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古希腊人的十大特点

Te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Greeks

一般来讲,大多数古希腊人都拥有十种特殊品质。前四种分别是擅长航海、质疑权威、看重个人、有求知欲,它们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也是最为重要的四种品质。除此之外,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聪慧、竞争意识强,仰慕卓越之人的才能,善于表达,喜好享乐。但是,写到这里,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从现代的角度描述过去?有些学者常常低估个人才能对于塑造历史的重要性,更愿意强调跨越了群体或阶层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抛开个人思想、整体环境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能理解历史进程。如此一来就弱化了历史的复杂性。我的叙述与此不同,让我来举例说明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出生于马其顿帝国,这个帝国依靠金矿积聚了大量财富,假设亚里士多德不是出身于备受国王恩宠的医学世家,那么,他或许不会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和资源,也无法四处旅行或接受教育,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也不会遇到亚历山大大帝这样以其军事力量改变世界的大人物。但是,这并不代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就不令人敬畏。

我想在书中展现孕育希腊杰出人物——伯里克利、列奥尼达斯、托勒密一世和普鲁塔克——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古希腊人的十大思维特点之间的联系,而正是这些特点表明,希腊人属于同一个族群。孕育英杰的古希腊社会历史背景,可划分为十个历史时期,分别为:公元前1600年至约公元前1200年的迈锡尼文明(第一章);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希腊身份认同的显现(第二章);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殖民和僭主时期(第三章);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伊奥尼亚和意大利的早期科学家(第四章);公元前5世纪的民主雅典(第五章);公元前4世纪初的斯巴达和公元前4世纪晚期的马其顿(第六和第七章);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化王国(第八章);罗马帝国统治希腊时期(第九章);异教希腊人和早期基督徒之间的关系,致使基督教这种新兴的一神论宗教在公元4世纪末大获全胜(第十章)。从迈锡尼人出色的航海技能开始,每一章都会着重阐述十大特性中的一个特性,在当时,希腊人的这些特性都是出类拔萃的,但这并不是说,其他古代地中海文明就不具备塑造希腊人的某些特点。本书的“前言”已经详细解释过,希腊文化从能读会写、擅长贸易的腓尼基人身上受益匪浅。但是,在希腊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上述十个“希腊人的”特点,在多数希腊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古希腊人热衷于航海。公元前490年,希腊的重要城邦埃雷特里亚被入侵的波斯人纵火夷为平地,人民沦为俘虏,再也没能返回家园。波斯国王命希腊囚犯在巴比伦和苏撒之间的遥远内陆地区建立一块殖民地。传说哲学家柏拉图在一首诗中发挥想象,为这些流放在亚洲的希腊人撰写了集体墓志铭:

我们远离爱琴海的低沉怒吼,

长眠于埃克巴塔那的中央平原。

我们向你致敬,埃雷特里亚,我们声名远播的祖国。

我们向你致敬,雅典,埃雷特里亚的邻邦。

我们向你致敬,我们深爱的那片海。

埃雷特里亚这个被夷为平地的地方曾经是一座海港城市。古代希腊人几乎全部定居在距离海岸25英里(约40.2千米)以内的地方,步行一天便能到达海岸。早期的希腊人住在数百个相互独立的小型自治社区里,周围环境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希腊半岛和群岛上的可耕地大多被山脉、海洋,或是山脉加海洋隔开。今天的希腊只有2.5万平方英里(约6.47万平方千米),比美国除了10个州以外的任何一个州都小,跟葡萄牙或苏格兰更是没得比。不过,希腊有不下26个地区的陆地比海平面高出3千英尺(约914.4米),陆地旅行极为艰巨。此外,海峡、水湾和岛屿的数量之多导致希腊海岸线与陆地面积的比例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希腊人如果深入内陆旅行,往往会有四面受困的感觉。他们前往数百千米之外,在距离海岸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城市。希腊人的社区分布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及其附属岛屿上。他们是世界上最喜欢住在海边的人,乘船是首选的出行方式,不过他们并不愿意航行到离岸边太远的地方。正如柏拉图所说,希腊人就像一群“围绕在池塘周围的青蛙或蚂蚁”,他们选择像这样生活。希腊人的文化推崇两栖生活,他们的神话故事不会去讲述擅长生活在陆地和海洋的两栖生物,而是想象出本就生活在海里的半人半兽生物——格劳科斯。格劳科斯曾是一名平凡的渔夫,因吃下一种药草而变成了鱼尾人身,身体也变为蓝绿色。

公元前13世纪末,埃及法老麦伦普塔赫命人在卡纳克神庙刻了一段复杂的碑文,颂扬法老战胜了一群“来自海上的人”,我们几乎可以确定,他所说的“来自海上的人”就包括希腊人。航海与古希腊人的身份认同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约写于公元前8世纪的史诗巨作《伊利亚特》中,荷马给出了关于古希腊人最早的描述。这是一份团体名录,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中期,名录显示,古希腊人自认为是一个整体,他们能够欣赏希腊文写成的诗歌,曾在特洛伊战争中并肩作战。这种认同感构成了未来至少12个世纪里希腊人自我认知的核心。然而,这不是一份地域、部落或王朝家族的名录,而是一份舰船名录。

从希腊人对游泳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自认为是海的主宰者。雅典人相信,每位父亲都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孩子阅读和游泳。雅典人有句经典谚语,专门用来讥讽愚人:某人“既不能文,也不会游泳”。亚述人和希伯来人都曾描绘敌人溺水的景象,但希腊人自信他们才是世界上最擅长游泳的人,这是其集体认同的核心。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大批溺亡,两名老练的希腊潜水者——斯科里斯和女儿许德涅,从水下偷偷潜过去,破坏了敌人的军事行动,立下了卓越战功。希腊人为此进行了热烈的庆祝,强烈地感受到这次胜利证明了希腊人的游泳技能更胜一筹。希腊人能潜入深水,在于其高度发展的潜水技术,潜水者携带从上方伸下来的反向储气罐,就可以在水下待相当长的时间。

