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矮是18岁,上本科。一位亲戚拍着我肩膀说,没事儿鹏,你还能长,能长到一米七。她补充道:男人身高低于一米七相当于三级残废。
我吓一跳,赶忙百度了一下什么叫三级残废: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如今,8年过去,我的身高定格在18岁那年的168cm。套用S.H.E的歌词:“米六之上,米七未满。”套用颜值正义时代对大长腿标配的想象:三级残废。
我自忖也为国家省布料,却真的骄傲不起来。
我的家乡是东北一座小城。在那个遍地玛瑙的城市,人们茶余饭后的益智活动就是一边散步一边捡玛瑙。某天,J小姐亮出掌心里的玛瑙问我好不好看。
我被J小姐雪白的肌肤晃得目眩,许久才看清天边闲逛的肥厚的云朵,长满白桦的环绕的青山,J小姐目光里有鸟语花香。我说:好看!
我自忖是诗人,别的不行,撩妹还不行吗!随后对J小姐展开猛烈的追求。J小姐给我发了张“好人卡”,说她160cm,为了后代基因,男朋友必须180cm,这也是她要的最萌身高差。
于是在J小姐的爱情剧里,我活了一集,卒。
4年后研究生毕业时,我吸取前车之鉴,只瞄准身高和我差不多的女生。我想他们总不用担忧基因问题吧。而且此时线上约会产业迅猛发展,幽默风趣、声音好听、拍照能看、简历好看就颇为重要。而这些,我都还可以。
及至线下约会,我在精挑细选的意大利风情酒吧、网红西班牙餐厅、BFC点播影院,听女孩们优雅地说她喜欢踩高跟、歉疚地说她看起来比我大、俏皮地说她觉得摸头杀超甜超有安全感。她们想要的样子,我都给不了。
睡前我辗转反侧,删了几百页聊天记录。在他们的爱情剧里我终于可以坚持两集了。卒。
在全民diss小矮子的潮流里,我似乎颇符合三级残废里“社会交往困难”的标准。
我不禁缅怀我们矮人族的黄金时代。那是小学初中美好而漫长的日日夜夜。
我翘掉了所有能翘掉的体育课,当其他男同学热衷将篮球砸向篮板或扒小伙伴的裤子时,我戴着mp3,在自己的Bgm(背景音乐)里走向借口肚子疼而躲在阴凉处吃雪糕的女同学。
当然有时翘体育课也是为了预习或温习,可能就是为在下一节课鸦雀无声的课堂上准确而响亮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为在试卷上答出更高的分数,赢得老师的赞许。
我还是同代人最早的伪文青,在某小学生杂志刊登了征笔友启示。我喜欢午后静静地坐在窗边品读四面八方的来信,如果猜测对方长得不错,回信会顺便请对方寄过来几张艺术照。
那可真是矮人族的黄金时代。排座位我们总是坐最前面,做课间操我们当然也在最前面,视野超开阔。吃饭也是小个儿在前、大个儿在后,省得排队,还吃得贼饱。每次当大个儿们干脏活累活的时候,我们只需做女孩们的护花使者。说我们心眼多坠得不长个儿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大转折发生在高中,做课间操和跑操竟然大个儿在前小个儿在后,吃饭竟然按先后顺序排队,小个们也要抬水和换水,简直是礼崩乐坏、世风日下嘛,把我们小初中的优良传统都弄丢了。
更可悲的是这时打篮球的男孩把我们伪文青的风头都抢去了,没有人摘抄我们矫揉造作的对联和诗了,每天吃完晚饭篮球场会水泄不通围上三五圈人。而个子高的同学在表演扣篮。
走进大学,高个们依然在运动场和健身房里续写传奇,扮演脱衣有肉、穿衣显瘦的运动型男。矮人族因为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索性一头扎进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宅,似乎颇符合三级残废里“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的标准。
男人身高低于一米七真的是三级残废吗?
每年,《中国各省男女平均身高表》都会在网络上火一把。在某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里,北京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75.32cm,的确令人又振奋又震惊,网友惊呼“被平均”和“拖后腿”。
但这份声称出自“国家统计局”的各省身高排名,不仅没有注明调查年份,对调查方式、样本分布也未进行任何说明。有较真的记者连线过国家统计局,答复是“从来没有发布过所谓的各省身高排名”。原来这份各省身高排名虽夺人眼球,但仅供娱乐。
唯一一份权威数据来自国务院新闻办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
在一个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的国度,如果男人身高在一米七以上,那么恭喜你已经超过了多数人口。
虽然我早已过了靠外表求生存、谋发展的年纪。但我仍然生活在舆论场域里,我仍然生活在畸形身高观的阴影里。是的,主观再强大也无法抹杀客观的影响。
我曾经对外号称自己171cm,每次约会前垫3cm的增高垫。为垫增高垫方便,我买鞋都买高帮的、长筒的,又笨重又捂脚……
因为身高,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自卑情绪。但在主流价值观里,自卑是可耻的,为塑造强大的内心,我从历史长河中寻找矮个儿的楷模。比如我的偶像李白,他也曾自卑“长不满七尺”,也就是不到一米七,但“心雄万夫”,至今仍站在中国历代文人的顶端。
鸡汤是正经鸡汤,但回过头来我们仍然生活在不正经的身高观里。标榜大长腿当然没问题,谁不艳羡长腿欧巴和维密天使?但从古至今diss身高不到一米七的男性也没有问题吗?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告诉你自卑是可耻的,却从不检讨那个大规模制造生产自卑的畸形的评价标准。他们告诉你,你正常的地方是你的缺点,而你因此产生的自卑是你致命的缺点。
就好比评价女生“体重不过百,不是平胸就是矮”。同样在上述报告中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
你是否也被胖、被矮、被自卑、被焦虑?
你或许已经习惯你的身高、身材、颜值、口音、学历、家庭、消费观、生活习惯乃至梦想……随时会被宣称自己掌握更高级的生活范式的人所diss。这些人向你展示一个貌似绝对正确的人生范本,但目的不是让你拥有这样的人生。
而是告诉你,你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拥有这样的人生。 的确我们身上很多标签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绝不接受不公正的评价。因为那同时意味着承认了压迫我们的权力结构。
在访谈《还是范雨素》中,范雨素谈到人们更愿意看到因网络热文《我是范雨素》而走红的她拥有世俗的改变:吃得更丰盛了、住得更宽敞了,或者换了更高大上的工作。
但范雨素心中,脑力劳动并不比体力劳动高贵,消费自己的不劳而获更不足取,她的理想职业仍是做育儿嫂、干体力活。“农民是可怜的,不过在童话里,国王也是被怜悯的对象”。
世俗从来不觉得自己世俗,他们以悲天悯人的自恋和爆棚的优越感对你指指点点。而真正善良的人却如范雨素在女儿说送果汁给收废品的人时问的那句:“怎么给的?”
女儿答:“双手捧给她的。”
正如《红字》里海斯特因敢于追求幸福生活而被判为通奸罪。人们依加尔文教规让海斯特胸前佩戴象征耻辱与惩罚的“A”,让她终身遭受“A”的羞辱。但海斯特却赋予了它多重意义:爱情(Amour)、能干(Able)和天使(Angel)。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
愿我们永远不被世俗的价值观和标准裹挟,它干扰你的判断你能有足够的智慧剔除它,它扰乱你的生活你要有足够的魄力打破它。
至少在遭到侮辱、诋毁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自己很low,不是努力迎合世俗的标准。而是保有一点怀疑精神,保有一点特立独行的勇气,首先守住人性的尊严再思考人性的弱点。
我,168cm,三级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