。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于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德生理,理立则有宜适之谓义。义者,理也,故曰义者德之理也。德生物,又养长之而弗离也,得以安利。德之遇物也忠厚,故曰忠者德之厚也。德之忠厚也,信固而不易,此德之常也,故曰信者德之固也。德生于道而有理,守理则合于道,与道理密而弗离也,故能畜物养物,物莫不仰恃德,此德之高,故曰密者德之高也。道而勿失,则有道矣;得而守之,则有德矣;行有无休,则行成矣。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诸此言者,尽德变;变也者,理也。

仁作为六美之一,其意义何在?“安利物者,仁行也”,这个说法似不很清楚,与《新书》其他几处以爱或兼爱论仁不同。道是世界的初始原则,德是世界的生养原则,德生于道,而德出仁,德生理,德生物。这些说法含混不清,从仁体论的立场来看,应该说仁即是道,仁即是德,仁即是理,而不能分析割裂。 CSGJm+p6fZUSzI35/vFtqcaxQ7lnGOHFcPLE2cbMoRo/OFQrXof0HxBAQ9hDin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