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黄土高原的农村,又有几家不养几头牛、几只猪、一群鸡和兔子呢?等孩子们开学的时候,这些长大了的鸡和兔子都一起去了镇上的集市,换来了我们的学费。然后再买些小家禽回来,又一点点地养大,等待着下一学期的到来。牛是不能卖的,有了牛,种田的时候,牛就成了主要的劳力。十几亩地等着它去犁,一场场的麦草等着它去拉着碌碡碾,翻山越岭的坡等着它去拉车子,牛成了农村人最忠诚、最亲密的伙伴。有人和车子在的时候,牛绳就攥在女人或者孩子手里,男人们驾着辕,手里握着鞭子,吆喝着就走向了田地里。
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晨曦初现,村庄里家家户户的大公鸡迫不及待、此起彼伏地唱起了每日最为雄壮且神圣的歌谣。有男人挑起水桶,吱吱扭扭地去沟底下的石泉里挑水,回来的路上,头上冒着热气。村里没有自来水,祖祖辈辈都习惯了饮用山根下石泉里泛出来的水,水质甘甜,夏天冰爽,冬天温热。每天到早上挑水的时间,走在河渠岸裤带宽的小路上,一字儿跟着,大家都不紧不慢,说说笑笑,说庄稼,说化肥,说牲口,偶尔也一起讨论国事。
村庄里的人都习惯每天吃两顿饭,早上一顿,晌午一顿。要下地前,女人们就早早地起来,提起篓篓跑到菜地里,辣椒茄子豆角西红柿等菜蔬,样样数数地都摘了些回来。这些菜蔬长得欢实,个大肉嫩,这是土肥的结果。农村人的菜地常常是受到优待的,好的土肥都拉到了菜地里,趁着天下雨,一锨一锨地送到了每根苗株的根上,培上土,让它们拔开骨节,茁壮地成长。菜地里的辣椒辣味十足,豆角荚大又饱满,西红柿笑红了脸蛋。女人回到家里,厨窑上的炊烟已经从墙上高高的烟囱里袅袅升起,在乡村的山风中袅袅飘动,扶摇而上。每天早晨,村庄传来的风箱声,院落中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小学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汪汪的狗叫声,声声入耳,声声清脆。农家人平淡的生活,像村旁流过的红岩河涓涓流水一样,缓缓流淌,浪花卷卷,经久不息,扬长而去。整个村庄的人,都是一个家族维系起来的,血缘关系紧紧地相连着,浓于水,情沁人。
村庄里,田地中种植最多的是小麦和油菜,这是庄稼人的主打农作物。七八月里种油菜,九十月里埋麦种。处暑的节气过后,人就开始整理地,等过了寒露,麦芽儿都开始顶破地皮,油菜已经长出了三四片叶子。来年春天,麦子开始慢慢抽穗的时候,黄遍了山野的油菜花已经齐茬茬地长成。农村人有两种粮食不在集市上买,一个是麦子,另一个就是油菜。自家厨窑瓦瓮里没有了面粉时,就在粮食囤里装上几化肥袋子粮食,拉到河岸边,淘洗了去邻村的磨面房磨面粉。半天下来,白面、黑面、麸皮各装几袋,人的口粮、牲畜的饲料就都齐全了。自家粮食磨出来的面,没有掺入石膏粉,嚼起来依然筋道有力,没有添加增白粉,闻起来依然香喷喷。这些年,城里人吃油条油糕等油炸食品时总是问,是不是纯菜油?黑心的老板心里想也不用想,就随口而出:就是。纯菜油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念想和稀罕品,因为它质纯色亮味香,且还健康。而每天城市里的各大早报晚报上,大量刊登着某某城中村私炼点已将百吨地沟油流入市场等这样的新闻,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食不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