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725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因“豳”与“幽”字形相近,易混淆,诏改豳州为邠州。直到1964年9月10日,“邠”改为“彬”。史家河村属彬县北极镇,原称“白吉镇”,据说是“白吉馍”之源地。村庄的历史有多久,这是我想核实清楚的事。我又翻起了县志。县志行政区划第一次的时间记载,是明代及其以前。《彬县县志》记载:

秦制,郡辖县,县辖乡,乡辖亭。唐代,县以下区划为乡、里、邻、户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在城称坊,在乡称里。宋设10乡。元为村社,里甲。元以前区划详情失考。

“明代,邠州直辖4乡27里。”27里,只有盘龙里辖5村,有“史店”;亭口里辖3村,有“史家村”。其他乡里均无有史姓村庄记载。

“清代,全县为5乡9里,辖221村。”在州北北乡的“祥发里”辖37村。第一次出现了“史家河”这个名字,令我振奋。和史家河同属“祥发里”的,还有今天同在红岩河川道里的高渠、阎子川等。

据有关文物考证,公元前22年时,古豳大地已有先民居住,先民已纳豳山之雄浑,汲泾水之灵气,使用泥质夹沙红、灰、白陶器和石刀、石臼等。我听祖父说,他的祖父也生活在这里。在1645年(清顺治二年)正月,清军占领西安后,邠地就归属于清。即使从这个时间算起,距今已有369年;祖祖辈辈就在这河川道里,一代代地经营和繁衍了下来,村庄里人口最多时达到了两三千人。而到今天,故乡即将消失的时光成了我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楚。据有关媒体透露,相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到只剩270万个。这意味着,每一天中国都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我回到村庄,剩下的人仅靠双手就能数得过来,他们有的已经年老,无依无靠,住着已经破烂不堪的半边窑,院落周围荒草萋萋,如果不是在傍晚,那孔半边窑上空冒起了烧炕时呛人的青烟,我甚至都不相信他们还在这里。在白天,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去下地,就眼巴巴地坐在太阳坡里,晒着暖烘烘的太阳,这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事情。有的虽然算得上壮年,但是早已妻离子散,曾经的妻子跟着谁跑了,不知道现在和谁在哪里生活。本来应该去上大学的小儿女,如今在哪个城市过着最底层打工人的生活。这些好像都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他们总是闷着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地在那几亩薄地里刨着,那几亩靠天吃饭的土地算不上肥沃,但是收拾得平整不已。这块地就是他们的生命,就是靠着这块地,他们在风调雨顺的生活中就显得很是丰盈,如果在天旱不雨的年景里就显得捉襟见肘。能干些的人、能下苦力的人、稍微活泛一些的人都去了城里,就剩下了这些低矮的窑洞、残破的土墙、打不起精神的树木、长满柴草的院落、空寂无人的村庄,山无言,水空过,一切都显得那么落寞。 nGrjJFACbcJvKNj7mHRwj2+DXeiWEr3wznwfXcUX4XoZZDIm2GApUSN/sfXv26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