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孔子

小传 孔子名丘,字仲尼,以周灵王二十一年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孔氏系出于殷,而鲁为周公之后,礼文最富。故孔子具殷人质实豪健之性质,而又集历代礼乐文章之大成。孔子尝以其道遍干列国诸侯而不见用。晚年,乃删《诗》《书》,定礼乐,赞易象,修《春秋》,以授弟子。弟子凡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人。孔子年七十三而卒,为儒家之祖。

孔子之道德 孔子禀上智之资,而又好学不厌。无常师,集唐虞三代积渐进化之思想,而陶铸之,以为新理想。尧舜者,孔子所假以代表其理想而为模范之人物者也。其实行道德之勇,亦非常人所及。一言一动,无不准于礼法。乐天知命,虽屡际困厄,不怨天,不尤人。其教育弟子也。循循然善诱人。曾点言志曰:与冠者、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则喟然与之。盖标举中庸之主义,约以身作则者也。其学说虽未为成立统系之组织,而散见于言论者得寻绎而条举之。

性 孔子劝学而不尊性。故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知与下愚不移。”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言普通之人,皆可以学而知之也。其于性之为善为恶,未及质言。而尝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又读《诗》至“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则叹为知道。是已有偏于性善说之倾向矣。

仁 孔子理想中之完人,谓之圣人。圣人之道德,自其德之方面言之曰仁,自其行之方面言之曰孝,自其方法之方面言之曰忠恕。孔子尝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又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此分心意为知识、感情、意志三方面,而以知仁勇名其德者。而平日所言之仁,则即以为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故其为诸弟子言者,因人而异。又或对同一之人,而因时而异。或言修己,或言治人,或纠其所短,要不外乎引之于全德而已。孔子尝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称颜回“三月不远仁,其余日月至焉。”则固以仁为最高之人格,而又人人时时有可以到达之机缘矣。

孝 人之令德为仁,仁之基本为爱,爱之原泉,在亲子之间,而尤以爱亲之情之发于孩提者为最早。故孔子以孝统摄诸行,言其常,曰养,曰敬,曰谕父母于道。于其没也。曰:善继志述事。言其变,曰几谏。于其没也,曰干蛊。夫至以继志述事为孝,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于其中矣。故曰,孝者,始终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亦由家长制度而演成伦理学说之一证也。

忠恕 孔子谓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非曾子一人之私言也。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礼记》《中庸》篇,引孔子之言曰:“忠恕违道不远。”皆其证也。孔子之言忠恕,有消极、积极两方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消极之忠恕,揭以严格之命令者也。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积极之忠恕,行以自由之理想者也。

学问 忠恕者,以己之好恶律人者也。而人人好恶之节度,不必尽同,于是知识尚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言学问之亟也。

涵养 人常有知及之,而行之则或过或不及,不能适得其中者,其毗刚毗柔之气质为之也。孔子于是以诗与礼乐为涵养心性之学。尝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其于礼乐也,在领其精神,而非必拘其仪式。故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君子 孔子所举,以为实行种种道德之模范者,恒谓之君子,或谓之士。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曰:“士行己有耻,使于西方,不辱君命;其次,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其次,言必信,行必果。”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其所言多与舜、禹、皋陶之言相出入,而条理较详。要其标准,则不外古昔相传执中之义焉。

政治与道德 孔子之言政治,亦以道德为根本。曰:“为政以德。”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而且格。”季康子问政,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亦唐、虞以来相传之古义也。 bVLF0gJyVqNCtmSp9iK0z5L2vYOM5Rcz3nlWkiECRZ0aA63h8kCGLHMbCoxkxS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