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茅盾:当文学遇见革命

016-01

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虹》《春蚕》,散文《白杨礼赞》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

茅盾少年时代曾对同学说:“我能著作一种伟大的小说,成一名家,于愿足矣!”后果真创作出《子夜》《虹》等优秀小说,成为一代文豪,儿时的理想如愿以偿。

茅盾14岁时,仿《庄子·寓言》写了《志在鸿鹄》篇,以鸿鹄高飞嘲笑仰看的猎人。他又自称“德鸿”,借鸿鹄以诉抱负。

矛盾原名沈雁冰,在写完《幻灭》后,他因遭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临时在其署名“矛盾”上加一草头,成为“茅盾”而发表。此后“茅盾”即成了沈的笔名,相反其真名反倒少人所知。

早在1919年时茅盾就已开始注意俄国和苏联文学的动态。他为商务印书馆《学生杂志》写的一篇题为《托尔斯泰与今日俄罗斯》的评论,探讨了俄国革命的起因。

1919年茅盾用“冯虚女士”笔名为《妇女杂志》撰写了很多文章。友人问他为什么要用女性笔名?他说:“‘冯’者‘凭’也;‘虚’,子虚乌有;‘冯虚’乃凭空虚造是也。”

茅盾在上海编辑《小说月报》,整天忙碌。他说:“先是人办杂志,后来就变成了杂志办人。”

有人常说“小说是一面镜子”,茅盾却说:“小说不是一面镜子,把东西照下来就算。”

茅盾写小说《子夜》,最初书名曾拟3个:夕阳、燎原、野火。曾选用《夕阳》,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意,最后定为《子夜》。茅盾写作时,如果没有因患胃病而被迫休息,导致他可以跑到金融资本家的亲友家中细密考察,《子夜》是写不出来的。《子夜》甫一出版就得到文坛好评。最早的评论文章出于瞿秋白笔下,称《子夜》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和“中国文艺界的大事件”。《子夜》手稿能完整无损地保存至今,全赖茅盾二叔父沈永钦,当时他在交通银行做会计。他接到《子夜》手稿以后,就把它锁入了银行所用的保险柜当中。

20世纪30年代茅盾与鲁迅一同寓居于上海,两楼卧室相对。此时茅盾正在创作《追求》,常常深夜失眠。遥望对楼鲁迅,亦深夜灯火通明,他不禁喟然叹曰:“亦有失眠似鲁迅,不独失眠是茅盾。”

茅盾创作有历史小说《大泽乡》《豹子头林冲》《石碣》等。他自己认为《大泽乡》写得最亲切,而曹聚仁却称赞那篇以《水浒》结尾为题材的《石碣》。

抗战时期茅盾撰文说,桂林文化市场起到了“大饭桶”的作用。后凤子约稿,他遂在文末加上一联句:“饭桶酒囊亦功德;鸡鸣狗盗是雄才。” X5eA32dEvg8FlNo1dwKQD0TdF1kGa3OkEaV4YoInsD5eWy2n02l7FCiZYx7+jG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