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熊十力《体用论》中载:“有问,本体据何等义?答曰:略说四义。一,本体是万理之源,万德之端,万化之始。二,本体即无对即有对,即有对即无对。三,本体是无始无终。四,本体显为无穷无尽的大用。” 本论亦认为,一,仁为本体,是万有之本,二,仁本体是流行统体,三,仁本体是生生之源,四,仁本体是人与万物为一体。

熊十力以辟为宇宙大心,为宇宙大生命,他只说本体流行唯是阳明、刚健、开发无息之辟,“此宇宙大心乃即是遍在一切人或一切物之无量心。所谓一为无量是也,一切人或一切物之无量心,即是宇宙大心,所谓无量为一是也。”

今按宇宙大心只是生,惟阳明、刚健得描述之,生即是本体之自身,体现为大用流行总体,本体流行只是生。此生必带起翕辟之势用,翕为本,辟为辅,翕主关联,辟主散化。

又熊十力所论刹那说,最不可成立,乃其深受佛家影响之迹。他说“应知,凡物才生即灭,刹那刹那,前前灭尽,后后新生,化机无一息之停。”他认为天地化机无一息之停,这是对的,但他完全否认事物的暂住和相对静止,完全否定了事物的连续性,则不可。此说看上去似不违生生不息之说,但否认相对静止和相对稳定,则人不能立,人心亦不能立,文化、价值皆不能立,此亦违反量变质变之法,熊十力对此虽然多所辩解,但吾人觉得终不能成立。

在刹那的问题上,怀特海的思想可以参考。怀特海很早就强调,我们是在“时段”中,不是在“刹那”之间。一方面承认现实世界是一个不停流变的现实实有,在这个意义上宇宙是瞬息万变的。另一方面又注重个体的同一性和稳定性,包括法则的稳定性。在他看来,“在现在事态的瞬时之中个体同一性的保存是事实世界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这是对时空的暂时性特点的部分否定,这是由价值的影响而导入的稳定性。” 即使没有价值的影响,也必须承认稳定性,而且此种稳定性不仅是价值规则的稳定性,实存本身亦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宇宙观部分特别强调变化,他指出:“所以一切运动的基本形态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原来康德早已把物质看作吸引和排斥的统一体了。”他又说明:“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然而运动只在每一个别的吸引被另一个地方的与之相当的排斥所抵消时才有可能发生。否则一个方面逐渐会胜过另一个方面,于是运动最后就会停止。”“但是这里似乎还存在着一切运动迟早会停止的两种可能性,或者是由于排斥和吸引最后在事实上互相抵消,或者是由于全部排斥最后集中在物质的一部分而全部吸引集中在另一个部分。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两种可能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又讨论了同一性问题,他说:“旧的抽象的形式的同一性观点,即把有机物看做只和它自己同一的东西,看做常住不变的东西的观点,便过时了。……但是,就是在无机界中,抽象的同一性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物体都不断地受到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作用,哲学作用经常在改变它,在修改它的同一性。”

他还说过“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方式,这种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蛋白体是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 他也说过,新陈代谢本身即是没有生命也可以发生。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自我更新不能否定保持同一性,即使是相对的同一性。更新与同一必须同时肯定才是辩证的世界观。怀特海注意到个体的同一性与流变的事态的关系,这种同一性承担了双重功能:使事实成形,成为一“持续的实有”, 使特殊价值得以实现。成形就是活的稳定的形体形态,这是就生成的存在而言,后者则是就价值实现而言。总之,没有同一性,只有变易性,事物就没有确定的形态,世界就不可能有价值。不肯定个体的同一性,人类的生存形式,无论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延续性都无法保持。

在这一点上,柏格森是用“绵延”来保障连续性的,“过去被真正持续地保留在当前里,意味着绵延”,“变化的连续性,过去在当前中的持续保留,真正的绵延”。他还认为“从宇宙本身就可以区分出两种对立运动,这两种对立运动就是‘下降’和‘上升’。”