大约50年前,1968年6月,人们在意大利南部的波塞冬尼亚(今天的帕埃斯图姆,曾是希腊的殖民地)挖掘出一座公元前5世纪初期的墓穴,里边有一幅精美生动地描绘跳水者的壁画。跳水者绘制在长方形墓穴的棺盖内侧,墓穴的四个围板上绘着正襟危坐的男性,他们身着华服,围坐在椅子上会饮。墓主四周有酒友作陪,并能一直欣赏头顶的跳水者伸出手臂,从石质跳水台跳下意欲投入蓝绿色水中的景象。

有人说这幅跳水图传达了某种情色信息,其他人则认为跳水暗喻死亡的过程,暗喻着从已知跳向未知的世界,这样的要素与俄耳甫斯主义或毕达哥拉斯主义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但是,画家特意用稀释过的颜料给跳水者的下巴加了一些胡须,他是那么年轻,从哪里能看出像是死去的人呢?有没有可能他仅仅是一个因跳水技能出众而享有盛名的人呢?

希腊人从小就敬仰的神话英雄都擅长游泳和潜水。海神波塞冬之子忒修斯,这位神话故事中雅典民主的奠基人,在前往克里特岛还未遇到半人半牛怪弥诺陶洛斯之前,就已经展现了身手。他接受了米诺斯的挑战,潜入深深的海底,从父亲的宫殿取回米诺斯的戒指。不过,奥德修斯在木筏被风浪击碎后,只得在海水中游过漫长的距离,忒修斯的壮举在他面前显得逊色不少。奥德修斯利用肌肉的力量与斯刻里亚岛上的海浪搏斗,直到寻见没有岩石和狂风的地方才上了岸。

希腊人会用大海、船和航行来比喻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伊利亚特》中,希腊军队准备开战时,仿佛“西风追赶之下,从大海汹涌而至的浪潮”;奥德修斯看到经年未见的孤独的妻子时,就像是遭遇海难的水手终于看到了陆地。希腊英雄们喜欢在海岸上思考,海上的景象自然会被用于描述思索的过程。涅斯托耳是《伊利亚特》里一位智慧的长者和顾问,他在战场上遇到战略性的问题,仔细考量替代方案时,像是“广阔的大海上升起汹涌而无声的浪潮,一阵尖利的风吹过,浪潮岿然不动,不向任何一边涌动,直到宙斯带来大风,才让情势变得明朗”。埃斯库罗斯所著悲剧故事里的国王遭遇国际危机时,说他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仿佛跳水者潜入深海”。阅读哲学专著,宛若踏上航程: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读完一本晦涩难懂的长篇作品之后,长舒一口气,讽刺地说:“我能看到陆地了。”

公元前8世纪的最早期希腊文学,已经就罪恶和责任等伦理问题展开了极度复杂的讨论,哲学思想已见雏形,事实上,对伦理问题的探讨已带有政治色彩。希腊人的第二大思维特征是质疑权威,这一点后面还会展开讨论。对权威的质疑,也反映在他们极强的政治敏感性中,第二章会专门论述。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特洛伊的希腊军队不止一次质疑,任何个人或精英群体是否有权决定共同体的行动。忒耳西忒斯是希腊士兵而非国王,却想要说服特洛伊的战友们回家。史诗记载,他的惯用策略就是“对任何掌权的人破口大骂”,让其他人嘲笑他们的统帅。奥德修斯极度蔑视忒耳西忒斯的行为,他最终设法使军队不去讥讽忒耳西忒斯的目标即统帅阿伽门农,而是去讥嘲抗议者忒耳西忒斯。忒耳西忒斯的反叛失败了,但《伊利亚特》有关忒耳西忒斯批评阿伽门农享有特权的描述,激发了史诗听众的政治觉悟。

希腊作者经常会审视领袖,而这些领袖往往会有各种不足。 《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在喀耳刻 的岛上就差点儿遭遇叛变。他派出由欧律洛科斯带领的22人侦察队伍,欧律洛科斯回来报告说先遣队的成员除他以外都被变成了猪。欧律洛科斯还算理智地阻止了其他船员去冒如此巨大的风险,并严厉地谴责了奥德修斯。就连不信奉民主制的斯巴达,也会质疑矫揉造作的统治者。名叫斯伯尔克亚斯和布里斯的两位斯巴达人出使波斯,觐见国王。波斯实行等级制度,朝堂之上要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波斯朝臣想要这两位斯巴达人像波斯臣民那样,对国王行俯伏礼或额手礼。斯巴达人严词拒绝,说希腊人只会在神像面前行敬礼,而且,这也违背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希腊人个性中普遍表现出“易怒”的一面,这不由得令人猜想,是否希腊女性也有如此个性。古典民主本质上就是要发挥人们反叛的潜力,而且有证据证实,希腊女性有“易怒”的一面。据修昔底德记载,克基拉岛(也称科孚岛)爆发革命期间,民主派家庭的女性爬上屋顶,勇敢加入战斗,将瓦片掷向支持寡头政治的敌人头顶。从留存下来的古代法庭的演讲记录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在法律上只拥有少得可怜的权利,但她们以坚定的信念,用迂回曲折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古希腊男性理想中的女性是温顺腼腆的,他们反复强调这一点,而这恰恰表明,古希腊女性未必总是认同男性的观点。

希腊人既质疑权威,也普遍认可奴隶制度,他们是如何调和这对矛盾的呢?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然而,也许正是希腊人的独立性与他们对于奴隶的所有权之间的矛盾关系,令他们高扬个人自由。“自由”,“被奴役”的反义词,它一方面包含免受其他民族如波斯人奴役的集体自由,另一方面也包含个人自由。即便是希腊城邦里最贫穷的人,也拥有自由人的宝贵权利,一旦沦为奴隶,这些权利便被剥夺。此外,古代世界的人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被奴役的恐惧当中。现存最早的一封希腊私人书信刻在一块铅板之上,是由公元前5世纪初居住在黑海北部的一名希腊人完成的。信中,一位父亲绝望地向儿子普罗泰戈拉乞求帮助,他正面临被剥夺财产,沦为奴隶的危险。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不以奴隶制作为核心的社会,是否能够产生对个人自由的激进定义?

