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上巳节,宜近水赏花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上面这篇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字,是“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前半部分。它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王羲之与谢安等名士,在浙江绍兴兰渚山的兰亭集会,过上巳节,举行“禊礼”(一种祈福仪式)。那里风景清幽,大家作“流觞曲水”之戏,将酒杯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而下,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当日天气晴和,柔风习习,众人纵情于山水之间,快然自足。

这可是文坛的一件大事。史书上连当时各人作诗的结果都详细记载下来了——有11人各作诗两首,15人各作诗一首,还有17人没作出诗来,被罚了三觥酒。大家一共写了31首诗,集成一本诗集,王羲之为诗集写了一个序,就是《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不仅文采飞扬,书法更是绝佳,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多么风雅又有趣的春日集会!令后世无数人追慕不已。古代文人就是这样过上巳节的。

农历三月三为上巳节。此时,要出游近水赏花,吃上巳菜。此风俗自古代代相传,深含养生的真义。

上巳节最初是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为了简便就定在了三月初三。这个节日在清明前后,渐渐被清明代替了。但是, 上巳节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卫生保健节日,清明节的祭扫和踏青还不足以体现它的内涵。

一年有两大出游的节日,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九月九重阳节登高,三月三上巳节戏水。 古人秋游爱登山,春游则多近水,这里面大有讲究。

上巳戏水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诗经》中便有叙述,《论语》中曾晳自述其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为孔子所赞赏,说的也是这个。

古人在此时去水边,是为了举行“祓禊”——在水滨洗濯,以祓除不祥和祈福。《兰亭集序》又被称为“禊帖”,就是因为它讲的是上巳节“祓禊”之事。

上巳节戏水,其实也是古人卫生保健的一种方式。暮春,气温回暖了,让人们都到水边洗浴,可以洗去冬日的积垢。同时,大家一起出游,也达到了春日舒发肝气,愉悦身心的养生目的。

杜甫有诗说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节时,女子也可出游,人们都到水边去看美人。此时允许男女相会、对歌,而文人雅士也趁机在水边举行雅集,才发明了“曲水流觞”之戏。总之,上巳节是全民尽情欢乐的开心日子。

今天,上巳节这个名称虽然很少人知道了。但是,人们还在过三月三。比如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有泼水节,算是上巳节洗浴的遗存。而更多的地方,则保留了上巳节的食俗。

在所有的习俗中,可能饮食的生命力是最强的,代代传承,很难被遗忘。上巳节要吃上巳菜,这个风俗到现在还在很多地区流行。

什么是上巳菜呢?就是荠菜。

荠菜,在民间有许多别名,比如地菜、地米菜、菱角菜、枕头草等。它是野菜中味道最鲜美的。因为吃的人多,现在有人工种植的,许多菜市场都可以买到。如果踏青时采摘,看到叶子有羽毛状开裂,中间抽苔开细碎小白花,结小小的三角形果荚的就是荠菜。

荠菜是春天男女老少都应该吃的一种菜。它能帮助我们预防春天的流行病和传染病,包括风热感冒和麻疹。它还可以调理上火后嗓子疼、眼睛发红、流鼻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野菜一般都带点苦味,荠菜却一点不苦,古人认为它味道甘美,所以《诗经》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鲜嫩的荠菜,怎么吃都好吃,炒着吃,煮汤喝,或做馅儿包馄饨。老荠菜可以留下晒干入药用。荠菜要吃就吃全株,整株药性才好(关于荠菜的具体功效和用法,参见《回家吃饭的智慧》)。 RaPI31EatM4bft9IfTvIl+9IsiFUyTWNlLKKsN4SlzTgDKRn+bUXl81Sl2sWzr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