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邓尉探梅

“梅艳芳菲,香飘姑苏。”

初春的江南,当朔风还在呼啸,但见雪花不见桃红的时候,在北通长江、西临太湖的邓尉,却另是一派绮丽景象。放眼望去,满园是枝密花盛、喷红吐翠的梅林,风摇花枝,四野飘香,显出无限风情。那千朵万朵的梅花掀波翻浪,涌动起一个香雪的海洋,宛若片片彩云,铺落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那在天地之间满谷涂抹出的簇簇绚彩,那在白雪映衬下的璀璨英姿,像一幅幅动感的水墨丹青,在雪白素宣上,渲染着自己的淡泊高洁、宁静晶莹,而当一阵又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氤氲开来时,寒冬会变得温润而亲切,空气也会变得空灵而清新,天地间也会因梅花的盛放,那香便渐渐地清晰起来,不浓,却沁人肺腑,从而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它们又像是一群群热情奔放的姑娘,正向着风雪迷蒙的山野和寒波滚滚的湖水,大声地呼唤:春天来了!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在这探梅时节,在邓尉,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踏着洁白的积雪,怀着迎春的豪情,从四面八方涌来。瑞雪、春梅和游人,交织在一起,恰好构成了“春光万斛浓胜酒”的醉人画面,预示着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了。

梅花,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是古典中国植物审美的顶峰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著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我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素有“肇于炎帝之经,著于《召南》之诗。”《诗经·曹风》赞道:“鸤鸠在桑,其子在梅。”《小雅》又云:“山有嘉卉,侯栗侯梅。”河南安阳殷墟于近代出土的铜鼎,内存炭化梅核。据此可知,炎黄子孙与梅为友,可远溯至近六千年的栽培史。梅之种类,如过江之鲫,早在宋代范成大编撰的《梅谱》中,其家属之大,嫡旁之众,就已令人咋舌。

据我所知,北宋以前,种梅还是专供食用的。宋以后,转供观赏,品类也就大增。除了汉时就有“江梅”、“宫粉梅”和唐代培育的“大红梅”、“陈砂梅”以外,宋代又添了“玉蝶梅”、“绿萼梅”、“杏梅”等。清代以来,又有“白碧梅”、“龙游梅”等。梅树的花形,有单瓣、复瓣、重瓣之分;树态有直立、垂直或龙游(枝条自然扭曲)之变;花色有红、白、粉红、黄、紫之彩,有芳香。以它的花姿之美,加上它不畏严寒、花开群芳之先的独特品格,素有“花魁”之誉,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它的鲜花可提炼香精,干花、叶、根、核仁可以入药,梅子可制梅干、青梅、话梅、乌梅,树干质硬而可制名贵的工艺品,因而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梅花,具有一种独特的“韧性”,那就是“雪虐风饕愈凛然”,“犹有花枝梢”。它,无惧冰霜的欺凌,蔑视冻雪的高压,冰中有蕾,雪里开花,之所以劲俏艳丽,昂然挺拔,正是凭着这种可贵的“韧性”,同严寒抗争,与狂风较量,才获得了“东风第一枝”的美名。

“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这是明代文人在《梅花杂咏》一文中说的。邓尉香雪海,居中国四大探梅胜地之首,既有园林之美,又有自然野趣,历来就有“香雪海花甲天下”之美。香雪海得名于清代江苏巡抚宋荦的题书摩崖石刻、康熙皇帝探梅御书碑刻,是唐伯虎等文人赏梅咏诗之地。作为探梅胜地的邓尉,梅树盛开时,繁花似雪,素有“十里香雪海”之誉。在残冬将尽,枝头报春时,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作了一次探梅之游。

年年梅花年年赏,今年赏梅不一样。我一进入景区,漫步上坡,好像堕入了云海,分不清是云还是花。闪闪的银波,在山岚里流光溢彩,显得奇丽无比。这里有白梅、墨梅、 绿梅、红梅、玉蝶、杏梅、朱砂梅、满天星、雪见车、春桃梅、美人梅及红绿双色梅,形形色色,浓浓淡淡,深深浅浅,真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一树一枝皆有特色。我凝视着清香袅袅、花瓣颤动的墨梅,它好像是晶莹的宝石雕成的,那寒娇冷艳的神采,令人叹为观止。花前虽没人替我与梅花摄下可贵的镜头,而在我的内心却保留着最隽永的一瞬,永不磨灭,永不褪色!

