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么在宇宙论上看,在生生不息的世界里,在生生变化的整体中,什么是对理解仁有本质重要性的东西?应该说,翕、辟是两个重要而根本的倾向,熊十力在这一点上是有见地的。不过,我们与熊十力的翕辟论不同,对翕辟的认识也与他不同。熊十力以辟为中心,认为辟代表向上的照明即心、精神,认为翕是凝聚为物质力量的倾向,把翕作为物质性的根源来对待。熊十力甚至认为翕只是辟的工具,故扬辟贬翕,他说:“本体流行,惟是阳明刚健、开发无息之辟而已,其翕而成物者,所以为辟作工具也。” 我们对于翕辟的看法与之完全不同。我们认为翕是宇宙中更重要的力量和特性,翕是对一切分散力量的否定,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和内部秩序的力量和特性。翕是关联的力量、凝聚的力量,它与生产变化过程中消散的力量构成一对矛盾。无疑,翕主聚,辟主散,如果宇宙以散为主,这个世界就无法成立、无法存在,正是由于宇宙是以聚为主,以翕为主,宇宙及其事物才能生成和存在。当然事物总有其内在的矛盾,包含另一面,如在以聚为主的同时,也包含散的一面。生成的东西最后会消散,但宇宙之所以为宇宙,又是因为它是不断的生成,生生不息。古人说“不翕聚则不能发散”,此最是见道之语。

明道早言:

其静也翕,其动也辟,不翕聚则不能发散。

朱子亦言:

盖由天地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理固然也。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之机轴,此循环不穷,荢合无闲,程子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者,此也。

明儒朱得之有言:

天地万物之机,生生不息者,只是翕聚;翕聚不已,故有发散,发散是其不得已。且如婴儿在母腹中,其混沌皮内有两乳端,生近儿口,是儿在胎中翕而成者也,故出胎便能吸乳。

有翕才能有具体的事物存在,从生到成,否则生成就不能实现。没有翕,一切价值的成立与实现就成为不可能了。此一翕作为宇宙的本质倾向即是仁的根源性表现,或者说,翕即是仁在宇宙的表现。

翕主关联、辟主独立。翕,聚也,合也,合同协调皆为翕之事。辟是离散、消耗、个体化。一体是翕,离散是辟,皆宇宙大仁之体现。当然,这不意味着事物一成不变,事物中有翕有辟,辟是与翕相反的力量,相反相成,翕与辟共同作用,宇宙才既有凝聚,又有流逝变动,翕是事物的关联性,辟是事物的独立性、个体性,二者是互相作用与平衡才是仁体显现的目的。

翕、辟是成物的两大方面,而理气是流行的两大方面。气之流行必有所以流行的根据,此即是理,而理不能离气而独存,气亦不能不包含乎理,纯粹的气是不存在的。理与气乃仁体大用的两方面,而皆非仁体。

按《天演论》中,严复案语引斯宾塞之论曰:“天演者,翕以聚质,辟以散力。方其用也,物由纯而之杂,由流而之凝,由浑而之画。质力相糅,相剂为变者也!”“其所谓翕之聚质者,即日日局大始,乃为星气,名涅菩剌斯。布濩六合,其质点本热至大,其抵抗力亦多,过于吸力。继乃由通吸力收摄成珠,太阳居中,八纬外绕,名各各聚质,如今是也。所谓辟以散力者,质聚而为热,为光,为声,为动,未有不耗本力者,此所以几日不如古日之热。……虽然,力不可尽散,散尽则物死,……是故方其演也,必有内涵动,以与其质相剂,力既定质,质亦范力,质日异而力亦从而摆脱焉。故物之少也,多质点之力,何谓质点之力,如化学所谓爱力是已。及其壮也,则多物体之力,凡可见之动,皆此力为之也。 爱力即化学亲和力。

物理学认为宇宙间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力量,在强力作用下,夸克合成核子,核子构成原子核;在电磁力作用下,原子核和电子形成了原子,继而形成了分子,分子凝结为各样的大块物质;这些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宇宙及其运动状态。强力、电磁力、万有引力再加上弱力,宇宙从微观到宏观才能作为稳定的系统。其实,这四种力的综合都可以以翕来概括,翕是合成、凝聚的一种作用,没有这个作用就没有世界的形成。另外一种反向力则为辟,没有辟世界就不能更新。

除翕辟之外,还应联系生灭。宇宙但有生生而无死灭是不可能的,这两种状态的同时并存交替是宇宙大化流行的常态,但其中生生是主导,死灭是生生秩序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生成和自我调整的统一的表现。而且,熄灭也可以看做生命自身节奏的一种体现,总之是从属于生生的。所谓生生的过程,分别来看,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单位和过程,一个具体的生命单位和过程不是无限的,而是在生长遂成中实现并完成的。成是完成,成是结束,完成和结束迎来新一轮的开始,开始一个新的具体的生命过程。死灭不是另有一个死灭的力量出现,而是在一个具体生命单位的历程中生生力量的减弱和停息。

那么,生与生命、生活的关系如何?如何看待生命、生活与本体?应该说人类生活的总体即是本体,生不仅是生长,也是生活,是人类的生活。生活是包含在万物一体的总体作为最后实在的部分。生对死气沉沉而言,对死板和机械而言,对寂灭的虚无而言。那么,生生的宇宙论根据何在?能不能认为, 辟与翕相对,辟为发散,但二者都是生生的大用。本体法尔生生不息,健动不止。 事实上,熊十力就认为实体本身是生生、变动、活跃的,而不是恒常寂静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本体的生生便是最深层次的仁体。 自《易传》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以来,在儒家哲学中生与仁建立了不可分的同一性联系,宇宙的生生不息即是仁,这种哲学理解至少宋代以来是根深蒂固的。

熊十力所说的变化,尚有可分析之处。他说本体即能变,亦名恒转,恒转其动相续不已,而每一动恒有摄聚之一面,摄是收敛,聚是凝聚。若无摄聚,便浮游无据,莽荡无物,故动的势用方起即有一种摄聚。他又说,当翕势方起,却有别一方面的势用,反乎翕而与翕同时俱起,照熊十力说,辟是当翕势方起,反乎翕而起,则在逻辑上已有先后次第,虽然熊十力并不承认这一点。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在推崇“辟”的熊十力哲学里面,其实“翕”在逻辑上是先于“辟”的。所以,翕是本有的,辟是后起的,当然翕辟相反相成,共同作用。翕势是合聚,辟势是发散;翕势的作用是合为一体,辟势的作用是分为一物,此两者确如熊十力所说是大用流行的两种力量,两个方面。前者是一体化的倾向,后者是个体化的倾向。但翕为本有,辟为后起,故毕竟以翕为主,以辟为辅,翕即是聚合、关联、维系、吸引,即是仁。 12jKfAQMDlotYUWQqF7r2iNXNyHXRR22fLZKDWAcgp/ShQUN5kRj/2qiiaP836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