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三大战役”和百亿计划推出之际,也是巨人大厦破土动工之时。当时,史玉柱原计划在上海建一幢比巨人大厦更高的楼宇,但由于详情需同上海市政府商议,所以一时没有得到落实。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市政府对这一计划非常支持。
受制于各方“压力”和“激励”,巨人大厦已被史玉柱推高到64层。
1994年年初,巨人大厦开工典礼举行的那一刻,带着金色边框眼镜的史玉柱走到台前,正准备对外宣布巨人大厦的层高将是64层。可他话还没到嘴边,目光便同梁市长的眼神相遇。他看到梁市长眼睛里显出殷切期盼的神色,只觉得一股报恩的热情涌上心头。他心想,“64层也没与国内一些高楼拉开太大距离。”于是一咬牙一跺脚,便向外界宣布:“巨人大厦要建72层。”
此时的史玉柱已被捧上神坛,骑虎难下了。但是,他自认为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因此,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还是信心满满地透露,这幢拟修建的大厦,确定为70层,高260米,需要花掉10亿元人民币。
国务院总理李鹏还亲自为大厦提名。
大厦准备安装高智能化设备,由世界著名的巴马丹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设计。采用“智慧型”概念,据说是21世纪商业活动的最新模式。配备有中央电脑管理系统,联通全世界的电脑网络,全天候数码局部地区控制空调系统,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的人造卫星天线,以及洲际视像会议设备和光学纤维网络等。
这座大厦的设计颇具“名厦”风范,豪华高雅,宏伟宽敞的大堂高6.7米,有着合理的商场布局、实用的写字间间隔和极少的柱位。为了让使用者方便出入,将装配30多部高速电梯,而且还要装一部亚洲最高的观光电梯,可以鸟瞰整个珠海,让美景尽收眼底。
大厦的位置,则在珠海的中心地带——银桦路。这里有政府、文化、金融、通讯、体育、购物、商业和娱乐一体化的集群,100万流动人口和30万固定人口。预计巨人大厦要被周围林立的大商场环绕,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体现出巨人大厦的摩天耸立和皇者地位。
一条宽敞的巨人廊就位于巨人展览大厅门外,将摆放11位中外巨人的塑像,有毛泽东、邓小平、爱因斯坦、华盛顿、马克思、孔子、牛顿、贝多芬、居里夫人、拿破仑。不过,还有一个巨人位置是空闲的,不知道会摆放哪位巨人的塑像。
20世纪90年代初,是珠海市房地产开发过热的一个阶段,即所谓的“第一轮高峰期”。查阅珠海市建设局的档案资料可以获知,从1992年到1993年,房地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3亿元之巨。在这种情况下,巨人大厦可以为史玉柱创造的利润之丰厚,他自己都不敢想,只是觉得机会来的太快、太猛。
可是,后来由于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抑制经济过热,致使银根紧缩,银行停止了房地产贷款。珠海房地产市场也遭受打击,导致多处楼盘停工。大大小小数百栋烂尾楼就是那个时期留下的。
当时,珠海市为了扶持巨人集团,树立史玉柱这个“典型”,先后批给他大约4万平方米的地块,每平米只有125元,等于白送。70层的高楼,需要12亿元作为建设资金,可史玉柱手里的现金只有1亿元。
原来,对于建设资金的筹措,他打算“三分天下”,1/3靠贷款,1/3之一靠卖楼花,1/3靠自有资金。而实际上,他从1993年开始就执意不从银行贷款,对资金的筹措主要采取卖楼花等集资方式。
当时房地产市场火爆,只要盖楼就不愁卖,随便买一块地,画一张图纸,就一切OK。但自1994年开始,国家已经意识到经济过热,开始实行宏观调控,限制了卖楼花活动的开展。
面对这种情况,史玉柱还是坚持零负债,不求银行。当时,巨人集团每月回款额度为3000万元到5000万元,最高时达到7000万元以上,如此实力,完全可以支持他持续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并逐渐变为在建项目的分段抵押贷款,来进行巨人大厦的营建。可执拗的史玉柱不愿意这么做,他还是希望能用卖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建高楼。
