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1895—1967),安徽潜山人。著名章回体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体例与西洋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高产出名,他在五十几年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总字数达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张恨水11岁时就开始读小说《残唐演义》,然而对“洋装”的印得很美的《红楼梦》仅看了两页,不怎么注意。
张恨水24岁在芜湖《皖江报》当总编辑,兼编副刊。他说,那时用剪刀得来的材料比用笔写出的多百分之八九十,所以总编辑只是个纸老虎。
张恨水青年时代爱读书,长恨时间不够用,写第一部小说便自李后主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取笔名“愁花恨水生”;后觉此名也俗,即更名为“张恨水”。读《木偶奇遇记》时他说,这个故事开头好;通常西方故事开头总是一个皇帝或皇后,然而这里却说是一块木头,这就是动人之笔。他不爱看电影,但对电影《居里夫人》却例外,不仅主动带孩子去看,且对居里夫人详加介绍。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所写人物众多,于整个小说布局之后还列有一个人物表,把每个人物所发生的故事以极简单的“注”标在表格下。
张恨水编《南京人报》时,有一夜,报已拼版,尚差十余行空白。张即拿笔写了一首打油诗聊作补白:“楼下何人唤老张,老张楼上正匆忙。时钟两点刚敲过,稿子还差二十行。”
张恨水好撰联,善对仗,在《春明外史》里即借主角杨杏园作有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
张恨水说,除写作外,他的消遣主要有3个:(1)收买旧书,尤其是中国旧小说;(2)收买小件假古董,反正是玩物丧志,真假均是摆着看的;(3)跑花儿厂子,四季买点好花。
张恨水向外所寄的小说稿,二十多年里总是用铅笔和复写纸誊成。寄出去的稿子,挑选清楚的一份;而留下那较为模糊的作为底稿,供自己参考。
张恨水认为,中国旧世章回体小说有3个缺点:一是缺少心理描写,《红楼梦》有一些,但还不够;二是缺少写景,《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雪景写得还不错;三是缺少细节。因而他就在自己的创作上作了改革。
张恨水最赞赏《老残游记》,称其无论写人、写景,不肯用套话、滥调,总是熔铸新词作实地描写,从这一点可说是前无古人了。
20世纪30年代初张恨水任北平《新民报》总编辑。有一天,他从读者来稿里发现一篇小说,文字朴实无华,内容不落俗套,自己也觉得颇有相形见绌处。于是全文刊登,还亲自撰写按语,称赞它是《新民报》创办以来十余年间难见的佳作,故特向读者推荐。几天后有朋友告诉他,那是抄袭鲁迅的《风筝》,并将载有《风筝》的刊物翻给他看。张读了不禁哑然失笑。
张恨水创作小说《西风残照图》以讽刺国民党当局,其中人名都有含义。如“金子原”,金子就像原子弹,有了金子就可打倒一切,“劫收大员”以此为名,堪称“金子之上”;又如敌伪人物“刘伯同”,抗战胜利后因投效“劫收大员”,仍保持原职,故“刘伯同”者乃“留不动”也。
张恨水名著《春明外史》中之人物也均有所本。如:时文彦(徐志摩)、胡晓梅(陆小曼)、魏极峰(曹锟)、曾祖武(杨度)、舒九成(成舍我)、韩幼楼(张学良)、何达(胡适)、金士率(章士钊)等。
张恨水写作,每当想不出来时,就对着镜子仿照作品中人物各种表情龇牙咧嘴一番,然后动笔一挥而就。
张恨水有十年时间须同时给几家报纸写连载小说,最多时要写7部小说。他在书桌玻璃板下放有几份连载小说的写作提纲,天天就据此提纲续段,通常每天写五千字,多时达一万字。
1932年张恨水任《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编辑。北平新闻界举办救济受水灾祸害民众的义演,他在压轴戏《女起解》中饰演崇公道,轰动一时。
抗战期间,面对日本军队的侵略罪行,张恨水十分气愤,乃以“弯弓射日”典故,为自己一本近作起名为《弯弓集》。张在抗战胜利之前写散文用的是毛笔,以后利用报社的破纸头印了稿纸,因比普通纸厚,就改用钢笔了。
张恨水编《南京人报》,适逢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礼,各国特使祝贺。张取唐王维诗句“万国衣冠拜冕旒”,征对上联。应征者踊跃,但无一当选。最后还是他自己对以白居易诗句“六宫粉黛无颜色”,勉强了事。
张恨水为成都《新民报·出师表》撰写小品,讽刺孔公馆主人为贾似道,并作了一副对联:“闭户自停千里足;隔山人起半闲堂。”
张恨水记忆力惊人。他49岁时写有一份《儿时书》,说幼年时强记,不少书都会背诵。三四十年后,他仍能背诵《论语》四成,《孟子》三成,《左传》《千家诗》《古文观止》各两成。晚年中风,记事不清,却仍能背《古文观止》中任何篇章之一部分。其子女屡试不爽,惊为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