还是怀特海说的对,“哲学的关键就在于要在个体性和存在的相关性之间保持平衡”,翕、辟的作用也正在于此。怀特海虽然是整体主义者,但他不抹杀个体的重要性。而熊十力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但不肯定存在的相关性,而且个体的同一性也被刹那所牺牲。当然,怀特海的整体意识只是强调天下万物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

在中国哲学,这便是继之者善、成之者性的问题了。“继”表示持续的同一性,“成”表示形体的生成和稳定性。“继之”与“成之”是《周易》哲学中处理这一问题的资源,“继之”是宇宙论生成过程的连续,“成之”是在生成中事物获得相对稳定形态的状态。

回到怀特海的生成宇宙论。怀特海认为每个实际存在物在每个其他的实际存在物中显现自身,机体哲学就是要弄清“在其他的存在物中显现自身”的概念, 这和佛教“一月显现一切水”的意思有相近之处。怀特海还认为,现实的存在物如果脱离了宇宙总体,即使其身处宇宙之中也不能存在。 怀特海的重建形上学,是要用动态的存在物代替传统哲学静态的实体,以相互联系的存在物代替传统的独立的实体,以相互交融的复杂体系和整体宇宙论代替孤立的宇宙观。 然而,怀特海重建形而上学必须依赖于几个主要原则,动态原则、过程原则、关联原则和生成原则。有评论者认为怀特海的生成只是强调了变化变易,其变化变易没有方向性,也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证过程的向上生成(growing up)。不过,他明确说明,在他的过程与实在一书中,“关系支配着性质”,所有的关系均在现实的关系中有其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怀特海提出了“共在”(together),“各种存在物都是通过这些方法而共在于任何一种实际场合之中”。 怀特海的这一宇宙观即有机哲学的宇宙观被方东美、程石泉概括为“万物通体相关”。

近代科学导致的机械论宇宙观把物质看成时空中孤立的单元,彼此之间没有关联,而物质运动则受机械论法则的支配,在这种世界观观照下的一宇宙是封闭的,静态的,机械因果决定的宇宙。这样的宇宙不可能有创新和变化。亚历山大已经认识到,生命是在时段中保持过去、期待未来,因此,过去、现在、未来在时段中构成了连续性。怀特海的过程也是在一段时间中前继后续、不断连续的,故这个过程正如柏格森所认识到的,不是由不相连属的刹那构成,而是由具有过程性的时段连续而成。如果连续是时间的属性,相关性、整体性则是空间的属性。过程哲学与连续性、相关性、整体性不可分割,而且过程哲学家都强过生成、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日程生活经验。与超绝的形上学本体不同,有机哲学面对的世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由活生生的生命构成的,而世界是整体、连续、变易的流行大用。

有机体哲学不排斥理念世界,怀特海即把宇宙分为价值世界和事实世界,以价值世界为本体世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待价值,赋予价值以某种极根本的性质,从而可与事实并列为宇宙的基本要素”。 怀特海不承认两者有实体性,而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则承认某种意义的实体性。怀特海抛弃亚里士多德主词—谓词逻辑的实体,反对主—客两分,他处理两个世界的方法是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事实世界为价值世界提供可能性,价值若脱离了流动的事实世界就会丧失其意义,而可生可灭的环境由于它分有了价值的不朽性才获得能动性。

生成、流变、运动本是哲学的原初问题。古希腊前苏格拉底的自然哲学如赫拉克利特等都以此为中心,它也是希腊形而上学的中心问题。这类问题被概括在“世界是什么”之中,而苏格拉底则提出与其前不同的问题,即“善是什么”。但是二者是无关的、断裂的吗?在中国哲学中并非如此,中国早期对天道的关注同时包含着对人事的关怀,如礼本身是天人合一的。 mHtehnFWtEe+llSeEMCQCq6zbZaARzSZuUO8AbbpshSY0iIqB9agX5DDi8u0f0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