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票有多贵
学区房是什么?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学区房意味着:买房子,顺便还能读好学校。上次和几个北京人聊天,他们觉得北京人的态度就是一茬子钱赚二茬子活,凡事都要“多功能”,而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世界上的事情,无非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从来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具有两份功能,你就付了两份的钱。市场是有效的,不会白送白给。
学区房真正的意义是:学区房=“房子+学票”。好比一个地区,普遍的二房是300万元/套,而带学区的房子要贵一点,要500万元/套。那么,你买一套学区房,其实就是“300万元房子+200万元学票”。
学票有多贵?这个问题一下子没法回答。很多人说价值混杂在一起,无法拆分。但是我们可以举几个特例,如著名的“过道学区房”。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假设房屋的价值为“零”,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居住、出租、使用价值。它就是一个学区入场券,就是一张学票。因为对口的小学不同,学票的定价有150万元、300万元、450万元等各档。这也同时解答了一个问题:学区房要买小。因为学区房的价值,无非是一张学票。学票的价值是固定的,不会随室内面积大小而变化。
投资
我们可以按照“拆骨法”,把学区房的价值拆成“房子+学票”。其中,学票的价值是固定的,不会随室内面积大小而变化。那么房地产投资者为什么不买学区房呢?因为买学区房并不是在投资“房子”。当你花500万元买了一套学区房,其实你是花了300万元买了房子+200万元学票。然后,你要祈祷投资升值。例如,500万元的房子涨到1000万元了,也就是600万元房产+400万元学票。不但房价要翻倍,而且学票价格也需要翻倍。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到底是房产涨得快,还是学票涨得快?学票长线保值、增值吗?你对学票有研究吗?我们的回答是“No,No,No”。首先,我们是房地产投资者,不是教育局干部。隔行如隔山,跨界的成本代价是非常高昂的。我们喜欢非学区房产,不要任何溢价,就如同我们喜欢非品牌开发商一样。
如果一定让我对学区房投资说两句的话,我会谨慎跨界地嘀咕:我对“学票”的价值走势完全不看好。学区房面临断崖式的下跌,它的价值,是很有可能归零的。学区房的第一个问题是,它的“激励机制”是不对的。好比我是一个导演,连续几部戏票房大卖。随着我水平越来越高,声望越来越高,明收入、潜收入,各项好处肥腴得天上人间,这些都是“正激励”。意思是,“做得好,加工资”。一个人可以拿到他的勤劳报酬。
而在“学区房”制度下呢?学区房的受益者是房东!你周边的房子都成了“学区房”。房子纷纷升值,房东发了大财,而辛勤付出的老师一分钱回报也没有。所以这个“激励机制”是不对的。你以为你买定“学区房”,从此松了一口气,小孩子就能受到良好教育了?不是的。你买的那一年,是该学校“教学质量”最好的一年,此后一路走下坡路,哪一年都比今年差,因为老师没有激励。
“进个好学校,就有好教育。”这句话是要打个很大的折扣的。进一步讲,“有了好教育,就有好工作”,这话也不对。2016年今时今日,上海的一本率早就超过了20%。更可怕的是连研究生、博士生都不值钱。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不是“文凭”之间的竞争。
上海地区还有一种独有的现象:“浦东成功地以10%的学校创造了全市90%的学区房。”你去找浦东的中介,会发现浦东遍地都是学区房,区重点第二、第三排,到了中介嘴里,也能成为“一流学区”。拜托,浦东连学校都没有,哪来的学区房?有些妈妈打着“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的旗号,这个旗号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话说到这份儿上,任何劝说都无意义。但是,好歹你买一所“真学区房”,不要买“伪劣产品”好吗?对于“占90%学区房”的浦东伪学区,上海人是完全不认可,也不会去买的。学区房的买卖,能够存在,能够升值,有且仅因为有人在“买”,而你深入看使用价值、永恒价值,是千疮百孔的。
很多人在争论,“学区”“非学区”哪一个涨得更快,计较两三个百分点的涨幅。其实,你真正需要担忧的是“断崖式下跌”。诺基亚的股价是瞬间跌到零的,而不是慢吞吞地和你分析市盈率,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学区房”。我们真正担心的,并不是学区房、非学区房哪个涨得更快,而是学区房“瞬间归零”的风险。
结语
如果一套房子,既能给你舒适的生活享受,又能让你进一所不错的小学,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溢价”。学区房相对于非学区的溢价到底是200万元还是30万元?我们并不反对学区房,我们只反对“溢价过高”。但是从功能、趋势、风险等各方面分析来看,我们认为目前的估值“学票=房价80%”,是站不住的。
学区房连20年寿命都不到,悲观一点的,认为10年就顶天了。世人总是说房价有泡沫,其实房价N年都没泡沫。世人总是说学区房无泡沫,学区房涨得快,要跌也不会跌学区的,可学区房才是一个断崖式大泡泡。我们更担心的是学区房背后深不可测的瞬间归零的风险。我们不买学区房。是非之地,君子裹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