登山远眺,千亩梅林,绵延成银白色的梅花海,一望如雪,其景蔚为壮观。逡巡在梅花丛中,也不怕冒渎仙姿,我忍不住三番两次凑近那满枝的花朵,深深地、深深地吸着气。那清清幽幽、淡淡约约、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芳馨,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唤醒我早年的记忆,也唤回我那往日的情怀……

梅花傲寒吐香,其色泽之美,香韵之清,品格之高,素为人们推崇。若无若有的幽香中,不禁使我想起著名作家、《新闻晨报》老总忻才良先生的话来,他说“一树梅花一树诗”。此话确是很有见地。我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怎么都舍不得离去。梅花不是又名“五福花”吗?这就象征着快乐、幸福、 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吴昌硕先生的咏梅诗,把人们对香雪海的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清代嘉庆进士孙原湘这样写下传神佳句。

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山腰,有座闻梅馆。我步上石台,进馆小憩,一边品茗,观赏一盆盆姿态各异、精心培育的白梅、红梅、墨梅及玉蝶等精品盆景,一边询问,才知这里远在汉朝就已栽梅花。《光福志》上说:“邓尉山植梅业者,十中有七”;乾隆皇帝曾6次到邓尉探梅踏春,写下了13首诗,其中5首篆刻成诗碑立在香雪海,可惜现仅存一块,竖立在梅花亭西侧,可见其名声之隆。探梅诗中也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之句,可见植梅之多了。但在“十年动乱”之中,爱花有罪,种花有祸,荒草萋萋,这里成了放牧牛羊的牧场,直到改革开放后得以恢复,且日趋繁茂盛放。

出了闻梅馆,登上了像飘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玉宇琼阁的梅花亭。它建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石柱、石槛、瓦片均呈梅花瓣状,造型精致,与景色融为一体。亭前断崖上,刻有“香雪海”三个苍劲大字,据说是清康熙手书的墨迹。我从亭后奋力攀上高峰,环顾山上山下,弥漫数十里,浪涌雪堆,芬芳弥漫,那真是“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邓尉的梅,疏枝缀玉,纷纷绽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徜徉在花丛之中,微微阵风掠过梅林,我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此外,香雪海中部的梅池也不容错过。这里有一株古梅,至今梅池尚存,而古梅苍劲茂盛,甚为奇观。

“邓尉梅花甲天下,吴中无地不栽梅”。“香雪十里”,岂是十里香雪,面积之大,梅种之多,密度之高,堪称全国之最。以前邓尉山以白梅居多,这两年引进了不少红梅、 墨梅、绿梅,雪海倒成姹紫嫣红的彩色世界了。数千亩梅花,似雪、似海,景色极为壮观,简直是无边无际的梅花海洋!山一直伸入水中,连着浩渺的太湖和那大气磅礴的长江,雪浪飞溅,云水蒸腾,与香雪海混同一色,我很难分清是水浪泛白,还是梅海扬波,真是一幅神奇的画卷啊!

我观赏过余杭超山、常州红梅阁的梅,无锡梅园的梅, 但是,那里的梅,蔚然蒸霞,风光无限,美则美矣,但在预料想象中,而眼前的梅,却给了我“白玉堂前一枝梅,今朝忽见数花开”般的惊喜。细细观赏,这片梅林没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也没有“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的风情,却有“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的朴实韵味。

下山之后,我重入一株株梅花组成的画廊,曲径生幽,清香留步。阳光透过花伞似的枝丫,投散在地上,斑斑驳驳,像泛着明亮的水波。这里的梅花更为茂盛,一阵风过,花瓣像白蝴蝶般漫天飞舞,落了我一身,可我也没有去扑掸,那种情景,那份惬意,就宛如置身桃花源中。看着看着,不知怎的,我眼前出现了幻境,但见满天风雪,朔风怒号,梅花屹立在崖上,益发显得冰清玉洁。

谁说暗香流影的梅花是孤傲之物?她明明顶风斗雪,充满着坚定不移的精神!别看她淡妆素裹,心里却是如火如荼。这是一种奇特的火,能给人以振奋,以美感。此时,我已沉浸在一幅意境更深、内涵更远的画图中了。

梅花的绽放并不仅仅是属于冬天之风景,更是自然创造的属于春天的第一幅画卷。人间不能没有春的乐章,是梅花奏响了春之声的序曲。依我看来,春天并不是从远方走来的,而是从冬的深处,伴随着深藏在梅花心中的激情迸发而出的。清溪小桥,篱边松下,绿苔铺地,明窗对花,处处留有梅花浮动的暗香。

游过邓尉,转向司徒庙。据说,此庙是纪念东汉司徒大将军邓禹所建。邓禹后来隐居于此,附近即有香雪海。参观完后,转入邓禹草堂,是一后花园,那里的梅花,竟开得比邓尉山还要好些呐!为此,我特地和香梅拍了一张合影,是想借她名字的吉祥瑞气,沾点喜气。

我知道,梅花的寿命特别长,至今,犹有成长千余年的唐梅、宋梅,更有那已1300多年的隋梅。它们鹤发童颜,老当益壮,还在绽放新蕾,迎接灿烂的春天。

乘车离去,我频频回头,在心中默默致意:梅花,我爱你!明年的春暖花开,我还会来看你,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浪漫之约!

(2013年1月28日) QnqveRjrUAFw/dQFJUH1ELh2tVBGijzVO2RAWWhATZT/kVHiUrMRH2Qt0ngqFy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