个人自由的观念支撑了希腊人的第三个重要特点,即鲜明的个人独立性及作为独立个体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两点对于希腊人的知识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章将论述它们与殖民时代和僭主时代的关系。在题为《论空气、水和环境》一文中,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提出,与亚洲相反,欧洲内部(尤其是希腊)个体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与气候、地形密切相关:较为极端的气候和地形可以锤炼出强壮的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较强的耐力和耐性;时刻准备为了个人利益而非他人去冒险;思想独立,不愿屈从于国王。

赫西俄德《神谱》(《神的诞生》)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希腊诗歌,写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它以第一人称复数开篇:“让我们开始歌唱”,紧接着介绍了“赫西俄德”的名字,当他在神圣的赫利孔山下牧羊之时,缪斯女神 教给他一支光荣的歌。隔两行之后,“赫西俄德”又被第一人称单数取代:“我是听到女神这话的第一人。”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的抒情诗热衷于使用个人名字和第一人称,也热衷于表达主观意见。士兵阿尔基罗库斯所作诗歌,就是根据他喜欢的军事统帅写成的:“我不喜欢个子太高、装腔作势、秀头发、不蓄胡须的将军。照我看来,他应当身材矮小、罗圈腿,步伐坚定有力,充满恻隐之心。”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告诉了我们她叫什么名字,她注视着情人时身体是何感受,还告诉我们她有一个宝贝女儿,名叫克莱斯。柏拉图的对话体和希腊哲学,进一步把自我意识上升到明确说出表示个人的“我”的高度,其中,希腊哲学鼓励个人发掘内在的自我作为道德主体。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形成了保留至今的最早将自我贯穿于写作的文学创作规则,如圣保罗的《使徒书信》和斯多葛派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实际名为《致自己》)。

上述这些相似的祈使句,有时自相矛盾,一方面批判领导者,一方面又歌颂个人。公认的西方哲学奠基人柏拉图,描绘了苏格拉底运用的大量与航海有关的意象,这些意象体现了歌颂个人与批判领导者之间的张力。柏拉图并不是这个比喻的创造者,但是他举出了苏格拉底将国家类比为船舶这个著名的事例。如果没有叛乱,一艘船需要一位船长掌舵(从词源学上讲,管理govern这个单词同希腊语中表示掌舵的词kubernan词根相同),而他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希腊神话故事里宙斯是世界的统治者,希腊人有时会想象宙斯是奥林波斯山(众神的住所)的“舵手”,荷马说他“高坐在椅子上”,仿佛奥林波斯山是一艘船。航海的比喻不仅用在政治理论中,也被用于宇宙论和末世论。希腊人将整个宇宙想象为一艘巨大的三层桨座战船。在《理想国》最精彩的部分,苏格拉底讲述了厄尔的故事,厄尔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之前,去过亡灵之地。按照厄尔对于宇宙构造的描述,笔直的光柱穿过天堂和人间,将他们稳固地连在一起,如同“三层桨座战船底部的梁,将整个旋转的穹顶船身支撑起来”。

古希腊人第四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与其航海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四章将把这个特性与最早的一批科学家、哲学家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航行不但需要对自然元素的力量有深刻的理解(“纯”科学),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应用”科学)。风帆是人类最早利用大自然的非畜力作为动力的装置,它一直使用到公元前3世纪水磨发明之前,几乎可以肯定,水磨是由希腊人发明的。船舶在这样的动力下可以快速行进,因而,希腊人便想象自己仿佛骑在一只巨大的动物身上,欣赏沿海地区的风光,观看沿海岸线分布的城镇。古希腊船舶都有一两只眼睛,这种习俗可以追溯至青铜时代晚期。公元前6世纪,阿提卡的黑彩陶器上经常绘着战船,撞角舰首充满攻击性,就像是一头气势汹汹的野猪。这些战船的眼睛如同发动进攻的野兽的眼睛,战船乘风破浪,宛如在森林的灌木丛中以尖利的獠牙攻击敌人。在另外的黑彩陶器上,船首的两侧各有一只巨大的引人注目的眼睛,刚刚高于吃水线。拥有眼睛的船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善于观察,时刻保持警惕,从水下和水上收集信息,自信满满地向前航行。

然而,希腊人并不是地中海地区最早、最优秀的水手。迦南人是来自希腊东边和南边海上的竞争者,想必希腊人早已注意到迦南人的船头装饰着巨大的马头,因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海神波塞冬与马有关。腓尼基人很久以前就开辟了地中海贸易航线,他们从黎凡特一路开拓港口,占据贸易线路,利用行驶缓慢、稳定性高、船身设计为圆形的商船运载大宗金属货物。他们的船舶能够停泊在塞浦路斯、迦太基、撒丁岛,甚至到达远在大西洋海岸的西班牙。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探险家,是善于长距离航行的水手,约公元前600年,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腓尼基人的航线甚至绕过了非洲。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文化加速发展,其中的秘密或许深藏于海底,深藏于尚未被发现的腓尼基沉船上。腓尼基人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技术水平高超,是古代闪米特人中唯一一个成为专业航海者的民族。他们与希腊人一样,生活在独立的城邦,在新月沃地建立起沿海港口城市——西顿、泰尔、比布鲁斯及贝来图斯(今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与希腊人一样,他们擅长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精髓,保存至今的腓尼基工艺品——象牙雕刻、金属碗、剃刀、石碑、赤陶面具——之所以独具特色,正是因为它们融合了希腊、亚述,尤其是埃及的艺术风格,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性。

