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革命烈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郁达夫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他曾对人说,有3部书于他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一部是《吴诗集览》;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一部是《普天忠愤集》。
郁达夫早在嘉兴府中学读书时,就把那时做成的五言、七言诗句写满了一册作文簿。这是郁写作旧体诗的开始。
郁达夫《薇蕨集》目录虽有题辞,书中却不见辞文,那是因文中嘲讽了当局高压政策而被抽去。这篇文章后经郁自己改题为《薇蕨集序》,编入1933年出版的《断残集》。
郁达夫主持《论语》杂志后,在封面题上李商隐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郁达夫曾说,真正指示他做旧诗词门径的,是《留青新集》里的《沧浪诗话》和《白香词谱》。
1936年郁达夫初至福州,便找来《福州便览》和福州地图,从中查得全城有多少公私图书馆和藏书品种。他将住处选择在乌山图书馆附近,以便看书。
郁达夫曾把“创造社三杰”—自己和郭沫若、成仿吾比喻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关羽、张飞。
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应韩槐准邀请到他的“愚趣园”去吃红毛丹(古名“韶子”)。郁达夫题诗题联,联云:“其愚不可及;斯趣有所为。”
郁达夫在福州《华报》宴会上说:“闽中有四美:一温泉、二山水、三少女、四饮食。”
郁达夫在浙江省图书馆发表演说。陈训慈介绍:“我想诸位定想看看郁先生的风采。”郁演说完了后,俏皮地说:“我不是梅兰芳。如果诸位只来看我的风采,那包你会失望。”
郁达夫闲居杭州时,有天偶到上海,与友人孙俊才赴汉口路“马上侯”酒店小饮。两人酩酊之际,戏作顺口溜七绝四首(蝉联体):“闲处无聊上酒楼(郁),长于人影夕阳收(孙)。小窗光暗灯来早(郁),佳味三盘酒一瓯(孙)。”“佳味三盘酒一瓯(孙),暂消旧闷与新愁(郁)。眼前多少贪杯客(孙),谁是当今马上侯(郁)?”“谁是当今马上侯(郁)?芸芸冠盖鼓神州(孙)。炎黄后裔多英俊(郁),淬砺吾侪能出头(孙)。”“淬砺吾侪能出头(孙),惊涛骇浪暂同舟(郁)。平生抱负应舒展(孙),赤胆忠心为国谋(郁)。”
抗战时期,郁达夫孤身远往新加坡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为表达对郁的思念之情,经老舍提议,重庆诸文友写出联句《寄慰达夫》:“莫道流离苦(老舍),天涯一客孤(郭沫若)。举杯祝远道(王昆仑),万里四行书(施谊)。”郁在新加坡收到诗笺,即依韵作答五绝一首:“万里倦行役,时穷德竟孤。关门无令尹,谁问老聃书。”
郁达夫和刘海粟在新加坡时,有一夜刘画了一张《松竹梅石图》,郁奋笔写上一绝:“松竹梅花各耐寒,心里如石此盟磐。首阳薇蕨钟山蓼,不信人间一饱难。”
郁达夫《沉沦》出版后,招来多人指责。郁听后说,不曾在日本住过的人,未必能知这书的真价;对于文艺无真挚态度的人,没有资格批评这书的价值。只有周作人为他辩护,将此书定为艺术品,与《留东外史》有异。经他评定,众论翕然而定,而郁声誉为之日高。
郁达夫小说颇为社会所欢迎,据说苏州青年和尚也多半喜欢看他的书。但也有人认为,这些作品个人主义色彩太浓厚。因此郁说:“百年之后必有人知道我。”
1934年郁达夫在撰写的《自传》中,称自己的诞生是“一出结构并不很好、而且尚未完成的悲剧出来了”。
郁达夫喜欢在旧照片上面题字。曾写有:“照得像片一张,久已陈设在案;这是过去的我,莫当现在的看。”
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笔调奇特独到,文字清新俏丽,为人性格开朗。郁达夫颇为称赞,曾赠以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郁达夫熟谙龚自珍,集龚诗题《城东诗草》:“秀出天南笔一枝,少年哀艳杂雄奇。六朝文体闲征遍,欲订源流愧未知。”
郁达夫说,他的小说得力于《石头记》和《花月痕》;他的诗词得力于《桃花扇》和《燕子笺》;他的散文得力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而他和西洋文学的接触,最先是受到俄国小说的影响。
郁达夫欣赏黄仲则诗,曾借用其诗句“依旧窥人有燕来”于小说《采石矶》当中。后来梁羽生写小说《折戟沉沙录》时,在回目中也用了这句诗。
郁达夫“出卖文章为买书”。他爱黄仲则的书,连对黄挚友左仲甫“眉批多仲则语”的《念苑斋诗集》亦颇爱重,所以出重价买了下来。他常再买或重买一些书,有的“系因版子清晰可爱”,有的是被人借走后未归还,只好再买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