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独领风骚的农业和手工业

黄河流域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是由于那里的经济比较发达,处在领先全国其他地区的地位。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比原始社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当时社会中主要的经济部门。在原始氏族公社末期,土地归父系家族公社所有,一部分划为公有地,一部分平均分配给公社成员耕种,一年或几年重新分配一次,以适应人口的变动和土地的公有性质。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土地变为奴隶主最高统治者国王所有,形成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种土地王有的写照。这时,氏族、部落及部落联盟的首领已变成奴隶主贵族,而一般的公社成员一部分破产沦为奴隶,一部分则变为平民,成为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对象。国王在分封时,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民人分授给诸侯使用,诸侯又层层分封下去。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这些土地,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随国王征战。各地的奴隶主贵族将土地划为一个个大致相等的方块,状似“井”字形,叫做“井田”。井田分为两种,中间的一块叫“公田”,公田四周的田地叫“私田”。公田役使平民和奴隶集体耕作,收获物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私田为劳动者的份地。劳动者使用私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需缴纳一定的贡物和赋税。这种土地所有制及其耕作制度就叫井田制,它在夏商即已出现,到西周发展成为一种完备的制度。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在这个时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们已开始使用人工灌溉设施。在西周,人们已懂得实行休耕,“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三岁曰畬”,就是把一大片土地划成三块,每年休耕一块,三年轮休一遍,可以起到利用绿肥、恢复地力的作用。欧洲将这种休耕制叫做“三圃制”,到中世纪才开始实行,比中国要晚得多。人们在农业生产中还注意掌握农时。为了掌握农时,还注意积累天文历法知识。从夏时和《夏小正》的内容来看,夏代的人们已经有了“年”的概念,并把一年分成12个月。商代,人们又在夏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如一年12个月已有大月、小月之分,并设置了闰月。

夏、商、西周之时,黄河流域一带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粟、黍、小麦、大麦、高粱、水稻、大豆等。水稻的种植比以前更加广泛。陕西眉县出土的一个西周初年大鼎的铭文曾记载王姜将三块田地和田地上待收获的稻子一起授给一名叫“ ”的人。由于粮食作物的大量种植和产量的增加,用粮食酿酒和酗酒之风在商代非常盛行。在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完全为官府所垄断。商、周王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设置工官,组织手工业生产,以满足官府和奴隶主贵族的需要。黄河流域的一些主要城市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制造出不少精巧复杂的手工业产品。

制陶业仍是当时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精美的白陶和原始瓷器的烧制是这个时期制陶的最高成就。在陕西的扶风、岐山和长安丰镐的遗址,考古学者曾发现大量西周的瓦片和瓦当,表明当时人们已开始烧制建筑用瓦。

黄河流域的纺织业在这个时期又有新的发展。丝织业在商代的社会生活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三件商代铜戈上留有织花斜纹绢的残片;河北藁城台西村出土的一件商代铜觚上有丝织物残痕;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雷纹玉戈和一件商代铜戈,正反两面也都有织布和平纹绢的痕迹。不过,丝织品成本较高,商周时代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用,一般的平民和广大奴隶主要穿用各种麻葛的织品。

漆器是中国的特产。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即已出现髹漆工艺。到了商代,髹漆工艺除继续用于小件器物外,还被用到大型木棺槨、车具等器物之上。河南安阳殷墟西北冈的墓葬曾出土一批印花土,印痕清晰地显现出簋、豆、敦、彝的形状,这是木质雕花朱漆器朽烂之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黄河流域的玉器制造在商代进入成熟阶段。当时所用的玉料主要是出自河南的南阳玉、密县玉、淅川玉。其中,尤以南阳独山玉最为著名,其产量居中国四大名玉之冠。从发现的器物来看,商代的玉器造型合理,纹饰优美,技法纯熟,线条流畅。特别是一些观赏性的作品,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善于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刻画动物的神态,更显得生动活泼。

毛公鼎铭文

夏、商、西周时黄河流域手工业最突出的成就是青铜器的铸造。早在新石器时代之末,黄河流域即已出现过红铜、黄铜和青铜等器物。此后经过不断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由铜、锡等元素复合炼成的青铜,熔点较低,硬度较高,具有比红铜、黄铜更好的铸造和机械性能,于是便普遍使用青铜来铸造各种器物。夏代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出土过青铜小刀、爵、锥、铃等,并发现了铜渣、坩埚和陶范的残片,表明那里已有冶铸青铜的专门作坊。到了商代,青铜冶铸业进入了发达阶段。在河南安阳殷墟、郑州商代遗址都曾出现过铸铜作坊。其中,郑州南关外的一处炼铜作坊遗址面积约达1050平方米,而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和孝民屯发现的铸铜作坊遗址,面积都在1万平方米以上,并有当时奴隶工匠住的工房棚址。商代青铜器的种类明显增多,有生产工具、武器、礼器及生活用具,而以礼器最为重要。西周青铜器铸造的数量和质量又有明显的进步,其突出特点是出现了长篇铭文,有的多达三四百字。西周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优美奔放,内容丰富,既有祭祀祖先的祭文,也有关于征伐、纪功、册命和赏赐的记载,是研究西周历史极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商代司母戊鼎 ceYS1Ls5cCtQ6bsrRkPgYbIpz/NohYxG6OB6JXYWEBCf/IJxK9UDM8NV97dLLH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