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定律,具体而言,就是假定整个市场贸易开放且交易成本为零,此时从理论上来说同种货物在不同地区的交易价格应该相同。一价定律是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则,购买力平价理论也源于此。
【知识链接】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又称为相对购买力指标。它是一种等值系数,主要根据各个不同国家之间的平均价格水平计算得出并用于国家之间GDP的比较。
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用于研究不同国家之间货币购买力的关系。它的核心观点认为:两个不同国家之间货币购买力之比是决定两国汇率的基础,因此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是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所引发。在对外贸易均衡的条件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最终会向购买力平价水平靠拢。
通常而言,单纯以当前的汇率比较各国民众之间的生活水平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购买力平价汇率在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异时比较精准。假如东南亚某国的汇率水平相对于美元贬值幅度超过 50%,那么以美元计价的该国GDP总量也会相应缩减50%,但该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所受影响可能并不明显,因为在GDP总量减半的同时,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的价格也在相应下降。再以中国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GDP总量高达82.7万亿,同期的美国GDP总量以美元计价超过19万亿(约124万亿人民币),2017年12月29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的汇率(收盘价)为6.5139。但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了。
“一价定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要满足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方能成立,主要条件包括如下:
(1)不考虑贸易中的交易费用;
(2)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没有本质差异,它们之间可以实现完全替代;
(3)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状态,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