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康有为:近代改革的先驱

016-01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晚清时期重要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1898年开始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光绪帝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1917年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以其所著《广艺舟双楫》自负。当杨守敬即席指出其中几十处错误时,康佩服不已。

康有为写长条,从不在他人名下写“正之”“教之”之类客气话,乃以为他人皆不够格。

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逃往日本。香港《中国日报》记者丁禹辰在“谐部”版作诗讽刺:“戊戌翻新政,飞鹰追老康。清廷唔讲理,英国大帮忙。……若非煤炭尽,圣道久沦亡。”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逃至日本神户。有华侨梁渭子娶妻,康出一趣题,先写“司月二大,旦牛住了”8字,请新娘在第一、二、三、五字上各加一竖,第四、六、七、八字上各加一横,再对客人朗诵一遍。原来是:“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康有为替广州、肇庆水灾写字义卖,每天求书者二三十人。康让刘海粟每天临摹对联十余副,由他选定,凡认可的,则加盖“康有为”,“维新一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四十万里”等两印章。

1917年康有为到洛阳,送一副对联给吴佩孚拍马屁:“告过则喜,闻善则拜,若诸葛之公明,了专集思,庶广益哉;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如周公之才美,使骄咎不,足观也矣。”但吴并不欢喜。有人回一对联:“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横额为:“兽而康。”

康有为自称“文圣”,称谀吴佩孚为“武圣”。吴在洛阳做五十大寿,康写联贺之:“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其女康同环回忆父亲,说最了解康有为的是粤籍同乡孙中山。他们在政治观念上虽有不同,但两人一直是好朋友,而且互相佩服。

康有为晚年别号“长素”,源自孔子尊称“素王”,即他想以教主自命。后章太炎对梁鼎芬说,康想做教主,未闻他想做皇帝。人人有帝王思想,本不足怪;但想做教主,则未免想入非非。

康有为晚年以“天游仙人”自居,在杭州丁家山上修造别墅,屋内所有匾额都题有“天”字,如“人天庐”“开天室”“寥天”“别有天地”等。

康有为晚年在青岛,每次去公园散步必携一册《唐诗三百首》,或坐或立,吟哦不止。

康有为一生偏喜到处题字,写字无数。他最喜欢写“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一联。 m05SDyXV49H9JHQoZAkalwvCw9nrD9fv5WcQc4aqdVmRh5lvxNHm5uTvLW81p4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