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钱玄同: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016-01

钱玄同(1887—1939),浙江吴兴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近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

1912年钱玄同到浙江军政府教育司上班,穿戴自制冠服,“玄冠”“深衣”“博带”,大摇大摆进办公室,引得人们哄笑。

钱玄同以“东”字韵,为子女各取名为“雄、弘、工、穹、东、充”。因同韵,不好分辨,打电话也易叫错人。

辛亥革命之后钱玄同就主张汉字横写。其理由是:人目横列,则文字亦以横列为便;汉字直行,殊失人目横列之作用。

钱玄同为人谦虚。他向章太炎介绍魏建功,称是“北平大学同事”,而不说“小门生”。凡是大学里的学生,他一概称先生;等相处熟了,才改称兄。

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征文启事有“布告征文,不收白话”句。黎锦熙和钱玄同则创办《国语》周刊,征文启事针锋相对:“欢迎投稿,不取文言。”

刘半农和钱玄同相见便各自夸:“我的字至少总比你写得好!”钱曾在北平“公味斋”素菜馆对蔡元培说:“你写的字这样蹩脚,怎么让点了翰林的?”蔡笑说:“因为一位主考喜欢黄山谷的字,他说我写的字像黄,所以取了。”

1918年,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洋洋洒洒数千言,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攻击主张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刘半农撰写万余言《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所提出的观点一一加以驳斥,批得体无完肤。这实际上是钱、刘二人演出的一场“双簧”,故意制造论战,以便把问题引向深处,唤起社会注意。鲁迅后来称这场论战是一场“大仗”。

钱玄同“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同席只要有日人在即拂袖而去;谈话也不提“日本”两字,而用“我们的敌人”替代;还恢复了少年时代的名字“钱夏”,寓早日光复华夏之意。

1938年夏,北平汉奸文人、伪古物陈列所所长钱桐病死。汉口《楚报》误将钱为钱玄同,发了消息。钱在南方的学子见到后非常悲痛。虽北平已沦陷,仍有人寄去挽联等悼念。家人收到后都瞒着他烧掉,怕他生气,因他对汉奸有切齿之恨。

钱玄同生前常爱讲的一段话是:“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相传,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得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孩子们也永远不得再缠在下一辈孩子们头上!”他称自己三位公子为“世兄”。鲁迅说,做钱的儿子并不危险,钱开明得几乎成了儿子的后辈。 JHvAweKRoko5OKs4NJwEwCUJmz47OrajjZFCvcfYrM3p+sjzEKaH1OZYyNKtIb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