腓尼基最著名的神除了太阳神巴力,还有城邦之王梅尔卡特,希腊神话称他为赫拉克勒斯——一位在海上拥有特殊能力的猎手。希罗多德将他在泰尔看到的一座梅尔卡特神庙称为“赫拉克勒斯神庙”。在神庙中,希罗多德看到两根用黄金和碧玉铸造的神柱,有学者认为双柱是腓尼基宗教的象征,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的犹太圣殿就模仿了这种建筑风格。所罗门王召来泰尔的户兰,他是腓尼基建筑师和石匠,他“制造两根铜柱,每根高十八肘尺 ,立在殿廊前头”(《列王纪上》7∶15)。这两根独具特色的铜柱可能就是直布罗陀海峡“赫拉克勒斯神柱”的灵感来源。虽然还不能证实,但在希腊人关于赫拉克勒斯的神勇行为,尤其是发生在西方的那些故事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腓尼基人的故事。赫拉克勒斯向远西地区的冒险,是为了摘取赫斯帕里得斯 守护的金苹果,带回革律翁 的牛群。厄里茨阿岛路途非常遥远,赫拉克勒斯选用的交通工具可以证明这一点。他乘坐了一艘类似于船的交通工具行驶于空中,这是太阳神借给他的宝物。希腊人所想象的已知世界尽头,融合了航海与空中飞行,他们看到两边的船桨划开水面,推动船只前进,似鸟儿有节奏地呼扇着翅膀在空中飞翔。希腊诗歌中常以此进行对比。

希腊人或许的确借鉴了不少腓尼基人或其城邦之神梅尔卡特的探险故事,然而,要想理清希腊与腓尼基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却障碍重重。例如,常有人声称,希腊人对于船只的所有认识来源于腓尼基人,他们有时会引用色诺芬在公元前4世纪大力赞美腓尼基人心灵手巧的颂词作为证据。颂词中,一个人正在解释保持屋内整洁的好处:

我一定要告诉你,苏格拉底,我曾在参观一艘宏伟的腓尼基商船时,见到过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物件摆放方式。我看到无数的货物设备分开捆扎储存,所占空间极小……船舶系泊或是出海,要用到大量木桅和锚索;航行需要大量帆和索具的辅助;船上必须装备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以防遭遇敌船;船上的战士也要配备无数的武器。此外,船上也要装载人们日常使用的烹饪器具,便于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糟糕的情形。

他对船舶内部的赞美,并不意味着希腊人大幅抄袭了腓尼基船匠的设计。希腊语中描述船体各部位的词语没有一个源于闪米特词根。近期,航海历史学家重新展现了两个民族几百年来努力超越对方的激烈竞争的情形,两者之间相互模仿是在所难免的。

公元前8世纪,一场至关重要的技术革新发生了。在之前几个世纪里,希腊和腓尼基的船只都是在单一的甲板上划桨,甲板高度与船的上边缘持平。为全副武装的水手们建造了一层平台后,船匠们发现,可以再增加一层给桨手的平台,这样可以使桨手手持更长的桨,而且不用加长船的长度以及增加船的控制难度,就能够加快船舶航行速度,这样的船被称为双排桨快艇(bireme)。但是,我们无从考证到底是希腊人还是腓尼基人首先做出了这个重要的改变。公元前5世纪,三列桨船为希腊海军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雅典的迅速崛起。希腊人声称,三列桨船是由名叫阿密恩诺克利的科林斯人发明的, 而后来的资料显示,这一设计构想可能是希腊人从西顿的腓尼基人那里借鉴来的。

问题是,我们无法听到腓尼基人的声音,黎凡特没有留下相关记录,他们位于殖民地迦太基的图书馆也在公元前146年毁于罗马人之手,这实在令人遗憾,要知道腓尼基人和他们的迦太基人后代都是能读会写的。圣奥古斯丁在公元4世纪曾写道,在北非的街道上还能听到腓尼基人发声,“许多学者在迦太基的书中都能看到腓尼基人的美德和智慧”。公元前2000年末,乌加里特的迦南人撰写了许多神话故事和叙事诗,其中许多都与太阳神巴力和日常生活有关,这些作品与后来的腓尼基人之间有何关系我们尚不清楚。迦太基的腓尼基人没有给后来的历史学家留下足够的文字记录以供研究,反倒催生了一种偏执的学术妄想,认定腓尼基人奉行的是保密政策。

古代腓尼基人只为我们留下了零碎的记录。公元前9世纪,一位名叫克拉木哇的国王在今天的土耳其和叙利亚边界附近留下了一段铭文。这段铭文可能是以诗歌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记载了他保护臣民的伟大成就。在罗马以北的皮尔吉,大约是在公元500年,古人在金叶上以伊特鲁里亚文和腓尼基文刻下了一段给腓尼基女神的献辞。但是,我们无法像与大多数古代近东民族对话那样,同腓尼基人展开对话。迄今为止,唯一被认定的最早以腓尼基文写成的长文,实际是用古希腊文写成的。据称,这是有关公元前5世纪一次航行的译作,题为:“迦太基国王汉诺的航行记录:越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向非洲,将航行记录悬挂在太阳神神庙”。前半部分提到的地名在今天的摩洛哥还可以找到;第二部分则有异彩纷呈的民族志,如剥下毛发旺盛的女性的皮,动物学术语“大猩猩”(gorilla)就是出自这里。文本的真实性和年代还是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里面并没有航海者汉诺使用迦太基语的任何记载。

希腊人和罗马人对这个南方海上霸主的矛盾态度极大地干扰了我们对事实的了解。古希腊人和罗马人都认为腓尼基语听起来极其滑稽可笑,他们的喜剧里用腓尼基语发表长篇大论的角色也很可笑。(例如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以希腊喜剧作品为原型创作的拉丁语喜剧《年轻的迦太基人》中的汉诺。)他们认为,腓尼基人的语言具有魔力,有时会用类似腓尼基文的方言写下魔咒。早期希腊文学对腓尼基人的描述可谓相互矛盾。荷马笔下的腓尼基人比较写实,被描绘为海上商人,尽管荷马有失公允地暗示,他们的道德感不如希腊人。柏拉图关于亚特兰蒂斯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腓尼基人。波塞冬创建了亚特兰蒂斯王国,这是一个海上联邦,从赫拉克勒斯之柱开始,统治着地中海。希腊人对于腓尼基文化的理解可以从《奥德赛》中半神半人的费阿刻斯人身上看出——这些老练的水手可以在一天之内往返于费阿刻斯与希腊大陆之间。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瑙西托俄斯 (“快船”)的儿子——费阿刻斯国王阿尔喀诺俄斯(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头脑超群”)告诉奥德修斯,他们的船只具有意识,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航行:

费阿刻斯的船只没有舵手和舵桨,它们能够理解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它们知道如何驶向所有人类的城市和肥沃的平原。

诗句中的“船”和“思想”的发音有相似之处,两个词都以n开头,以s结尾,很可能源于同一个古老的印欧语词根。

毫无疑问,希腊人认为是腓尼基人教会了他们重要的技能。希腊人在解释他们为何使用腓尼基字母时说,是底比斯的创建者卡德摩斯 将腓尼基字母带到了希腊。卡德摩斯最初从腓尼基而来的说法出自希腊人的历史记忆还是他们自作主张的解释,不得而知。希腊人经常宣称,他们的圣贤与腓尼基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就包括哲学之祖米利都的泰勒斯。据说泰勒斯写过有关在航海时利用星星进行定位的著作,之后的古人不遗余力地使用腓尼基人的航海技巧,证明理性思维的起源与腓尼基人有一定的关系。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博坚持认为,腓尼基人高超的航海技术与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的产生有关联:“他们通过实际的计算,利用夜间航行的经历,在天文学和算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造诣,而这两个学术分支都与商人和船主的利益息息相关。”毋庸置疑的是,希腊人更深刻地将天文知识与航海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拥有磁铁矿和铁,当时还没有指南针,奥德修斯的水手们主要在夜间航行,通过观星规划路线。然而,我们无法确定奥德修斯和他的希腊同胞是否是从腓尼基人身上学习了航海、天文和算学知识。

奥德修斯是希腊人无比尊崇的伟大英雄,他航海技巧出众,即便是坐在木筏上,也能通过星座确定前进的方向,他象征着希腊人卓越的智慧。奥德修斯天生就对周遭世界无比好奇,但凡碰到有趣的现象,总要调查研究一番。《奥德赛》中最为人熟知的两个故事探索了为求知而求知所带来的好处和危险。奥德修斯只有一次未能控制住好奇心,为自己招来了麻烦,最终导致所有船员丧命。他本没有任何必要登上巨人岛,独眼巨人不会航海,所以邻近的山羊岛上无人居住,荒无人烟,奥德修斯和船员们在那里已经捕猎了许多动物,食物供给充足,安全无忧。但是,当他们听到海上飘来的声音时,奥德修斯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渴望,想要知道更多,想要“知道他们是谁,是傲慢、野蛮、邪恶之人,还是热情好客、敬畏神灵之人”。他带领一位船员闯入了波吕斐摩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的洞穴,并且出于强烈的好奇心,留下来等着看巨人的样子。为了带着部分船员逃离洞穴,奥德修斯刺瞎了巨人的独眼,波塞冬盛怒之下同意儿子波吕斐摩斯诅咒奥德修斯,于是奥德修斯丧失了所有的船只和船员。

然而,当奥德修斯再次向强烈的好奇心屈服的时候,结果却大相径庭。冒着致命的危险,他决心要聆听海妖塞壬的歌声,无论时空怎么变换,塞壬都知道“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奥德修斯在好奇心(他可以不去听塞壬美妙而致命的歌声)与应用智慧或科学创造性之间找到了折中的办法:他让船员用蜡块塞住耳朵,并把他绑在船桅之上。奥德修斯实际上进行了一次小心翼翼的试验,去验证塞壬能够使他增长知识的假说,但不用船员们以身试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未雨绸缪、小心谨慎,哪怕是对最危险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也能够恣意沉浸其中。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希腊人而言,航行即增长见识。《奥德赛》第三行写道,英雄“见识了诸多城邦,学习了他们的思想”。

在结束讨论古希腊人的探索精神之前,不妨看看古希腊人善于分析事物的思维具有的四个特点,这些思维特点帮助他们理解遇到的“城邦和思想”,促进他们的智慧快速增长。第一,语言灵活。与大多数现代语言相比,希腊语中有更多表示因果关系和结果的词汇、短语,而因果关系与结果的内涵有重叠之处,希腊语也对此做了微妙的区分。第二,喜爱类比——寻找不同领域的活动或经历之间的相似性,让它们相互阐明。比如,古希腊人总是将航海与智力活动相提并论。第三,两极的对立性。希腊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习惯将世界划分为对立的实体。他们会在相应的从句中插入一对特别的句法标记,以表示从句应在对立意义上理解。最早的哲学家之一毕达哥拉斯还列出了“对立表”,帮助学生对奇与偶、明与暗、雌与雄等现象进行分析。希腊人热爱对立性,他们描述现象时,不使用集合名词,而是经常用现象的两个对立部分来指代它,比如,他们不说“整个人类”,而说“希腊人与野蛮人”。

第四个特点对于古希腊哲学的意义最为重大,即对立统一原则。两种看似对立或矛盾的事物和力量也可能是统一的,或者说,正是这种矛盾性决定了两者始终互相影响。只有结合离心力进行对比才能理解向心力,凹与凸亦然。与西方现代思想相比,至少是与笃信经验主义的现代英美思想相比,古希腊的思想似乎确实能更容易理解相互作用及对立统一的概念。希腊神话和宗教比希腊哲学更便于理解对立统一。希腊神话中的先知忒瑞西阿斯由于能够“看到”一般人无法看到的真相而被变成了盲人。又比如,以二分法来看犯罪与惩罚的基督教认为存在全善的父神,圣子弥赛亚也是如此,他要惩罚与美德对立的邪恶;在古希腊,英雄和诸神各自负责管理不同的不端行为,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也犯过类似罪行。举例来说,曾犯下弑父恋母罪行的俄狄浦斯,被人尊奉为阻止乱伦和逆杀父母行为的英雄。在科林斯附近的神庙里,人们为孩子的健康向美狄亚这位母亲祈福,而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好母亲和坏母亲的定义有共通之处,两者在概念上是统一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一思维方式的起源可能与委婉语最初的理论意义有关。由于为一种可怕的力量命名,可能会激活这一可怕的力量,或激发它的敌意,因此,希腊人都会用“仁慈者”来称呼代表激烈报复或严重诅咒的可怕女性化身——厄里倪厄斯(复仇三女神)。在诅咒未被激活之前,它就是祝福。

