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济学入门
——市场营销

首先,让我们看一张图表(表1-1)。假设市场上有中年男人、中年女人、老人、孩子四类人群,有A、B、C、D四种商品,请问哪种商品最佳?

表1-1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B>A>D>C。这道题我问过很多人,一般最常见的回答,多数人都是选C最佳。因为你简单加一加,A的总分是10+2+2+2=16分;B是16分;C是31分;D是21分。

很多人会立即以为,C具有全方位最佳的“性价比”。它在客店内更受欢迎,能卖出更高的销量,产品可以更加成功。这个就是市场营销学的优势,也是欧美公司可以在中国市场逞凶肆虐的原因。

科学家会武功,神仙也挡不住。你看,假设有一个中年男人,在商店里待了5分钟,他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的是货物A;来了一个中年女人,逛商店5分钟,她买的是货物B;来了一个老人,他买的是C或D;来了一个小孩,他买的是C或D。再来一个中年男人,他买A;再来一个中年女人,买B;再来一个老人,买C或D;再来个小孩,买C或D。

一天下来,假设来了“男女老少”各100人,则400人最终的购物商品如下:

A:100件

B:100件

C:100件

D:100件

你发现问题之所在了吗?当一个中年男人跑进商店,他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根本不会考虑女人的价值观。他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商品(表1-2)。

表1-2

也就是这棵决策树中,他是竖着长的。在男人眼里,他选择ABCD,他就是选最好的。所以他会买A回家。同样道理,女人购物,她就会选B回家。而商品C,虽然它在男人、女人的眼里,得分都是9分,可是9分没有用。一般而言,成年人的市场,是老人和小孩的10倍。而其中,女人市场又比男人市场重要。所以B是最大的赢家,B>A。

然后我们来看C和D两样商品。在成年人,男人、女人的市场中,C和D都完败。但在老人、小孩的细分市场中,它们还有一线转机(表1-3)。

表1-3

这其中,D又比C好。为什么?当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儿童,走进商店的时候,他们面临的C和D打分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可是你别忘了,C的综合评分比D高。C是9+9+9+4,综合评分高达31分,而D的累积评分,只有21分。

“更高的品质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即使C和D的销量一样,但C的成本往往要高一大截,所以D>C。

总评分是B>A>D>C, C是最差的选择。

市场营销学的选择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有他们的习惯和偏好。中国的企业家,传统上总是梦想做一件“最好的商品”,想用一件商品来满足十几亿中国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呕心沥血,最终造出来的,可能是一件“9,9,9,9”的商品,各方面指数都接近完美。要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容易啊。

而西方的500强企业,早早地就把中国消费者分成了“中国男人”“中国女人”“中国老人”和“中国小孩”。他们设计4种产品,成本更低,研发更快,反应链更敏捷,潮流更时尚;三个月就可以上市,成本只有你的一半。

“无论哪个消费者走到店里,购买的都是我的(某一样)商品。”西方500强奉行的是“10,1,1,1”商品指数,并无情地把你的“9,9,9,9”销量贬低到零。这个细分,还可以更进一步分下去。譬如中国男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北京男人、上海男人、广东男人、四川男人、东北男人……

如果你在男装市场陷入了泥沼,你可以试图进一步思考广东男人和东北男人有什么不同,从而获得细分优势。

价值观的颠覆

在营销学上,一直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一个高级副总裁,可能会为他的定制男装感到骄傲,并在办公室里炫耀。而在他18岁读大学的女儿眼里,却会被贬老土、一文不值。”这就是营销中的一条铁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同一件商品不可能覆盖所有消费者。许多人的审美观,是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一个45岁的高级副总裁,和他18岁的女儿,其审美观必然是不同的。让他们同去选购西装,肯定是无法达成共识的。所以营销思想的背后,其实是西方社会光辉灿烂的“多元文化”主体论。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用不同的商品迎合不同的消费者;在每一个市场都做到第一。

只要你付钱。

一般的消费品,很难做到市场第一,甚至占有20%~30%的份额都属不易。因为市场是多元化的,消费者的口味是互相冲突、互相矛盾的,所以单一产品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无法占领100%的市场份额。同一商标能占领的市场份额也是有限的,你不可能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除非你并购了之后从来不整合。 qLHpNsOA5EvVLlOM9Pg6lX5mHZ5taPAj7sJ24k6+XOeqrWKfg/tH0oyEbayUJ6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