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不起房子,史玉柱就做回学生,搬到深圳大学的集体宿舍里住。没有研究设备,他就每天趁着别人不注意,悄悄溜进计算机房,用学校的电脑进行程序编写。他觉得自己的M-6041研究成果还不成熟,需要继续攻关。可是,他毕竟不再是深圳大学的学生了,机房管理员很快就发现了他这个“异类”,这下,他不能再到机房去蹭计算机了。怎么办呢?
情急之下,他找了一个熟人,让他帮自己找个装有电脑的教师办公室,等老师和教职员工们都下了班,他再开始上班。不过,有时候人家即使下了班,还想用电脑玩玩电子游戏。因此,史玉柱只能等人家玩够了,下机后,才能用电脑编写程序。他的M-6041文字处理系统,就是在这种艰难中逐步完善的。
那段日子,史玉柱每天都从傍晚才真正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借着办公桌上一盏40瓦的台灯,每天面对电脑,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过着寂寞孤独、一人奋战的日子。他顾不得研究过程的难度和枯燥,一心投入工作,无暇顾及其他。
深圳的城市风光很迷人,犹如一座色彩斑斓的不夜城,可这一切对史玉柱毫无吸引力。他日复一日地与电脑程序相伴,度过了一个个不眠的夜晚。然而,他感到很充实,研究过程充满待解的难题,他把这一切都当成挑战自我的机遇和舞台。电脑屏幕反映的是他内心的蓝图,为他展现出未来中文电脑文字处理的先进方式。那是他梦想和希望实现的摇篮,也是他无限憧憬的商业蓝海。
一个月时间转瞬即逝,他解决了很多问题,如字库增加、字体固化、批处理等等。而且,他把界面做成所见即所得的模式,把打印、编辑、排版和录入编排在同一个界面。他在产品质量上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把所有功能都通过中文菜单或窗口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综合压缩,保证小字体的笔画均匀、大字体无锯齿。经过这番改进,M-6041已趋于成熟,他越来越有信心。
他把整个软件压缩成“汉卡”,可以装入电脑主机。为了卖出产品,他联合了三个朋友——蔡伟、姜巨满、钱宇,把4000元创业资金全部投入到在深圳大学承包的科技工贸公司电脑事业部的运营管理上。
电脑事业部需要一台自己的电脑,否则无法向客户做产品演示,而总是去蹭别人的电脑也不是办法。可问题是,史玉柱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买电脑了,这怎么办?
他看着只有一张营业执照,却连一台电脑都没有的公司,一想到深圳最便宜的电脑价格——8500元,顿觉其如天文数字。
思来想去,史玉柱灵光一现——为何不借鸡生蛋?他走进一家计算机商店,把自己的软件向老板做了演示,然后说:“我现在没钱,你让我先拿回去,等我把软件卖了钱给你多加1000元利润。”老板一听,虽然延期半个月付款,但自己可以卖到9500元,凭空多赚了1000元钱,是一笔不错的买卖,便欣然同意了史玉柱的条件。史玉柱推迟半个月付款的做法,其实是用1000元钱把这台电脑租用了半个月。这个“优惠”帮助他成功地渡过了最初的难关。他兴高采烈地捧回电脑,开始酝酿下一步计划。
当时,这家电脑公司的副经理亲自将电脑抱来给史玉柱。后来,他加入了史玉柱创办的公司,并一步步成为征途网络公司的副董事长。
史玉柱靠着汉卡起家,但汉卡并不是他一人的专利,而是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技术产物。当时的电脑,汉化工作需要各种汉卡的支持,看VCD需要视频解压卡,PC拓展需要扩展卡,杀毒则需要防病毒卡。
除了史玉柱推出的“巨人汉卡”之外,像联想集团在1985年推出的“联想汉卡”,也是这类产品中独树一帜的典范。
联想汉卡的发明者,是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他评论汉卡的发明时说,处理汉字当时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软件方案,比如CCDOS。可这种方案占用了本来有限的PC资源,性能很低,虽然成本不高,但如果用户关注性能,还应以选择硬件方案为主。
而史玉柱的巨人汉卡和联想汉卡,就是这样的硬件解决方案。按倪光南的解释,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案”。为什么史玉柱的汉卡能在比其功能更加优越的产品中脱颖而出?秘密在于他的低价格策略。
其他正规科研机构生产的汉卡,由于高昂的研究费用,市场销售价格都在几万元,而史玉柱的汉卡,几千元就卖,自然受到包括很多中小型印刷厂等小型企业的青睐。当时,这些小企业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
汉卡的利润很高。一套汉卡的售价为几千元,但成本只有一半。因此,汉卡的销售让史玉柱掘到了第一桶金。
与联想集团相比,史玉柱单枪匹马,在激烈竞争的高科技领域,既没资金又没背景,完全是一个小字辈。他对汉卡的潜心研究,不是建立在科研院所和高校支持的基础上。同时期的方正和联想,都有实力强大的靠山,研发出高科技产品不足为奇。可史玉柱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和技术专长,研发出同类产品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