对立统一的概念解释了早期希腊哲学的二元倾向,希腊神话和宗教里也有对这一概念的清晰阐述。在赫拉克利特眼中,海洋包含对立的两面——它既是纯净的,也是不洁的。对于水中的鱼而言,海洋是纯净的、有益的;对于人类而言,海洋是有害的。恩培多克勒 认为,物质世界有生有死,在爱与憎两种对立而辩证统一的力量作用下,分与合总是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亚里士多德认为,不一定要切实行动,才会违背伦理:有能力做某事而不去做,带来的伤害一点儿都不亚于犯罪。

古希腊人的第五大特点是思想开放,这是他们探索精神的有力证明之一。古希腊人热爱旅行,一贯临海定居,因此,他们总是能广泛接触异域文化,迅速抓住机会向其他民族学习各种技能,尝试全新的技术,汲取新鲜的思想。古希腊语中表示“开放”的词为anoixis,现代希腊语还用这个词表示“开”春。该词有几层意思,可以指船只离开陆地,沿航线驶向大海的那一瞬,也能够表示恍然大悟或灵光乍现的一瞬间。开明和对大海的掌控,是雅典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古代犹太教和基督教作家用希腊文写作时,时常使用anoixis一词来表示“平等的话语权”(parrhesia)这一核心理念。这个权利是许多希腊法律的核心,与雅典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因此,第五章将重点讲述开放的精神与古典雅典之间的关系。建设一个足够开放的社会,在这里,诚实表达的不同观点可以被聆听,这是希腊人极为珍视的思想。它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乐于接受外来影响和新鲜事物、直言不讳地表达针锋相对的观点,这些都与情感上的坦诚有关。古代雅典戏剧之所以在现代舞台上再次焕发活力,正是由于基督教诞生前,雅典人的伦理对于情感的表达十分坦率,至今仍令人耳目一新。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及其下一代逐渐变得愿意处理内心阴暗的冲动——愤怒、复仇、欲望和妒忌,不愿压抑或否认它们。与弗洛伊德之前的人相比,早期的希腊思想家对人类的激情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希腊人对性有着极大的尊重,他们深知性的巨大力量,一些粗俗喜剧和悲剧神话故事都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大量的古希腊神话描绘了战士——训练有素的杀手——情绪失控的场景。在和入侵西西里的雅典军队交战前,一位名叫古利普斯的将领动员西西里的叙拉古人时说道:“面对敌人,发泄出我们心底的暴怒,这是合理也是合法的。” 这些令人胆寒的话语激起了基督教学者道德上的强烈谴责。古利普斯还说,复仇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感”。柏拉图的《理想国》记载,苏格拉底成功地使他的对话者承认:奴隶,至少是那些被大规模奴役的奴隶,对于主人心怀深仇大恨。古希腊语中表示情绪的词phthonos,在英语中对应的意思是——幸灾乐祸(envy plus Schadenfreude)。希腊人都承认,看到富人倒霉,乞丐会很开心。正如哈利卡纳苏斯城的狄奥尼修斯所说:“衣食不周之人不大可能手滑心慈。”虽然希腊人坦率表达情感的方式,让他们看起来有些冷酷刻薄,但绝不虚伪。

在放声大笑的掩护下,人更容易在心理上诚实面对人类的阴暗面。幽默感是古希腊人第六大特性,我将以斯巴达人为例,在第六章重点讲述。他们利用凝练的演说来保持战士的斗志。不过,不只斯巴达人具有幽默感:在古典时代的雅典,一群故事大王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饮酒俱乐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特别喜欢听段子,有一次,他出一塔兰特黄金,请俱乐部成员写笑话寄给他,大概是为了可以在宫廷盛宴上请人表演这些笑话。希腊人发明了笑话集,有本公元3世纪的笑话书有幸保存到了今天,它就是《爱笑人》(Philogelos),收录了一群不称职的专业人士闹出的笑话:当被问及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母亲叫什么名字时,一位不称职的老师回答说:“我建议你称她为女士。”

希腊神话故事里,众神幸福地生活在奥林波斯山上,他们总在发出“无法抑制的笑声”。据说在荷马写的一首献给得墨忒尔(谷物女神)的颂诗中,这位掌管农业的女神因为女儿珀尔塞福涅(宙斯与得墨忒尔之女)被冥王哈迪斯绑架到了冥界而悲痛欲绝,她离开奥林波斯,去了厄琉息斯的国王家中做保姆,但心中悲愤始终难以消减。后来,她的女主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寻求伊阿姆柏的帮助。伊阿姆柏是古代神话故事里唯一的女性单人滑稽喜剧表演者,她的名字取自她所说的那些短长格的粗俗笑话。伊阿姆柏成功让得墨忒尔放声大笑。古希腊人在言语粗鄙的讽刺作品中常用到短长格,短长格或许可以追溯至史前的庆祝活动,人们在仪式里会使用一些粗俗的语言达到滑稽的效果。不过,希腊人认可多种恶作剧的形式。如果说因纽特人能用20个不同的词汇表达“雪”,那么希腊语中表示“嘲笑”或“讥笑”的词也能找出20个,从“恶作剧”到“恶意”,这中间暗含的意义之别十分精细。不过,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些情况下的笑实际上是美德的体现。苏格拉底理论的核心就是以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人哲学论证的荒谬之处,这种方法被称为“反讽”(eironia)。犬儒主义者崇尚简朴,蔑视财富和权力,时至今日,“愤世嫉俗”(cynical)一词还被用来表示不信任和嘲笑。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关于著名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的故事,令人发笑。柏拉图说苏格拉底将人定义为“无毛的两足动物”,第欧根尼为了嘲笑这一观点,提着一只拔光了毛的鸡走进柏拉图学园,说:“看!我给你带来一个人!”

