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石磨豆腐

旧历的九月,芦花将好吐穗,秋意恰到好处,秋风把九月涂抹成了一首精巧的诗,而重阳节正是秋之篇的诗眼。是啊,若秋意浅一点,就会踩着“老虎”的尾尖,深一些呢,霜天寂寥,芦絮迷眼。

重阳节,总会让人联想到诸如登高、赏菊、插茱萸的风雅习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那感觉,如同在落花的溪水中,流霰的月华里冲洗过一般,似乎不染半点烟火之气,或许都是有关重阳诗文浸染之故吧,而我记忆深处的重阳节,却是别有一番意味。

我的老家在农村,那里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小麦大豆,一年两季,麦茬豆,豆茬麦。小的时候,作文里描写庄稼丰收景象时,都把“黄金铺地,老少弯腰”这句话用出了老茧。不过,直播现场,确乎如此。黄澄澄的大豆入了仓,白茬茬的豆秸归了垛的时候,岁月的脚步正好也迈进了九月,乡亲们或许为了感恩生活,或是对辛劳一秋的自己的一种犒赏,到了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磨豆子做豆腐,约定成俗了,村里没有人知道始于何时。

我知道这天,母亲会早早地把我叫起来推磨做豆腐。农闲时,父亲总要走街串巷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推磨的担子就落到了我的肩上。平时,我畏惧推磨,一圈圈地重复地行走在无穷尽的磨道上,只有呼呼的石磨声,踏踏的脚步声,无边的寂静,画不完的圈圈。但这天早晨推磨,却有所不同,那呼呼的石磨声如音乐,踏踏的脚步声如节拍,今天那笨重的老石磨似乎格外轻巧。吃透了水的黄豆,肥肥胖胖的,可爱而又听话,母亲把它舀在铁勺里,小半勺豆子,多半勺子水,把它倒进磨眼里,雪白的浆沫便从磨周流淌了出来。这个过程,我似乎能听到豆子在快乐地唱歌,或许它们还想再游历一番,拼命地沿着磨盘向上攀挤,形成了一圈圈的白泡沫,给人的感觉就如同冬日里,河岸边冲击的冰层,又好像大风吹旋一层层的雪浪。我边抱着“磨棍”用力推着石磨,边望着沿途的风景,意犹未尽,不知不觉便完成了任务,尽管时已近午了。

把豆子磨成豆浆,我还要帮着母亲把原浆兑水冲稀去渣。之后,我能做的事情就是等着吃热豆腐了。不过,好奇的我,总想目睹豆浆是怎样变成豆腐的,于是,我老是在母亲眼前晃悠。“在我身边尾巴掉挡的,碍事绊脚,出去玩去。”母亲有时会呵斥我。平时不着家的我,今天却不想走出家门半步。我坚持的结果,那就是我亲眼看见了豆浆变豆腐。

母亲把去了渣的豆浆倒进大铁锅,灶膛里燃着了木柴,熊熊的火映得母亲的脸面红彤彤的。豆浆滚时,母亲起身把锅盖揭开,雪白的浆汁咕嘟嘟在铁锅里翻滚,一会儿,豆沫涨出了锅口,眼见着要外溢,这时,只见母亲拿起长把的铁勺轻轻地搅动着豆浆,汹涌的豆浆被母亲这么温柔地一搅,渐渐地平息了激动,恢复了平静,如此反复几次,母亲把灶膛中的火抽了出来,然后把事先稀释好的盐卤,用铁勺均匀地撒在锅里,不疾不徐地搅动着,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雪白的豆浆,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大块大块的豆腐脑浮在了清汤里,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漂浮在春水上的破冰。这时,母亲用大水瓢把豆腐脑舀出来,放在铺有纱布的竹筛子里,之后,把纱布兜起来系好,在上面压上重物,过一会儿,豆脑就压成了一体,这样一整方豆腐就成了,家乡的说法叫“一亩”豆腐。

这时,母亲就会把豆腐打成小方块,供我们解馋。今天我们可以放开肚皮吃,红辣辣椒酱,白嫩嫩的豆腐,吃起来那真叫过瘾。父亲通常是无此口福的,他在外面尚未归来,母亲就会割下一大块,把它泡在热烫的浆水里,等待着父亲晚上回来吃。

而今这一切,都变成了甜美的回忆,遥远而亲近。重阳节,家乡做豆腐的习俗依旧,只是很少有人亲自做了,买来现成的,走一走过场。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我的父母亲,儿女都不在身边,石磨,他们二老怕是推不动了。 5PNIq+cyBtcImxSxxIC2Esl9Vv0T9hGZrj2ApVMUc1MBrEv2X6i3t7zyLZNvfg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