就在“三大战役”启动及巨人大厦动工的紧要关头,又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巨人集团西北办事处主任挪用、贪污巨款;一件是曾参与开发M6045的研发人员,辞职后把技术倒卖给另一家企业。
形势如此严峻,史玉柱怎么能让管理落后于企业前进的步伐?他决定聘用北大方正集团总经理楼滨龙出任巨人集团总裁,全面负责管理。
楼滨龙是史玉柱的知音,对史玉柱评价极高,说他的做法在中国没有第二个人做得到,很了不起。
有了楼滨龙在管理上做后盾,史玉柱开始着手巨人大厦资金的筹措。他在香港获得卖楼花款共计6000万元,在国内楼花售得4000万元。
1994年年中,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巨人,鼓励巨人站在世界软件开发的前列。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史玉柱召开员工大会,分析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隐患,并对百亿计划的具体步骤做了指示——1995年要达到10亿,1996年50亿,1997年就要达到100亿。
在房地产方面,除了巨人大厦的12亿元投资,史玉柱还计划投资近5亿元,在黄山修建绿谷旅游项目,并打算花5400万元为巨人总部大楼做一个装修工程。他还在上海浦东买了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在上海建设一个巨人集团总部。而且,他还有更宏伟的保健品设想,就是投资5亿元,在一年内推出100个产品。
目标是远大的,但这么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分散,无法聚焦于一点,也就无法在任何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巨人的资金、管理和技术能力都跟不上,人员素质也不能与既定目标相匹配,导致风险无限增大。
巨人大厦如果只盖38层,巨人完全可以承受。但70层的高度,需要6年才能建成。史玉柱筹集了2亿资金后,又从集团内部斥资6000万元。
1993年时,珠海西区别墅在香港卖楼花,筹集资金达10多亿元。可等到1994年史玉柱买楼花时,不投资到一定数额,预售许可证就别想拿到了。规范的限定也是越来越紧,有关方面的立法也快速增加。史玉柱虽然是销售高手,但使出浑身解术,也只卖出了1亿多元。
在修建巨人大厦的过程中,花钱最多的部分是地下。因为地下等于要建18层,相当于地面的50层。打桩一项就需要68根,最长的桩需要打82米,而且地下20米之下都是石头。这样一来,史玉柱光是打地基就得花掉1亿多。之后开始建2万多平米的地下室,大堂的高度达17米,处处需要钱,所以建地下三层又砸进去1亿。
两个亿就这样没了影踪,可巨人大厦的地面部分还没露面,这似乎是个不详的预兆。当大厦建至地面三层时,史玉柱决定先卖楼,用卖楼筹集的资金先建20层,然后再装修这建好的20层。建好后再卖掉这20层,接着再用卖楼的钱继续加高楼体。
此时的他,还不懂得向机会说“不”,更不能跟领导说“不”。他手里的2亿元只够给这座大厦打地基,这个成本收益账,他算来算去,感到对自己不是个机会,更像一个填不满的窟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时”和“地利”也开始为难他。
大厦的选址,正好位于三条断裂带上,有严重的积水问题。为了解决,他又投入了3000万元。建大厦期间,珠海还闹了两次水灾,也对大厦的建设构成威胁。地基被泡了两次,整个工期延误了10个月。
这时,他向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求教,但柳传志对其似乎不以为然。在柳传志眼里,史玉柱有些年少轻狂,向自己请教,也不是一片诚心。确切地说,他觉得此时劝史玉柱也没用。史玉柱完全被一种浮躁的情绪包裹着,让人觉得他正在玩火。
而且,柳传志对史玉柱的广告方式也十分不赞同。因为当时巨人在香港卖楼花的广告,还是“巨人手拉手”的模式,马克思作为思想巨人,拿破仑作为军事巨人,孙中山作为政治巨人,都上了报纸广告的版面。最后,经济巨人确定为“巨人大厦”,而且承诺如果3年不回本,不能拿到180%的回报,巨人就会赔款多少钱给投资者。
总之,当时巨人大厦地基未稳,似有摇摇欲坠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