有时希腊人的讥讽也会惹人生厌,尤其是当嘲弄的对象(经常)是女性的时候。很遗憾,我们无法知晓伊阿姆柏讲给得墨忒尔的笑话是什么,传统上人们很喜欢对女性进行长篇大论式的讽刺挖苦,古希腊男性是十分轻视女性的。提奥弗拉斯特在《人物志》中研究了常见的性格类型,其中一种是“不够机智的男人”,这种人的错误不在于像他人那样斥责女性,而是在婚礼上讥讽女性的行为不够得体。与此同时,在令人瞠目的不敬神的表演中,在展露道德勇气之时,智慧和嘲笑也被用来反对强大的对象——神、国王或指挥官。勇敢表露不敬行为,展现道德勇气,是希腊人之所以能够发明喜剧,首创民主制的原因之一。

古希腊人撰写喜剧,是为了在节日比赛期间进行表演,每位喜剧作家都斗志昂扬,想要打败对手,赢取荣耀的胜利。希腊人思维的第七大特点,便是几乎有些过头的好胜心(第七章将就此展开讨论),热衷竞争和争吵不休的马其顿人鲜明地体现了该特点。在奥运会举办地奥林匹亚,矗立着一尊名为“竞争”的雕像,形象为一个男性举着半月形的举重器材。希腊语中表示公开竞赛的词为agon,意思是“挣扎”,英语的agony(痛苦)一词就来源于此。除了竞技比赛,希腊人在其他事情上也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奥德修斯对珀涅罗珀(奥德修斯的妻子)最疯狂的一位追求者说,他可以在耕田比赛中战胜对方;斯巴达少女向阿尔忒弥斯(月神与狩猎女神)吟唱赞歌时,会争辩她们当中谁最美;柏拉图巧妙地用辩论性的词汇描写了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对话。通过竞争,竞争者之间呈现出了基本的社会平等,提升了各自的技能。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描述了两种类型的争斗,这是希腊古代诗篇中最令人产生共鸣的篇章。这两种争斗化身为女神厄里斯的双重面孔 ,其中一张面孔有害于人,她挑动人类发动战争;而另一张面孔“对人类要和善得多,她甚至能够打动懒汉去劳动”。农民看到邻居日益富裕起来,便加倍努力劳作;陶匠之间、工匠之间、吟游诗人之间激烈角逐,力争上游,甚至连乞丐之间都在相互竞争。

希腊人在各个领域竭力追求卓越,这是古希腊人第八大思维特点。争斗具有人性的一面,希腊人洞察到它与追求卓越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正是对卓越的追求,促使希腊化时期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国王们在亚历山大港建造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书籍,吸引了世界上最出色的学者前来深造。(见第八章)在士麦那(位于今土耳其西北部),希腊化时期的其他统治者甚至为代表美德的女神阿瑞忒建起神庙。

女性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造就卓越,如培养个人魅力、提高织造技术、增强自控力、忠于伴侣。农田和牲畜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阿喀琉斯往往是希腊神话中卓越的典范,被称为“最出色的亚加亚人”,他是最勇敢的战士,最快的跑者,拥有最完美的容貌。一位希腊史诗作者如此描述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图案:卓越,化身为一位难以企及的女性,骑在山顶的一棵棕榈树上。古希腊最为卓越的诗人是品达,他创作了诸多精美的颂歌,赞美体育竞技和音乐比赛的胜出者,以杰出的笔墨经典地塑造了泛希腊运动会胜利者的世界。品达认为,卓越虽然是天赐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是仍需要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正如赫西俄德所说,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卓越之花。卓越,需要同样卓越的诗人来呈现它的不朽——品达在第三首《皮托颂》中写道:“卓越,长存于伟大的颂歌。”

杰出的诗人以其优美的诗歌赞颂冠军健美的身躯。“语言之于心灵,犹如美之于身体。”亚里斯泰德如是说。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希腊人最大的长处,也是希腊人的第九大特点。罗马人统治时期,希腊的散文,无论是纪实类还是虚构类,都盛极一时。(见第九章)希腊人非常自信,他们的口才无人能及;希腊人常讲,恰恰是好口才使得他们比“野蛮人”(barbarians)更高一等。“野蛮人”一词最初是指“不会说希腊语,只会说很难听得懂的语言的人”。(自相矛盾的是,希腊人是从“野蛮人”那里借鉴了这一词语,barbaru在古代苏美尔语和巴比伦语中的意思是“外国人”。)希腊英雄通过慷慨激昂的演说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奥德修斯是最擅长雄辩的人,他在公民大会发言之前,定定站在原地,双眼注视着地面。他浑厚的声音从胸腔喷涌而出,滔滔不绝的言语如冬天飘落的雪花,世间无人能同其争辩一二。希腊人认为,雄辩的艺术或称修辞学,是一个人应系统学习的首要技能。公元前5世纪,西西里的希腊法学家提西阿斯和克拉柯斯还撰写了众多古希腊最早的修辞学专业手册。希腊作品里会描写感官的欢愉,这进一步增强了希腊诗歌的表现力。希腊人绝妙的叙述水平,不仅仅展现在情节描写和演说词的直接引用上,甚至在最早的希腊诗歌中也有所体现。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理想的安乐之所”,是《奥德赛》中赫尔墨斯对海之女神卡吕普索洞穴的描述,其足以调动读者的五大感官,包括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嗅觉和味觉:

壁炉里炉火熊熊,雪松和杜松木燃烧的味道飘散到岛上各处。她在屋内一边轻声吟唱美妙的歌曲,一边使着金梭织布机,勤快地忙活着。洞穴周围布满繁茂的树木,有桤木、白杨,还有清香沁脾的柏树。长翼鸟、长着角的鹰隼、喙长而尖的鸬鹚在穴内筑窝,它们在海面四处翱翔。洞穴的穹顶上边种着一株枝繁叶茂的葡萄,结满了诱人的葡萄。四股清泉向不同的方向流去,一派波光粼粼,在它们四周的柔软草地上,紫罗兰和欧芹正开得旺盛。

修辞和诗歌是紧密相连的语言艺术,希腊人视遣词造句为希腊文化的核心。智者学派高尔吉亚有言,语言是有魔力的,足以迷人心魂。

古希腊人的第十个特点是他们对待快乐的多种态度。这是本书要列举的最后一个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古希腊人对快乐的理解,潜存于他们落落大方地尽情追求快乐的过程里,或者至少贯穿于不懈地追问人何以快乐的过程中。与常年定居的群体相比,希腊人不断建立新殖民地的经历,促使他们绞尽脑汁去思考何种自然环境有助于人类的繁荣。希腊哲学家乐于就何为理想的城邦进行争论,富有创造力的作家乐于描绘乌托邦和反面乌托邦 ,原因在于他们曾经居住的城邦陷入悲惨的境地,因而不得不离开,另觅新邦,于是他们在新的城邦不断创造新的政体,制定各种法律。在希腊化时代,甚至是富甲天下实行独裁统治的国王,也喜欢身边簇拥着哲学家,讨论上述问题。此外,希腊人普遍认同,金钱买不来幸福。雅典的梭伦跟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克罗伊斯 说,他所认识的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外表平淡无奇的雅典人特鲁斯。特鲁斯十分长寿,亲眼看着子孙长大成人,他最终为国战死。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对幸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幸福不是追求拥有多少牲畜或金银等物质财富,心神宁静才是灵魂的财富。

希腊人认为,强烈的快乐属于一种短暂的感官体验或肉欲。后来的安条克城里热爱奢华享受的人请人以镶嵌画装饰游泳池,描绘了代表享乐或快乐(Gethosune)的女性形象,时刻向他们展露微笑。希腊人四处收集追求极致享乐的故事,其中包括意大利南部短命的希腊殖民地锡巴里斯城的故事,相传这里的人过着极尽豪奢的生活,对于美食有着深厚的热爱,甚至会给予当地厨师各种奖赏。对此,希腊人仅表露了些许谴责之意。希腊人喜欢聚众享乐,于是创造了剧场。他们争论,文学和艺术的目的是带来启示还是简单地带来最大的满足(《淫乐女神赫多涅》)。最后一章将会讨论希腊人热爱享乐的特点,这章起名为《异教徒希腊人与基督徒》,因为正是记录了基督教与异教徒之争的文献充分展现了希腊人对于快乐的追求。异教希腊人沉浸于戏剧、原始音乐和舞蹈,从中获得了诸多快乐,而所有这些享乐被基督徒视作败坏道德的行径;异教徒会举行盛大奢靡的祭祀仪式,而崇尚简朴的基督徒则将其视为邪恶;异教徒崇拜色彩绚烂的诸神画像和雕塑,基督徒却谴责其亵渎神圣。最糟糕的莫过于,异教希腊人并不觉得嗜好饮酒、把性作为消遣有什么可耻的。

本书讲述了希腊历史的十个阶段,这十个阶段发生在十个不同的地区,每个阶段对应一个希腊人的基本特点,之所以涉及十个不同地区,是因为希腊的文化重心一直在古代地中海、亚洲和黑海之间来回移动。我在开头部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早在这段历史开始之前,希腊人独特的品格就已经发展成熟了。从他们使用发音相似的腓尼基字母(英文字母就是直接由此演变而来的)写下最早的一批词汇的那一刻起,希腊人便进入了我们的历史记录。

有两份最早的出土文献显示了希腊人组织语言的特殊方式,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中期。第一份刻在“几何图案”风格的酒壶上,因其在雅典附近的狄甫隆被发掘,故称“狄甫隆壶”。狄甫隆壶可能是当时舞蹈比赛设置的奖品。刻写的短文中有一行六音步诗行 (荷马和赫西俄德式诗歌中使用的诗体):“此刻,在场的舞者中,舞跳得最具活力的……” 显然,这句话没有说完,旁边是另一诗行:“将赢得这个奖品”,酒壶上还有一些未能释读的符号。

另一份是刻在“涅斯托耳之杯”上的短诗,场景是幽默笑话的比赛。这个容器也是以几何图案装饰,可能由罗得岛人制作,发掘于匹德库塞的一座墓穴里。匹德库塞位于那不勒斯湾,后来被称为伊斯基亚。杯身刻着三行诗句,是在杯子制作完成后刻上去的,每一行均出自不同人之手,当然,依然是刻于公元前8世纪。作诗的人似乎是在玩派对游戏,相互之间传递杯子,在这个过程中,每人在杯子上刻下一行诗。诗作如下:

我是涅斯托耳杯,供你开怀饮醉

凡啜饮杯中美酒之人,他立刻

就会对戴着美丽皇冠的阿佛洛狄忒生出无限渴望

这显然是个笑话。作诗的人在普普通通的陶土杯上,用亦庄亦谐的风格改写荷马式的诗歌。第一行开玩笑似的称它属于《伊利亚特》中大名鼎鼎的涅斯托耳,第二三行说它会让饮酒之人顿生情欲(涅斯托耳是特洛伊城中最年长的贤者,一般不会将他与情欲联系起来)。喝酒者显然是在比赛,看谁能让朋友捧腹大笑。

“涅斯托耳之杯”反映出古希腊人与众不同的许多元素。作诗之人好胜心强,在短时间内向外国人习得了新技能和字母表。他们讲着失礼的俏皮话,批判身居高位者,戏谑严肃的文体。他们开诚布公地谈论性。他们喜好享乐,尤爱饮酒作乐,酒是希腊人身份认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时,会用外国人爱喝的饮品来称呼他们——啤酒(埃及人)和牛奶(北方游牧民族)。这些饮酒者是希腊埃维亚岛上的航海商人,他们在一座小岛上建立了贸易据点,正在此开派对狂欢。这杯子由罗得岛人制成,本身就能够代表被大海分隔开的岛屿之间存在着文化沟通。共同分享的神话与诗歌,把海上各个岛屿紧紧黏合在一起。在遥远的海岛上纵情饮酒,为涅斯托耳杯刻下文字的,便是再典型不过的希腊人。 snoyJF6m4aKtXuxQ47ynP2J4UgnmwbxSiIqEoyWJW8aaSSULk+3JrPbQ+B65h4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